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园区平台 建设北方瓷都


  近年来,在全国陶瓷界“建平陶瓷工业园”声誉日隆,“北方瓷都”悄然崛起,可谓在业界掀起了一股“建平陶瓷热”。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辽西小县,何以能在短短的两年内搞起如此大规模的陶瓷产业?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最近专访了中共辽宁省建平县委书记刘子余。
  《经济》:刘书记,当前在全国陶瓷界,大家都知道东北辽宁有一个建平陶瓷工业园,建平县也因此有了“北方瓷都”这样一个已在国家工商注册很大气的美称,请问建平是如何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发展陶瓷产业的?
  刘子余:建平发展陶瓷产业,可以说是历史和现实两大因素使然。从历史的因素来说,建平地处大凌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发源地,从化石上考古发现,这里不但是“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和“第一朵花”盛开的地方,而且也是陶制品的发源地之一。据这里出土的红山文化后期文物玫瑰图案彩陶筒座与彩陶盆考证,早在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崇山峻岭中烧制出了第一炉彩陶筒座,第一只彩陶盆。有了这样的厚重的历史积淀,这里的制陶业就从来没有终止过。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的陶瓷制品如缸坛盘碗到后来的马赛克、红坯体外墙,也曾小有名气。只是生产规模太小,产品工艺落后,市场销路不畅,以致逐渐被市场淘汰出局,最终于2000年跌入低谷。然而,建平的几千年陶瓷情结并没有因此而彻底中断。从现实的因素来说,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来,我们敏锐地意识到,实现建平的工业化,发展陶瓷产业仍是这里的首选,这也是经过我们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深思熟虑的。同时,在陶瓷产业的空间分布上,中国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尚是陶瓷产业的空白区域,加之建平的陶瓷产业原有的持续多年的生产基础,发展陶瓷产业也就成为一种必然。从发展县域经济的角度讲,只有通过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县城和中心镇的建设,实现乡镇企业、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和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才可以更好地发挥聚集效应,全面提升农村工业化的整体水平。因此,我们突出了工业的主导地位,树立以工业化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理念,依靠比较优势,面向市场,加快建立具有产业优势的特色经济,打造区域经济品牌。在2004年我们提出了建设陶瓷大县的口号,并举全县之力加速推进其建设进程。
  《经济》:发展一种产业,固然要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机遇,但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产业发展所必需的优胜于其他地区的优势,建平是否有陶瓷发展优势呢?
  刘子余:这种优势不但有,而且得天独厚。
  ——原料优势。建平县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的有益矿藏就达55种。就陶瓷原料而言,我县原料具有两个100%优势,据辽宁省地质部门出据的勘探检测报告,陶瓷所有的坯釉料均可以100%就地解决,而且原料品质好、储量大,而且多为软质料,研磨时间不到10小时;据地质部门勘察,按年产两亿平方米测算,根据我县已经探明的原料矿山储量,100%的原料开采时间可超过一百年。同时,供矿价格也比较低,原料平均单价是全国的最低水平,这就保证了我县陶瓷企业能够低成本、高效益地可持续发展。
  ——能源优势。我县电力资源充足,园区设有66千伏的中心变电所,总装机容量25.6万千伏安,保证全年不停电,同时园区还为所有企业配置了双回路电源,保证全年供电满负荷运转;园区周边还有三大煤矿,北京岩出燃气科技有限公司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已经入驻建平,可为陶瓷企业提供优质的环保燃料;这些条件都为我县发展陶瓷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生产优势。建平陶瓷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组织陶瓷生产,逐步形成规模。多年来随着陶瓷产业的发展,已经培养了一批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拥有实力雄厚的技术。同时也蓄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培育了广阔的销售市场。在建平发展陶瓷产业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原料上看,中低档砖的原料人磨成本不超过每吨40元,中高档砖的原料人磨成本不超过60元。从劳动力上看,全县有富余劳动力6万多人,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是具有一定专长的陶瓷产业工人。
  ——区位优势。我县位于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的交汇处。境内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国道101线横贯县城,距锦州港仅170公里,正在修建的“京四”、“朝赤”“一纵一横”两条高速公路全部经过我县。这些优势为我县建设陶瓷工业园区,发展陶瓷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市场优势。东北三省、内蒙古等地既是陶瓷工业欠发达地区,又是陶瓷产品需求旺盛地区,每年需求量至少在3亿平方米,而本地产品所占份额仅占10%,这样为我县发展陶瓷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紧紧依靠运输优势和成本优势,就可以覆盖东北、内蒙古、河北等地的建陶市场。还可以借助口岸优势,实现产品出口创汇。
  《经济》:建平有这么多的资源、地域等陶瓷业发展优势,真可谓得天独厚。县委、县政府又是怎样推进这一产业发展的?
  刘子余:我们推进陶瓷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就是倾力打造建平陶瓷工业园这一平台,并坚持项目向园区集中的原则,形成园区的聚集效应、辐射效应,进而实施招商带动、项目牵动、政策推动战略,努力实现陶瓷产业优先发展、集群发展。我们委托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为建平陶瓷产业发展作出了全面、客观、翔实的规划方案,同时设计出了《建平县陶瓷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方案,指导建平陶瓷产业的健康发展。2004年,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开发项目的建平陶瓷工业园区开工建设,园区规划占地面积6.784平方公里,计划到2010年建成,引进域外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年产各类瓷砖2亿平方米以上,预期实现产值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4亿元,使之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建筑陶瓷产销基地。在环境建设方面,由园区管委会负责为入园企业领办、代办相关手续,全程跟踪服务,并全部实行封闭式管理和挂牌保护。县政府为所有陶瓷企业家颁发了“荣誉绿卡”。我们就是要用这种最优化的投资环境,推进陶瓷大县建设,
  《经济》:发展任何一种产业的最终目的是让它发挥效益,陶瓷产业作为建平县的第一产业,在发展上确实具有其他地区所没有的优势,那么怎样让这些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呢?
  刘子余:这种效益很明显,而且日益明显。在刚才的介绍中,我也已经谈到了。要让我们的这种优势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认为关键还是要在发展规模企业上做文章,由于陶瓷企业都具有投资额度大、建设规模大、生产能力大三个特点,每个项目、每个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都在2000万元以上,一条生产线达产后产值最低都在4000万元以上。同时,发展规模企业不但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增加劳动就业人数,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到2005年末,全县陶瓷企业已容纳3500人就业,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预计到2010年,就陶瓷工业园这一块就可以安排15000人就业,到那时,陶瓷企业将成为我县就业和创业的第一载体。陶瓷产业的蓬勃发展和迅速崛起,对地方经济起到了强有力的牵动作用。陶瓷产业本身不仅实现了良性循环,而且还带动了建筑业、采矿业、运输业、商饮服修业、配套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经济》:建平陶瓷园目前运行态势如何?
  刘子余:建平陶瓷园开工建设两年多来,已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工业园。截止到目前,园区基础设施总计投入8000多万元,修筑园区主干柏油路3500延长米,2条10KV高压双回路电源已接入园区,66KV高压防火电所已投入使用,主干路已进行了绿化、亮化,现在园区已入驻企业18家,累计合同引资额6.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8亿元,陶瓷总生产能力已达到1亿平方米。特别是今年福建闽清腾龙陶瓷有限公司投资1.04亿元建设的2条全国知名品牌“花开富贵”高档陶瓷地砖生产线,填补了东北地区无地砖生产的空白;北京盛康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590万元建设的年产20万平方米微晶玻璃砖生产线建设项目,填补了国内高科技领域建筑材料的空白。这2个项目的入驻,标志着陶瓷园的产品质量水平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发展中的建平陶瓷园同时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被确立为全省东北老工业基础振兴重点开发项目;省委书记李克强、省长张文岳、副省长胡晓华等领导先后前来视察,并提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建平陶瓷产业的要求。2004年11月,我们抢先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了“北方瓷都”的工商注册,2005年4月得到批复。工业园也通过了省级规划环评,省科技局、省技术监督局在陶瓷园区建立了省级陶瓷研发中心,质检中心的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运行中。截止到2005年末,已经有18家企业、20条生产线入园,陶瓷生产能力达1亿平方米,实际产量达到350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9%,实现产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345%。这18个企业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并产生了极大的集群效应。2005年,全县陶瓷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3,占全口径工业总产值的12%,预计到2010年,整个陶瓷工业总产值将达到40亿元,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所占份额将达到50%以上。陶瓷工业的主导产业地位日益明显,建平陶瓷园已步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推荐访问:瓷都 园区 打造 建设 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