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职业教育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


  [摘 要]本文以衡水市为例研究地方职业教育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了衡水市产业结构发展以及职业教育现状,并提出以构建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良性互动模式,构建同一专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布局,构建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三方“链化”协调机制和多元主体协作共赢的适应性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良性互动;适应性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8.094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9)08-0-03
  0 引 言
  以理论知识为辅、专业实践操作为主的职业教育,在产业结构升级和改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新变化,主要表现为劳动力数量下降但人力资本素质不断提高、资本数量积累增速放慢但资本存量质量优势逐步显现。“十三五”期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已成必然趋势,国家经济发展不再只强调GDP增速转向高质量经济增长。中国产业发展战略的重点从产业数量比例调整转向产业质量能力提升。在此大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和人才需求之间保持着正比关系。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大好,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不断,职业教育中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体制结构以及教育模式等方面与产业结构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反映着产业发展现状,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影响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于地方职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就是满足地域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构建符合地域发展的职业教育模式和体系刻不容缓。本文以衡水市为例,探讨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之间的适应性策略,从而为地域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出有效对策。
  1 衡水市产业结构现状和职业教育结构现状
  2013-2017年,衡水市三次产业增加值与GDP之间的比重关系变化明显,第一产业比重持续降低,第二产业呈降低趋势,第三产业产值持续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基本符合产业结构优化的趋势。截至2017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1.9%、46.2%和41.9%。根据衡水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综合数据公报显示,从业人员的比重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比重均比之前有较大提升,尤其第三产业比重,法人单位占46.8%,个体占69.3%。根据2017年衡水市统计年鉴数据,2017年衡水市实现了生产总值1 55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9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716.8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649.5亿元,增长11.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合理的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应该是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先上升然后趋于稳定,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衡水市产业结构变化现状与此理论正好相符。根据上述衡水市近5年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衡水市职业结构教育改革一直处于不断探索中,旨在促进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位发展和过渡衔接。
  根据衡水市2011-2017年职业院校数目变化数据显示,中等职业院校的数目从2011年的46所缩减到2017年的34所,职业院校数量变少。衡水市2011-2017年职业院校在校生数量变化明显,在2011年在校生数量最多,达到5万多人,随之数量减少很快,近3年数量稳定在3万人左右。在校生数量减少与中职院校减少有一定的关系。调研分析近5年的初中毕业生数量和高中招生人数不难发现,高中的招生比例和规模在不断扩大,录取的比例也在逐年提升,与国家2020年全面普及高中教育的教育规划正好相符。越来越多的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而不是直接進入中等职业院校,这也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数急剧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国家现在大学招生规划,取消三本的招生规划,全面降低二本录取分数线,这也意味着只要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90%以上的学生都能进入大学,进一步学习大学知识。
  面临这种现状,中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采取了许多措施,衔接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2018年,衡水市现有职业院校衡水科技工程学校、衡水卫生学校、衡水职教中心、武邑职教中心、冀州职教中心及故城职教中心获批中高职衔接“3+2”分段培养模式,实现了中高职之间的过渡衔接。这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在积极探讨教育终身化方面的一个重要突破。
  衡水市现仅有衡水学院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在院校建设方面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理念,尝试以应用技术和职业教育两者并行发展的策略方针,立足地方高校核心的发展理念,以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岗位需要,建立产学教育融合的学生培养模式,建立一套与“职业教育体系”相对应的“教学管理体系”。因此,学院在专业设置上,立足于地方专业人才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拓展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特色道路;在课程设置上,着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积极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立足培养应用型人才。学院在发展过程中,虽未正式提出转型职业教育,但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和产业结合理念立足衡水、发展周边的态势已经在职业教育方面进行了众多的尝试,同时获得了较好的反馈成果。
  2 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发展不协调
  各部门和各机构在职业教育方面虽然提出了诸多改善措施,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需求的数量会越来越多,现阶段类似于衡水地级市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人才培养和产业结构发展不协调。不协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人才数量培养不协调。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和优化的直接结果就是新兴产业的发展,新兴产业落地开花时间周期较短,而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需求和产出不协调,导致用人单位在最初很难招到人才,到最后却出现“爆棚”的局面。这与前期产业调研不足,人才需求和产业结构协调度不高有关。②专业设置不协调。不协调主要体现在专业设置的滞后性方面,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的市场变化,部分专业人才需求饱和和同专业人才“泛滥”,导致培养出的职业人才面临就业危机;滞后性还体现在专业设置落后,职业教育不像义务教育,知识技能更新的速度很快,造成产业结构升级与专业人才培养知识更新之间衔接不连贯。③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不完整。现有的职业教育面临着断层现象,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几乎是两个独立的个体。目前,中职以培养技能为主,为企业提供能够快速上岗的初级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以及应用型本科教育院校以理论知识为出发点,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再进行技能知识锻炼,因此两者偏重程度不一样。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行了有效的过渡衔接,但是在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断层,后续的本科、硕士、博士培养基本都是空谈。职业教育的定位就已经确定了人才培养是为社会产业结构服务,而对人才的继续教育问题,两者并未进行有效衔接,最终导致低层次技能人才供应过剩、中层次技术人才不足、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不能满足技术结构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制约了产业结构升级。衡水市职专业发展失衡的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没有主动分析区域产业变化趋势,提前进行专业调整对接变化的产业结构以及政府没有明确出台同产业匹配的政策。

推荐访问:适应性 产业结构 职业教育 结构优化 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