70年后,战争还会爆发吗


  70年前,亚洲在废墟中缔造和平;70年后,我们在繁荣中反思战争。举世瞩目的9.3阅兵,以及中美两国首脑在敏感时期的会见,掀起了人们对亚洲和平新一轮的思考。今天的亚洲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是亚非拉世界最稳定的地区,也是工业时代继“欧洲崛起”以后,第二个接近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地区。包括中国人在内,今天东亚大多数国家的人民生活在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幸福之中。
  但是战争的阴影似乎从未远去。几颗地雷在三八线附近爆炸,立刻引发了朝韩两国开火备战;近年来中国和日本的舰船接连在钓鱼岛附近近距离对峙;美军的飞机突然冲到中国在南海人造岛礁的上空。这每一件小事一旦失控,都可能把最主要的大国卷入战争。另外,有不少人相信,战争是国际关系的永恒主题,是历史不可避免的轮回。甚至在一些人眼里,9月3日走过天安门的多国阅兵方队中,在参与与缺席之间,都蕴藏着未来冲突的版图。
  所以,战争还会爆发吗——这个问题事关个人生死、国家荣辱。因而,伟大的政治家永远不能忽视战争;称职的军人还要时刻准备战争;但对于学者来说,则要不断冷静深入地研究战争。
  在学者眼中,战争和世上的一切事物一样,都是可以被分析的对象。一场大战可能肇始于某件小事,但其背后一定有一些宏观的原因,通过复杂的机理,形成了“势所必至”的局面。战争的过程时常充满种种偶然,但战争的原因一定来自深刻的必然。
  光是战争本身的变化就值得研究。70年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拥有核武器,而今天亚洲周边的大国形成了“确保相互摧毁”的核平衡。这讽刺性地抑制了大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另外还要注意军事技术的变化。今天军事技术的发展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作战方式、战争准备和战争思想等都已焕然一新。用70年前的旧眼光未必能让我们对未来的战争有准确理解。
  中国人常说“落后就要挨打”,国家间的力量对比是影响战争的重要方面。巨大的实力差距容易刺激起侵略行为,而力量对比的快速变化则常常引发恐惧和猜疑,从而产生结盟、遏制、甚至“预防性”的战争。在国际政治学者的眼里,国家间的力量关系形成了一种“结构”,从而产生“结构性的矛盾”。今天,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一些地区大国也处在结构性的矛盾中。这些关系和70年前相比,既有继承的一面,又有变化的一面。
  力量只会导致弱肉强食。然而,国际政治中还有一些规则在抑制战争手段的使用。国际经济规则、国际组织、区域一体化、军事同盟等构成了国家之间日常的“关系”。这些机制在和平状态下解决资源分配和利益交换的问题,支撑国家间的沟通与合作,甚至形成了相互认同的心理关系和国际性的共同价值观。只有在这些秩序实效、关系破裂的时候,战争才会爆发。观察这些秩序在70年前后的变化,能帮助我们对地区冲突有一个反向的评估。
  在战争问题上,人们关注最多的还是大国,比如美国、中国和日本三个大国的国情变化。其中美国相对来说变化较小:和70年前相比,美国的军事力量仍然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内部政治更加两极分化。9.11之后,美国的安全目标转向了恐怖主义,维持多年的绝对安全感消失了。70年前,美国是盟国的领袖,今天却被一些国家视为战争的起源。最重要的是,美国的亚洲战略调整正走在充满风险的十字路口。
  日本是亚洲最具争议的国家。不少人相信日本是未来亚洲和平最大的威胁,就像70年前一样。但是,从军事力量、政治制度、人口结构、经济诉求和民间情绪等这些因素进行考察,日本和70年前的军国主义状态相比,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但是,最近日本正不断努力突破对其军事力量的限制,民间情绪也有所激化,一些冲突因子的危险性又在上升。
  我们也要客观地分析中国。和中国人对自己的看法不同,很多外国人认为中国傲慢而非温和,激进而不软弱。“中国威胁论”近年来又在周边的一些地方升温。无论如何,我们要记住,过去150年来亚洲地区所有的主要战争,中国都被卷入其中。如果亚洲地区发生战争危害,中国首当其冲,因此在未来亚洲和平的问题上,中国也是首当其责。
  上面这些方面,都值得学者进行深入的研究,也值得关心国际事务的民众进行广泛的讨论。这样的研究和讨论对于中国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中国是亚太和平最大的利益和责任主体。战争总是伴随着愚蠢和无知,和平则需要艰苦和智慧的努力,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都爱好和平,可是只有伟大国家的人民才有智慧缔造和平。

推荐访问:还会 爆发 年后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