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制造:寻找中国企业的机会


  众所周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制造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印度政府也希望抓住全球新一轮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机会,弥补印度制造业的短板,充分发挥印度人口红利的作用。
  中印两国同属人口大国,截至2014年,中国有13.68亿人口,印度有12.67亿人口。两国的起点比较相近,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印度独立于1947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6.9%。印度中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印度GDP同比增长7.3%,截至今年3月底的财政年度(印度的财年为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预计印度年度GDP增长将达到7.6%,创五年以来最高水平。面对印度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印两国是竞争者还是合作者?“印度制造”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究竟有哪些机遇?
  “印度制造”对中国企业来说机遇大于挑战
  印度总理莫迪在“印度制造”计划中高调宣布,将促进制造业投资,加大各项经济改革,完善投资环境,改革劳动法律和税收,简化审批程序,这一系列举措对中国企业颇具吸引力。制造业是印度经济的短板,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外国直接投资数量较少,对外贸易规模不大。据了解,多年来印度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一直在15%左右徘徊,近几年才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迹象。相较之下,近20年来中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每年均在40%左右。印度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中所占的份额是2%,而中国占全球制造业的22.4%,数据表明,在全球经济合作中,中国制造业优势明显,在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余类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净出口同样位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占比达到20.8%。
  可以看到,两国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两国产业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中,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制造业早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动力。1990年,中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27%,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和采掘业等)占GDP的比重为41.3%,其中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4.2%、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1.6%。到了2000年,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到45.4%,而制造业的比重也相应地上升到39.8%,第三产业的比重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达到39.8%。2010年,以上三项数据相应地变化为46.2%、40%和44.2%。到了2014年,第二产业、制造业与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2.7%、36%和48.1%。
  对比而言,自1980年以来,印度经济结构演进速度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第三产业比重迅速提升。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90年的29%下降到2010年的18.2%,再到2014年的17.8%。第二产业占比变化不大,但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明显:从1990年的44%上升到2010年的54.6%,再到2014年的52.1%。在印度三次产业中,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是最高的,1990年以来,各年份服务业的增长率略低于GDP的增速外,其余年份都大大高于GDP的增速。可以看出,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偏重于制造业,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食品加工、电子信息产品、工程机械等制造领域有较强优势,但印度在农产品、矿产品、医药制品、软件服务、珠宝、纺织品等领域优于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将有竞争力的优势产能向印度转移,充分利用印度劳动力价格水平较低的优势,实现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印度也可以借助中国的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实现薄弱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随着两国产业的不断整合,中印之间才会实现更多合作、更少竞争的局面。
  “印度制造”对中国哪些行业机遇更大?
  基础设施建设 多年来,印度基础设施发展一直滞后,铁路、电信、水利、电力等的建设和管理都十分低效,不尽人意,已成为印度发展制造业的最大障碍。随着人口增长迅猛,经济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速度日趋缓慢,严重影响了印度的社会经济发展。以交通系统为例,印度全国公路网334万公里,其中“国道”级别以上的公路仅有6.5万公里,高速公里只有200余公里,而质量达标的高速公路不足四分之一。此外,城市公共交通、铁路、港口等都有很大需求。印度政府计划在2020年前新建2.5万公里铁路。据报道,未来几年内,印度将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1万亿美元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8.5%,主要用于交通、电力等方面。同时,印度政府对投资制造业的外资给予了极为优厚的条件。比如,高铁等铁路基建设施中,印度允许以PPP融资模式下100%的外资投资。
  能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印度的能源供应日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石油资源却捉襟见肘,可开采量不足8亿吨,天然气储量仅6000余亿立方米,截至2015年3月,印度国内的天然气产量下跌17%。印度政府《2020年能源发展报告》指出,印度本土的石油、天然气产量增长在未来5到10年将持续放缓。印度电力供应严重短缺,缺电率有时高达40%,经常发生停电事故,对生产、生活影响较大。例如2012年7月底发生的全国性大规模停电事件,导致大量企业停工停产,损失巨大,一些外资企业也叫苦连天。一些企业被迫增加临时发电设备、应急发电装置等,大大增加了额外运营成本。莫迪执政后,印度开始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尤其将太阳能发电作为重点,计划2022年安装175GW的可再生能源,实现100GW的光伏装机容量,未来五年内清洁能源投资金额高达1000亿美元,还将设立五个50亿美元的基金。同时,为鼓励企业积极投资,印度政府在能源建设方面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诸如提供土地等配套条件等。此外,印度政府还提出了绿色能源走廊规划,到2017年仅风能发电总投资就达400亿美元。目前印度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中,风能发电已占60%以上,太阳能发电约占8%左右。

推荐访问:印度 中国企业 寻找 机会 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