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学功用观的角度浅谈高校历史教学改革


  摘 要:从史学功用观的角度来看,我国当前高校历史教学严重脱离社会现实需求,必须从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着手,大大增强高校历史教学的社会实践性。
  关键词:史学功用观;历史教学改革;社会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1-0322-02
  
  20世纪末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主要是高校历史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开始呼吁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已经达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共识。比如,高校历史教学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多是调剂而来,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与中学历史教学雷同;学生普遍就业困难,等等。为改变这种尴尬局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大力开展研究性教学,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考核方式多样化,关注学生平时的变化与进步,等等。目前我国大学历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已清晰暴露出来,但解决办法多为从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着手,深层原因有待进一步挖掘。本文拟从史学功用观的角度,主要是高校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与社会现实需求不符方面,简单谈谈对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一些看法,能否成立,尚祈识者指正。
  一、当前高校历史教学脱离社会需求
  关于史学的功用问题,是史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关系到高校历史教学的教育功能和培养目标,以及高校历史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重要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高校历史教学的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功用观就有什么样的高校历史教学。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在社会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商品大潮和拜金主义影响到高等教育。青年学子和知识分子纷纷“下海”,文、史、哲等人文传统学科越来越受到冷落。且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经历动荡和反思之后,史学工作者们心灰意冷,刻意回避现实,开始从学术角度思索史学的价值。然而,其中也存在许多误区,不仅没有实现史学的价值,更加重了现实社会对史学研究的疏远和偏见[1]33。
  在这种内外冲击下,史学的学校教育功能和社会影响力不可避免地日益下降,高校历史教学所遭遇的危机尤为突出。因为高校历史教学和中学历史教学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是传授知识,高校历史教学则重在能力的培养。再加上中学面临高考压力,老师进行满堂灌还有情可原,令人遗憾的是,大学历史教育也是以满堂灌为主。与中学历史课程相比,高校历史教师的讲课内容无非是史料和史实的增加、扩展,在知识结构和主要内容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事实的确如此。长期以来,高校历史专业课程主要开设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历史古籍、史学理论等专业基础课,特别是两门通史课,一门要讲四年,即便现在有所压缩,也需要两三年,开设其他专门史、国别史的时间就非常有限。再加上教学方法单一,四年下来,学生真正吸收的知识少之又少,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
  现在的高校历史教学遇到了全面的挑战,教改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明显体现出来,问题的严峻性仍不容小觑。但并不是社会不需要历史,从历史题材影视剧等的火爆,到央视《百家讲坛》的热播,大众化史学热层出不穷;历史学包罗万象,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其功用不仅仅是“资治”,更要“资商”、“资社会”,社会对历史的需要与日俱增,对高校历史教学更是寄予厚望。很显然,历史专业学生就业困难说明,史学工作者封闭在“象牙塔”里,过于关注纯学术研究,相应的,其教学也封闭在“象牙塔”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社会需求,严重脱离现实,不可挽回地陷入了困境。
  二、高校历史教学应增强社会实践性
  现如今,人们普遍期望大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个薪水高、社会地位高的工作,我们虽不能把高等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但在某种程度上,高等教育须借鉴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加强大学生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史学功能具有突出的潜在性、间接性特征,与社会需求的现实性、功利性大相径庭,高校历史教学要符合社会现实的需求,任务尤为艰巨。
  从功用观的角度出发,有学者提倡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高等学校兴起的一种新历史教育形式——公共历史教育(又称应用历史学教育)[1]45-48。公共历史教育与学院历史教育(又称传统历史教育)有共同的地方,同时也存在差别[2]33。在我国进行如此大规模的高校历史教学改革,不仅需要假以时日,更需要精心组织,循序渐进。目前条件下,除从教学过程着手以外,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1.合理压缩专业基础课课时
  压缩专业基础课课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学生留出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即教师要先对教材内容作科学、合理的分类,对一些重要问题,以及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和探究兴趣的问题,在开始学习前,将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识点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课下自学为主,课堂时间着重讲解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讨论有争议的、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并介绍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经过各种观点的碰撞,学生的认识方能更深刻、更理性;对一些一般问题,以及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进行提纲挈领式的介绍,使学生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然后提出一些较深入的选题,并教给学生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工具性知识,让他们独立完成选题,付诸文字,最后挑选某些有代表性的文章,在课堂上共同学习,优秀的还可推荐发表;对那些介绍性问题,要么让学生自己学习,要么安排学生上讲台讲解,了解即可。如此以来,学生必能养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终生受用。
  2.加大专门史教学力度
  专业基础课的课时合理压缩之后,就可以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开设专门史等其他性质的课程。马克思说:世界上其实只有一门最大的学科,这就是历史。历史对整个社会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对专门史的研究,即是历史学在经济乃至政治、文化诸方面发挥其作用的一个主要途径[1]14。因此,通过行之有效的专门史教学,高校历史教学也是可以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比如,学习经济史、党史、法制史的学生,就大有用武之地。
  以“中国法制史”为例。该门课程是法学本科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其重心是介绍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所跨时间和所讲内容都与中国古代史有相当程度的重合。而且,由于1840年以后,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瓦解,西方近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开始在中国艰难地生长和发展,《中国法制史》的知识特别是其主要内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和现行法律制度并无甚关系。如果由中国古代史老师来讲授这门课,利大于弊。因为第一遍讲课的时候,历史老师虽得先补充法制方面的知识,但肯定和历史知识结合得较好,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入、到位。
  大部分专门史会涉及其他专业,甚至涉及理工科某些专业,所以要尽可能按文理贯通原则去调整课程设置。除外语、计算机等全校公修课外,与其他院系沟通,多设置一些与社会需求挂钩的课程,更好地发挥历史专业特色。比如市场经济学概论,逻辑学,高等数学,现代科技知识,人文地理学,公文写作,秘书学,教育心理学等,以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带领学生进行服务性专题研究
  高校历史教学要真正增强社会实践性,就不能局限于纸上谈兵,不仅做好课堂教学的改革,还应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带领学生进行服务于社会的专题性研究,发挥史学推进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功能。
  如旅游点的开发。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丰富多彩的中国历史文化资源无疑起到了特殊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反之,旅游业的发展也拓展了史学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了史学的发展。史学与旅游的互相推动作用,已经得到了实践的有力证明。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许多高校的旅游专业往往脱胎于历史系,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时至今日,旅游业的发展已越来越成熟,但史学的作用仍不可取代。甚至可以说,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各种历史文化资源的指导作用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日益突显。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历史教师亟需增强自己科研工作的实践性,多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开展服务性专题研究,并公布自己的研究项目,向学生介绍自己项目的特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参与课题研究,经过双向选择后,确定参与课题研究的项目。学生如果自己有项目也可以提交,经有关单位审核,可以立项。
  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性强的科研项目,必然大大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4.适当开设史学通俗化课程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迫切,已开始出现渴望了解历史的热潮,通俗性史学作品在文化市场上十分畅销。这些普及型史学作品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既在于其表现手法为民众所喜闻乐见,更在于其内容的丰富性,但它们的历史专业知识稍嫌不足,比如讲坛式电视学术作品中讲解史学类选题的主讲人、历史题材影视剧的编剧大多数是文学家或者文学爱好者,却很少是史家出身。以文艺形式来表现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毕竟还有相当的差距,有些甚至严重歪曲历史。而目前高校历史专业所培养出来的本科生乃至研究生,却纷纷改行,这只能说是史学人才的培养方向偏离了社会需要,高校历史教学并没有对历史的普及需求予以足够的重视。
  向社会普及真实的历史,这正是史学工作者的职责所在,是高校历史教学的责任所在。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高校历史教学应转变传统观念,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逐步让通俗与大众化史学同学术史学发展走上同步发展的轨道。课程安排上,适当开设史学通俗化课程,如通俗性史学作品的写作、传播学等,使学生能借助于各种媒体手段,改变史学研究成果的传播方式,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最大程度的真实历史知识传播。条件成熟的话,还可以开设通俗史学专业,专门培养担任普及历史的通俗史学家,为通俗史学发展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刘雅芹.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史学功用观之嬗变[D].山东大学,2009.
  [2]杨祥银.美国公共历史学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1).

推荐访问:史学 功用 浅谈 角度 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