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建设需改革投融资体制


  今年8月,国务院发改委批准了总投资超过8000億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计划到2015年前后,北京、上海、广州等22个城市将建设79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2259.84公里。这个计划非常好,但执行过程中,需要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体制方面的改革,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体制。
  全世界的地铁有两个极端。一个是美国纽约,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完全市场化,全部靠企业投资,已经建了100年,但是最后运营不下来了,只好由政府出资买下来,另外又建了个纽约世贸大厦,用世贸大厦的盈利补贴纽约地铁。这是一个典型案例,说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完全市场化是不成功的。
  完全由政府来负担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也不现实。现在北京市政府每年要用财政补贴地铁十几亿,如果换作其他财力较弱的城市,是补贴不起的。现在国内许多城市地铁都处于亏损运营状态,交通堵塞也从一线城市扩展到二线城市,但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靠土地财政,二靠政府融资平台,这两个融资机制都已经走到了尽头,需要新的机制代替。这就需要改革。
  中国香港、新加坡的城市交通建设是走中间道路,介于完全市场化和全靠政府财政之间。一方面,允许市场资本进入,按市场的规律运作;另一方面,政府也给予一定的政策,比如允许投资者在所投资的地铁沿线站点进行房地产开发经营,可以有额外的回报,这个回报就可以补贴地铁的亏损,也同时避免了由政府背上公共交通亏损补贴的包袱。目前,广州市就借鉴了这个模式,在全国城市地铁都基本在亏损时,广州地铁去年盈利2个多亿。
  广州地铁的运营模式是轨道交通一个可以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目前来看经营得很好。把这个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和沿线的房地产开发结合起来,使轨道交通投资有钱可赚,这样能吸引社会资金进入。这一模式如果能够推广也许全国轨道交通的投资规模不到6000亿就够了,城市轨道交通如果不进行这方面的改革,也可能投入1万亿都不够。
  另外,高铁建设在总结了“7·23”事件经验教训之后,应当恢复到历史上的最高投资水平。前些年,高铁建设投资每年达7000多亿元,去年下降到4000亿元,许多正在施工的项目停建,我希望这些停下来的高铁项目尽快恢复开工,因为其投资需求的空缺是其他行业难以弥补的。
  现在有人对高铁说三道四,说高铁负债累累,现在有多大资金缺口。这些担心是多余的,不要怕高铁欠账。我主张加快投入,支持高铁的发展,高速铁路应该成为下一轮支持经济增长的支撑点。如果高铁时速达到三四百公里,南京到北京坐火车3个小时,谁不愿意坐火车?还有高速公路,能不能近期尽快把所有的断头路修起来,让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尽快地跑起来,通过网络化大大提高其使用效率。
  上一次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我们能够把挑战变成机遇,一个标志性的事情就是我们进行了高速公路的建设,用十几年的时间,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快要超过美国了。美国现在近9万公里,我们是8.5万公里,今年和明年我们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的网络体系。今天想想,如果没有从亚洲金融危机时开始建设的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中国的经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这次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标志性的事情可能就是建成高速铁路的网络体系。高速公路最适合中国的国情,人多地少;高速铁路是绿色运输,单位运输量消耗的能源、占地仅为公路运输的1/10,在人口密度高的中国,加快形成高铁网络体系,更是破解交通运输瓶颈的根本之策,所以高铁建设还是要保持一定的强度。
  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我们变挑战为机遇,成功建设了高速公路网络体系,那么,在当前应对全球经济危机中,能不能变挑战为机遇,关键在于高速铁路网的建设。高铁在建设阶段出现一些债务是必然的。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铁的偿债和盈利能力将越来越强,成为一批优良资产。因此,加快高铁建设应毫不动摇、持之不懈。在总结“7·23”事故教训的基础上,建立严格的安全质量标准,高铁一定能成为国人为之骄傲的产业。
  (记者汪东亚采写,实习生翟曼亦有贡献)

推荐访问:轨道交通 投融资 体制 改革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