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寝室内盗心理分析及处理对策初探


  摘要:大学生内盗不是偶然和个别现象,虽然就其绝对数来说,仍是少数同学,但这种逐年上升的比例令人担忧。其涉案者复杂心理说明,大学生内盗不是偶尔因生活贫困而顺手牵羊或一时糊涂的恶作剧,而是有着其复杂的消极心理动因。
  关键词:大学生 内盗 心理分析
  
  一、大学生内盗心理分析
  (一)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使部分学生表现为一种偏执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不安,妒火中烧,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对别人过着比自己愉快的生活或拥有比自己优越的经济条件,就看在眼里,气在心里,想方设法打破这种局面,以求内心平衡;当看到别人在自己面前亲如手足、谈笑风生的时候,内心更感到孤独和痛苦,甚至以为别人在故意气自己,在自私、报复心理的驱使下便产生了“不让我好过,也让你(们)尝尝难受的滋味”的想法。于是,就“拿走”别人的东西,当看到失主生气、焦急、沮丧的表情,他(她)们心理就得到了平衡和满足。其实,他(她)们偷来的东西很少自己享用,多是扔掉、送走,或过段时间原封不动放在某处。
  (二)投机心理
  由于当代部分大学生信仰缺乏,进而缺乏健全的道德价值观与道德价值判断标准。具体表现在对道德原则问题含糊不清,在道德行为面前是非不明,在道德责任面前阳奉阴违,逃避责任,在日常生活中,以一种无所谓的方式处理道德行为,因而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投机的道德心理。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之间彼此信赖,互存互荣,因而抱有投机道德心理的学生会充分地利用环境熟悉、同学关系不错、防备心理差、有良好的作案时机等“优势”实施盗窃行为。
  (三)虚荣心理
  虚荣心理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引起普遍注意或取得荣誉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病态社会心理。曾有一女生来自农村,家境贫寒,且长相一般。从农村来到城市,从中学考到大学,该生时常羡慕寝室同学华丽的服装和各种各样的化妆品、饰品,为了能穿上漂亮的衣服,起初她省吃俭用,甚至从父母给她安排的餐费中挪钱,当此满足不了她日益膨胀的虚荣心时,便偷拿寝室同学的零用钱、化妆品,而且胆子越来越大,偷窃数额及次数越来越高。
  (四)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指人们企图偶然地获得成功或意外地免去不幸的一种心理。大学校园里人员组成与社会上相比不复杂,安全系数高,因此学生的防范意识、安全意识、保护意识比较弱。这就给贪婪者带来了可乘之机。偷窃者明明知道被学院发现后会受到严肃处理,甚至会被开除学籍,但是他(她)们仍心存侥幸,认为自己不会被发现,一旦行窃得手,便暗自得意,自认手段高明,多次尝到甜头后,胆子便越来越大,结果在泥潭里越陷越深。
  (五)偷窃癖
  偷窃癖是一种病理性偷窃,是由于忧郁心理障碍而产生的反射症状,是一类以反复出现不可克制的偷窃冲动而反复偷窃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患者对偷什么无明确目的,偷什么便是什么,也不以攫取经济利益或供自己使用为目的,而是将它们藏起来,或者送给他人,或者暗地退还物主,或者扔掉,以此来满足变态的心理需求。
  二、对待寝室内盗的处理对策
  (一)事前善预防
  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①加强品德教育,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抵御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袭。②加强诚信教育。③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维护纪律的严肃性。④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不能只一味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健全人格,培养大学生的道义责任感,培养他们的人格和谐性,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加强正确消费观引导,注重校园文化熏陶。首先,要限制当代大学生的一些消费,如经常性的上网、玩网络游戏、泡吧等,要禁止他们的一些不良消费,如赌博、酗酒等。其次,要在大学生中开展国情教育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
  3.规范管理,加强防范意识。①学生公寓安全硬件措施要跟上,如装防盗窗(门)、摄像头等。②加强学生公寓的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尤其是保安、门卫。③加强学生自我防范意识教育,妥善保管好贵重物品,及时锁门关窗,不给有非分想法的同学可乘之机。
  另外,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教师平时要细心观察,防微杜渐。
  (二)事后巧处理
  1.及早处理。处理偷窃事件,时间是关键,接到报案,要第一时间处理,越早查越好,一定要把握住时机。
  2.做好保密工作。接到案件,先冷静分析,如判断为寝室内部人所为,则暂不向保卫处、学生处汇报,做好保密工作,否则将影响调查效果。
  3.集中谈话。集中谈话时先态度严肃,语气肯定,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采用以下方法展开谈话:①分析事态。从案情分析可判断偷窃者是寝室内部人员,寝室成员都有嫌疑,都有义务配合做好调查工作。②陈述利弊。严肃指出偷窃行为不道德及将得到的惩罚,一旦查出肯定会受到学校的处分,这不仅毁坏个人的名声与前程,而且也伤了父母的心,甚至毁了一个家庭。万一调查失败,整个寝室都将卷入恐慌状态,一方面寝室再无安全感,总害怕自己东西被偷,另一方面整个寝室都将卷入相互猜疑中,破坏寝室关系。③换位思考法。让涉案者设身处地假设自己被偷的心情。④反面教材法。例举我院因偷窃而受处分的例子,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一女生因多次偷窃被开除。⑤签订协议。通过协议一方面让学生感到彼此之间地位平等,易于接受,不像保证书一样具有胁迫性,另一方面也让偷窃者吃下定心丸。
  4.个别谈话。此时态度要和蔼。要详细了解案发前后寝室成员的动向,同时也了解一下寝室成员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该生对这件事的看法,谈话过程中时刻注意其表情变化。
  5.宣布结果。得知结果后立即到该寝室宣布,并要求按原定协议做好保密工作,同时也要求寝室成员不要再相互猜疑,给犯错误的同学一点缓冲的时间,相信有一天他(她)会有勇气自己主动向失主认错。
  6.后续工作。一方面对偷窃者跟踪教育,帮助他(她)正视这件事,同时通过多方面的关爱与引导,促使其彻底改邪归正,避免再犯,当然如果屡教不改,则按规定严肃处理。另一方面也要留意该寝室其他成员的状况,特别是失窃者。
  应该强调的是,该方法主要是通过攻心术唤醒学生的良知,促其自我反醒,自我改正,以自觉为前提,不可采用强制手段。
  另外还应注意,有些学生抱着某种目的虚报案情,比较具有典型性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排斥某个学生,同寝室同学串通好都有不在场的证据,嫁祸某个同学偷东西,由此要求学校将该生调出本寝室;另一种是谎称自己东西被偷,然后理直气壮地向家长索要更高的生活费。以前,有的学生甚至把自己的手机典当出去,却谎称被偷而向家长要钱。这些,也是我们查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大学生偷窃行为的心理原因是极其复杂多样的,预防对策也远不止这几点,处理方法也有多种,本人在此只作了“抛砖引玉”,期待更多学者及高校管理者的注意,使更多的人投入大学生内盗问题的研究中来。

推荐访问:初探 对策 寝室 心理分析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