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


  一、语言生动,培养想象思维
  地理教学中的许多内容是说明地理景观、现象、特征的,而有时这些内容又离我们较远,无法直接去观察、认识、思考。因此,教学中就需要用生动、形象、优美、确切的语言描绘出来、叙说出来,使学生头脑出现一片画面,塑造一个形象、产生一种意境。如,学生虽然没有去过夏天的吐鲁番,但当听到:“夏日火洲吐鲁番,沙子窝里煮鸡蛋,戈壁滩上烙大饼,大风能把车吹翻”的描述后,一幅赤日炎炎、沙海茫茫、热浪滚滚,忽而又狂风呼啸的图画就展现在眼前,如眼观其景,耳闻其声,身临其境。语言为思维插上了翅膀,海阔天空,想象飞驰,思维扩展。
  二、类比分析,培养间接思维
  教学中抓住地理现象、特征、成因之间的相关性、相近性、相同性、相反性,进行对比区别、比方、假设,借助已有的知识感受,分析理解那些没有直接感受、认识的东西。例如,由冬、夏季节河水和河岸的温度差认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由塑料大棚认识大气的保温作用;由瑞士的自然经济特征对比分析新加坡的自然经济特征等等。由新识旧,由此及彼,由远及近,“一叶知秋”、“斑中见豹”启发诱导,展开思路,浮想联翩,培养学生的间接思维。
  三、大胆设想,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地理科学领域里,还有许多没有定论的、不好定论的、不必定论的假想性、探索性的内容,各有论断,各有不足。教学中可以把这些问题的多种观点、多种认识、多种结论,同时“端”出来,并再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依据,让学生自己去大胆设想,从各个角度出发,不拘于一种思考途径,不限于既定的理解方式,去鉴别,去分析,去比较,去推断,尽可能得出合乎“条件”的、相同的、不同的,一个或多个答案。如地质历史上恐龙的灭绝,就要让学生想到与恐龙生命活动有关的气温、水源、大气、动植物变化与反常,以及恐龙自身的生理演化和特殊变异,让学生得出多种结论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注重知识体系,培养有序性思维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纷繁复杂,甚至零乱的学科知识、章节知识、同类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关联化,形成一条条知识链。例如,在讲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时,就可以归纳出:纬度差导致→太阳高度角的不同→太阳辐射强度的不同→气温差异→气流的垂直上升、下沉→气压梯度的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流动→风的形成;在归纳地理位置时,就可以指出其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互位置,方位位置、特殊指示位置。这样,从纵向上顺藤摸瓜,步步深入,横向上左右逢源,举一反三,条理清晰,井然有序,培养学生的序性思维。
  五、借助直观,培养形象思维
  标本、模型显示,仪器演示,地图阅读,以及对乡土地理实际情况的观察,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借助这些直观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形象材料和物质基础,加强直接印象,深化感性认识,使抽象的原理、空间概念,或是离我们远的一些地理现象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例如,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相互运动,以及运动产生的结果,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空间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很确立一个明确而又具体的物象认识。如果借助三球仪演示,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及其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就会观察、分析出来,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从感性到理性,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六、运用地理规律,培养逻辑性思维
  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演化和发展总有其一定的规律性和必然性,任何一种“地”都蕴藏着实在的“理”。例如,①纬度30~40°的大陆东岸是常绿阔叶林,而大陆西岸却是常绿硬叶林;②南岭地区多有色金属矿资源,东北平原多石油资源等等。通过分析、归纳这些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特点、形成、演化规律,一环扣一环,一层深一层,找出因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推荐访问:注重 思维 培养 地理教学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