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电气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研究


  摘 要:随着船舶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船舶电气生产性实训教学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现如今,该实训基地的教学发展已迈入内涵建设阶段,建立实训基地内涵结构,掌握生产性实训教学的发展规律,促进实训基地与企业融合式培养,极大地提高了实训基地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船舶电气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例,详细阐释了加强基础技能教学、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多维度提高船院文化底蕴等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措施。
  关键词:船舶电气 实训基地 内涵建设 实训教学
  课 题:本文系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职教分会船舶技术专业委员会2017年立项课题、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16—2018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交教研1602-327)研究成果。
  船舶电气工程专业是培养船舶自动化设备安装、维修与操作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能够掌握电气、电子、控制、计算机以及网络等技术,并拥有较强的设备安装、操作能力与故障检修能力。现阶段船舶电气工程专业利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体工厂,强化生产性实训教学的质量建设,坚持以“人才培养和教研质量”为核心的发展方向,将电气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提升一个新阶段。内涵建设是以质量提高为核心的建设模式,是一种与传统的重视数量、重视外在效益的外延式建设不同的建设思路。“内涵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电气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主要发展方向。在现阶段突出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质量的同時,要将实训教学与企业发展相融合,重点提高基础技能教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平台、完善文化底蕴等,致力于完善实训教学标准和实训实施流程,突出实训教学特色的品牌效应,为电气生产性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深化与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一、电气生产性实训基地现状分析
  1.电气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成本高,耗材资金保障不足
  实训基地电气专业的设备、工具多数是高精密仪器,维护、维修保养费用较高,且高精密测量仪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测量校正,保持所测得数据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教学耗费资金巨大。电气自动化系统更新较快,其系统检修与调试教学方式也逐渐脱离现代市场与企业需求,导致学生培养无法与现代企业接轨。实训基地教学运行成本耗资巨大,若基地硬件条件难以保持可持续发展,实训教学进度就会受阻或滞后。但如果学校只是单一地依靠实训基地教学生产,实训基地不仅设备、工具将落后于一般企业,制造工艺、生产流程、基地管理都也相应地落后于现代企业要求,将导致失去院校实训教学的实际意义。
  2.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电气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必须达到复合型人才标准,他们不仅要熟知船舶电气技术,还要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掌握电路的编程、仿真、检测、调试等各项技能。现阶段“双师型”教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力有待提高,船舶电气学科延展宽度不够,缺少关注电气工艺发展动态及技能标准,不能有效、全面地指导学生实训教学。另外,“双师型”教师职称考评机制不完善,考核评估效果滞后,考评项目仍以课题成果、教材编辑、论文撰写,以及参加校外竞赛为重点,导致“双师型”教师对电气专业实践能力不够重视,缺少系统性的自我培养措施。
  3.生产性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缺失
  船舶电气生产性实训基地为船舶院校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够为船舶院校文化及其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但现阶段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作重点仍是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与生产能力的培养,过多地强调企业岗位人才技能建设。缺少对船舶电气专业核心地位的了解、对船舶院校实训基地文化精神的研究,对优秀船舶企业文化精神和匠人传承精神的理解,导致失去生产性实训基地文化的自身特色,仅是简单复制其他院校同专业的口号、标语。
  4.实训基地与企业合作缺乏合作深度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致力于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的培养,实现学科专业培养与未来岗位就业的一致性,为企业有效地培养称职的岗位人才。实训教师也是校企合作不可或缺的角色,现阶段,校企合作教学仅停留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与生产过程交流,缺少深层次的科研合作与交流平台,缺乏科研资源共享成果。尤其对校企合作大型装备项目专利归属还很模糊,导致校企合作出现短期性、薄弱性和间接性的特点。
  二、船舶电气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发展路径
  1.从加强船舶电气专业技能教学巩固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船舶电气工程专业是船舶学科专业的核心,其内涵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重点。电气专业的水平、质量和状态都从整体上反映了船舶院校的核心实力和教学水平。因此,积极完善船舶电气生产性实训教学结构,重视专业学生核心技能培养,从生产性教学中提高设备生产、通信检测、故障维修、网络使用等技能,让课堂效果朝着实训化教学转变。除此之外,还要具备船舶电气装置的质量评估能力。实训基地要建立模拟船舶电气系统维修操作质量控制体系,统计船舶电气工程质量故障信息,尤其注重对船舶供电故障、发动机故障、电气绝缘故障、主配电板故障等典型故障收集,为实训基地后期针对性教学奠定基础。另外,将生产技能教学过程打造成特色教学样板,制定船舶电气专业质量方针、质量标准、操作手册、质量法规,建立生产性船舶电气工艺教学的标准化,实现学生上岗“零距离”,不断从延伸电气专业技能教学中巩固内涵建设发展。
  2.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巩固电气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中,注重“双师型”教师实践操作技能有“质”的提升,积极深入企业锻炼,观摩车间的生产与检修过程,通过现场生产过程、维修检测、工作效能的实际对比,明确与实际教学的差距。重点掌握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工作过程,从自动化报警技术、电力推进技术、储备冗余处理等技术中了解现代企业工人自动化操作与检修技能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从而为提升自身操作技能提供方向与动力。相对其他船舶专业,船舶电气专业更新步伐较快,船舶电气“双师型”教师队伍要积极建立与地方船舶部门的沟通机制,贯穿于课堂教学、专利申请、技术服务、应用型技术研发等方面,在船舶企业或工厂顶岗锻炼的常态化过程中,关注船舶行业运行发展动态,充分掌握企业电气各项设备技术信息,形成授课教案,在“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中巩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推荐访问:船舶 内涵 电气 实训基地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