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与“哥伦比亚号”灾难


  事故并非意味着离奇和失常,它们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在享受科技为我们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我们也研制出数量在不断增长的极端危险的技术,这些技术可能带来的灾难,与我们与生俱来会犯错误的本性并不完全相容
  墨菲,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工程师,在科学史上他以一则“墨菲定律”而闻名:无论做什么都必然有出错的时候。现在看来,他的预言仍然是准确的。
  迄今为止你一共犯过多少错误?而你多久才会碰到墨菲定律起作用的情况呢?
  很不幸,“墨菲定律”对包括我们研制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内的那些最危险的技术也同样起作用。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大气层时的悲剧性解体,再度把高复杂性的科学技术的脆弱一面暴露在我们面前,而此前,我们对这些繁杂技术的运作已经习以为常。不管导致飞船解体的原因是人为错误、技术故障,还是别的什么,其教训是显而易见的:当会犯错误的人类与强有力的技术相互作用的时候,错误便在所难免。即使是成千上万的人为了确保不出现什么严重的过错而绷紧神经、集中注意力,错误也能够而且必然会发生。
  这一次的错误夺走了7位接受过超强训练的宇航员的生命。但下一次,当人类技术的失误涉及核电站、剧毒化学设施或者核、生物、化学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时候,死亡的人数就可能成千上万。
  我们很少有人会意识到,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爆炸,很容易成为一场更大的浩劫。因为当时“挑战者号”下一步的任务就包括让以46.7磅钚为燃料的“人马”火箭携带航天飞机作无人飞行。要是“挑战者号”在这次使命中发生爆炸,进而又引爆了“人马”火箭,大大超过10万单位致命剂量(0.007盎司每剂量)的钚将被释放到空气中。用Livermore核武器实验室前副主任John Goffman的话来说,“如果钚在佛罗里达上空释放,那么我们只好跟这个州说再见了”。可就在去年10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宣布,他们已与波音公司签订了协议,准备进一步发展太空核武器。这正是航天局负责人Sean O"Keefe提出的“主动性核防御系统”计划的一部分,价值20亿美元。
  自1961年5月Alan Shepard完成历史性飞行后的42年间,美国总共只发生了3起致命的航天器事故:1967年1月27日,在阿波罗1号飞船的一次地面实验中,飞船失火被毁,上面3名宇航员遇难;1986年“挑战者号”发射失败的悲剧,共造成7名宇航员丧生;“哥伦比亚号”的失事,又让我们损失了一架飞船和几名宇航员。美国的航天事业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载人宇宙飞行器无过错飞行的总次数也超过了100次,可错误还是找上门来了。
  尽管我们人类具有非凡的能力,但我们现在并不完美,而且永远也不会变得完美。从轮子的问世到航天飞机的升空,没有一样技术可以做到在任何时候都无懈可击。
  在享受科技为我们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我们也研制出为数不多但数量仍在不断增长的极端危险的技术,这些技术可能带来的灾难,与我们与生俱来会犯错误的本性并不完全相容。其中一些诸如核武器、神经毒气之类的东西,本身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具有危险性。而对于像核电站、剧毒工业化学原料等另外一些东西,我们研究和开发的初衷是好的,但一旦发生重大错误,它们也能造成灾难,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以及印度波帕异氰酸甲酯泄漏的惨剧至今还十分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更具体地说,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故意制造杀戮的时代——不管是由于恐怖主义、蓄意破坏还是战争所造成——总之,有意识地荼毒生灵已经成为一件太过平常的事情。那些时刻准备着要采取这类行动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获得人类所创造出来的危险技术,他们还会把危险的技术用作武器或者在必要时把它们当成攻击的目标。
  对于伊拉克可能拥有或者即将研制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我们深感震惊。我们应该对此类技术在恐怖组织中扩散而提高警惕。但我们也应该对其在世界任何地方——甚至是我们自己的军火库里栖身而小心谨慎。要知道,这些会导致灾难的东西就掌握在我们这样容易犯错并做出毁灭性举动的人类的手中。这并不仅仅是推测:1950到1994年间,公开报道的涉及核武器的重大事故就有98起,也就是说,在45年里,平均每半年就会发生一起。
  “哥伦比亚号”的悲剧再一次向我们发出了警告:如果要永远地避免灾难,我们就必须想尽办法,把那些最为危险的技术从我们的弹药库和工厂中清除出去。在哀悼“哥伦比亚号”全体遇难宇航员之际,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他们给我们讲授的最重要的一课:我们可以享受从手机到CD等技术带来的种种好处,但我们却不敢保证在与自己本性的斗争中取得胜利。

推荐访问:哥伦比亚 定律 灾难 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