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存壮葛优【葛存壮葛优:红地毯上的父子神话】

     1998年在重庆举办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有一对父子出现在现场,葛存壮凭借《周恩来――伟大的朋友》中齐白石这一角色而荣获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葛优则因《甲方乙方》折桂,获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葛存壮是父亲――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反一号”,葛优是儿子――后来成为影帝。当父子俩携手走过红地毯的时候,这一时刻不仅对葛家来说值得纪念,在影视圈里,父子同台获奖的经历也是不可多得的。
  
  几经曲折终把梦想照进现实
  
  葛存壮,人称“老嘎”,1928年出生于河北饶阳,童年时家境贫苦,小的时候进过私塾,后来跟着爸爸闯关东,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落脚,但生活依然清贫。中途搬到青岛,后又回到齐齐哈尔,此后失学,进入医院做学徒。这时他小学还没有毕业。
  年轻的葛存壮很有闯劲。在医院做学徒期间,正逢东北民主联军进驻齐齐哈尔,葛存壮便常常去看解放军文工团的表演。正是在这个时候,他的心里逐渐萌发出当演员的念头。当时他和医院的合同还没有到期,但他仍是托朋友转到了齐齐哈尔市的铁路医院,当上了一名化验员,这样做的唯一目的就是加入铁路局成立的职工业余文工团。葛存壮如愿了,可是心里面的高兴劲儿还没有过去,就发生了一件事。一次演出中,葛存壮的一个好友高烧不退,领导仍命令其继续演出,直到他病危的时候才准其回家休息,最后这位好友撒手人寰。对于这件事,葛存壮悲痛之余也特别气愤。他怒气冲冲地跑到领导的办公室冲着领导说:“他的死你也有责任。”领导虽没说什么,但是在后来的一次医院裁员中,耿直的葛存壮还是愤愤地离开了铁路医院。
  在没有工作的日子里,葛存壮甚至卖过西瓜,还自己组织了一个文工队。对他来说,生活永远都是有希望的,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梦想。他用自己以前学到的一点知识教文工队的队员,他们在一起排练了一部叫做《幻想》的歌剧。生活好像又一次向他敞开了大门,一些文工团开始向他发出邀请。
  十七岁那年,铁路文工一团同意葛存壮进团,可是由于当时文工团的条件限制,行李需要自带。葛存壮的父亲了解到儿子是要去参军,老人家固执地认为参军就是要去打仗,而打仗就一定会出人命,说什么也不同意葛存壮带行李走。年少的葛存壮不敢违抗父命,只得待在家里,又一次痛失良机。
  几次失败,葛存壮没有气馁。他一直都在等着一个机会,一直都坚信一句话:“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1947年,命运终于将垂怜之光照向了葛存壮,这一年他考入了齐齐哈尔市的文工团。由于家庭原因,葛存壮父亲总是希望儿子能做点小生意给家中减轻一点负担,这一次葛存壮学聪明了,他骗父亲说是到一个图书馆做管理员,因此成功地拿到了自己的行李,奔赴自己的梦想。
  原本葛存壮在乐器演奏方面就有独特的天赋,在文工团更是将这方面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多次,文工团临时要求有一些演奏方面的节目,葛存壮就现学现卖,他甚至把这当成了一种乐趣,兴趣爱好加上天资聪颖,葛存壮在文工团的地位逐渐突出。但是父亲那边终究是葛存壮的心病。有一天,葛存壮演一个贫民老头,戏完了就赶紧到乐池去伴奏。隐约间觉得有人趴在乐池边,葛存壮一抬头发现竟然是自己的严父,他忐忑不安地等着暴风骤雨的来临,打算不争不辩。不想老人告诉葛存壮:“还行,你就演吧。”葛存壮心里乐开了花。这之后,整个文工团又归入了东北电影制片厂。从此,葛存壮正式踏上了从艺的道路,开始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辉煌。
  
  葛存壮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荧幕上是一件让他万分激动的事。在电影《赵一曼》里葛存壮饰演一个伪警察,戏里伪警察审问赵一曼,赵一曼一句话也不说,逼急了伪警察,他把笔往桌上狠狠一摔,镜头就切了。这就是葛存壮所有的动作,就是这个在电影里仅仅只有半个身子的镜头,葛存壮的名字出现在片尾的演员表中。今天看来实在是微不足道,但仍然是葛存壮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他表演之路上的一个起始。
  葛存壮真正的成名作应该是《红旗谱》里的老地主冯兰池。二十九岁的他在这部影片里的年龄跨度是三十几岁到七十几岁。当初听说要演这个角色的时候,葛存壮因为对自己信心不足找到导演凌子风。慧眼识珠的凌子风没有放过让葛存壮表现的机会,他说:“我觉得你葛存壮能把这个戏演好。”葛存壮接下了这部戏。接下归接下,困难还是要克服。由于害怕对人物把握不好,葛存壮就一遍一遍地研读剧本,甚至把剧本中关于冯兰池的心理描写剪下来贴在台词本上。为了不在形象方面出问题,化妆师就给葛存壮织头套,在脸上抹胶水粘胡子,通过这些表现不同时期的冯兰池。葛存壮和工作人员的辛苦最终得到了回报,冯兰池这个角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上级领导审查完之后,高兴地说,厂子里又出了一位表演艺术家。在《红旗谱》里对反面人物出神入化的表演,使葛存壮的“坏人”形象深入人心,从此成了人们心中名副其实的“反一号”。
  葛存壮的道路越走越平坦了。不止是演艺事业,还有他自己的家庭。1955年,在拍摄《平原游击队》时,剧组在北京有几天的停留,就是在这几天中,葛存壮与和他相爱了两年的女友施文心结了婚。婚礼简单朴素,但两人很恩爱。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旅程
  
  1956年,施文心怀孕了。由于身体素质太差,在离预产期还有两个多月的时候,医生向葛存壮提出一个无异于晴天霹雳的问题――是保大人,还是保孩子?在被否定掉“两个都要”的答案后,葛存壮艰难地作出了抉择,选择了自己的妻子。然而在1957年4月19日,惊喜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皱皱巴巴的像个小老头一样的婴儿平平安安地降临到了世上,长得就像一只丑小鸭。这就是葛优。
  
  幼年的葛优其实很胆小,总是受别人的欺负。有一次在楼道里他无缘无故地挨了一拳,对方看葛优好欺负,仍是不依不饶地举着拳头问他:“你敢说什么吗?”葛优战战兢兢的,自然是什么都说不出来。还有一次厂里领面粉,葛存壮让葛优去拿一下,年幼的葛优怎么说都不往人堆里面去,最后还是葛存壮去领了面粉。
  但是父母又都承认小时候的葛优是淘气的,属于那种“蔫淘”的孩子。有一次大人们聚在一起谈话,突然发现不见了葛优的影子,于是开始四处找,最后还是姥姥发现了他,只见小葛优把鱼缸里的小金鱼放在了蜂窝煤炉子的盖子上,鱼被烤得蹿上跳下的。关于这方面的淘气往事,葛存壮和施文心还会列出一大串来。
  然而不论是胆小的葛优还是蔫淘的葛优,葛存壮和施文心都没有想过会让他像他的父亲一样走上演员这一条路。
  1976年,葛优高中毕业,来到北京昌平县兴寿公社插队。在那里,葛优和师傅两个人养着五六十头猪。清猪圈,喂猪食,给猪接生,给猪治病……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猪倌,并且这一当就是将近三年。葛优说,自己的肩膀就是那个时候练出来的,挑水的时候,能走很久都不把水桶放下来。
  年少时的葛优看到自己走到哪里都很威风的爸爸,就已经暗暗下定决心,要在长大之后成为一名演员。也许是机缘未到,也许是葛优自己对自己都缺乏信心,他一直将自己的心愿憋在心里。1978年恢复高考的时候,葛优终于鼓足勇气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他回城告诉父母说,他想演戏。这让施文心和葛存壮始料不及。在他们的眼中,儿子不英俊,似乎没有做演员的基本条件,而且胆小、内向害羞,就算有时淘气也是“蔫淘”,更甚的是没有受过任何表演方面的训练,就突然提出要去参加考试当演员。
  葛优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结果却在初试的“目测”一关就被悲惨地刷了下来,这对了解儿子也了解考试流程的葛存壮和施文心来说并不奇怪。接下来葛优又报考了青年艺术剧院,却因为朗诵一篇歌颂周总理的文章时情绪失控而惨遭淘汰。
  
  接二连三的失败并没有让葛优丧失信心,他像自己的父亲当初那样,下定了要走这条路的决心。过了段时间得知实验话剧院在招收学员,葛优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准备。这一次各方一起出马,葛优得到了全面的辅导,终于得以稳稳当当地进入复赛。可就在复赛的时候,又出了状况。
  当时一名女生在台上表演一个名叫《等待》的小品:女生在台上左顾右盼,时不时地抬手看一下表,耐心等待。台下的葛优坐在那里安静地看表演。突然,考官心生一计,为了考验考生的反应能力,临时点将让坐在旁边的葛优上去捂住女生的眼。葛优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他紧张地走上台,在捂住女生的眼之前还擦掉了自己手上的汗。女生问:“谁啊?”葛优也不说话。女生灵机一动,推开葛优的手说:“流氓,你想干什么?”台上的葛优尴尬至极,最后终于蹦出一句话来:“认错人了!”下面考官纷纷摇头,像这样不会演戏的学生就算是谁保驾都没有用啊。就这样,葛优再次出局。
  当时昌平方面的人也要求葛优重新回去喂猪。葛优请假出来的这段时间一直有人代替葛优喂猪,却并不用心,因此上级才要求葛优回去。正当葛优心灰意冷收拾行装准备重新回昌平喂猪的时候,一个消息又给他带来了一线希望。葛存壮的一位朋友来探望的时候告诉他们,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要招收学员。这是最后的一个机会,葛优不愿放弃,决定最后一搏。考试主要分三项内容,朗诵、唱歌和小品。
  最难的一关就是小品了,葛存壮这次再也坐不住了,他亲自出马,指导葛优的小品表演。葛优三年的猪倌经历派上了用途。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贴近生活,表演的小品就叫《喂猪》。因为对猪倌生活的熟悉,葛优表演的时候好像一群猪就在眼前,因此这一关轻松得过。朗诵的时候葛优念的是一篇名为《一张鲜红的请帖》的散文,由于得到过专家的指导,葛优读起来声情并茂。唱歌这一关由于葛优有二胡的基础,乐感不错,虽然嗓子不好,但是发挥得也可以。就这样,葛优被录取了,就像当初自己的父亲一样,历尽艰辛,他终于站到了梦想的河岸。
  开始,葛优像父亲最初一样也是一个跑龙套的,并且一跑跑了将近十年。这期间葛优也在一些话剧中饰演过一些角色,如《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路上雨蒙蒙》等,但表演并不是很理想。后来在影片《盛夏和她的未婚夫》中第一次饰演了一个配角,却也没有引起什么反响。这时,母亲施文心甚至想让葛优改行,趁着当时儿童电影制片厂成立让他去当摄影助手,拿一个铁饭碗。申请报告放到了葛优的手里,但是他不想递。好不容易离舞台这么近,葛优不想放掉这个机会,因此尽管依旧是在跑龙套,他还是乐此不疲。
  机会终于来了,在1988年,葛优由于在影片《顽主》中的角色杨重,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演员提名。说起来这个机遇也是个巧合。最初的时候,杨重这个角色是由一个英俊的青年来扮演的,当时葛优是里面的另外一个配角。试镜的时候导演让他们坐在一起随意聊天,葛优是个配角,所以没有心理负担,竟被米加山导演相中成了影片中的杨重。事实上,葛优的外形和表演都符合王朔笔下那种冷面热心幽默成性的小人物特点,再加上自身表演轻松到位,葛优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顽主》的成功使葛优小有名气。一次,葛存壮和施文心一起逛商场,听到有人指着葛存壮说:“这是杨重他爸!”老两口当时心中暗喜。又有一次葛优骑着自行车经过礼士路的时候听到有人喊:“杨重!”他停下来,却没有找见喊他的人。
  这之后,葛优走上了自己的星光大道。1989年,葛优在滕文骥拍的《黄河谣》中饰演土匪头子黑骨头,这个角色使他拿到了平生第一个演艺方面的奖项――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奖虽然不大,却是对葛优表演方面的一个肯定,也是葛优拿奖的一个开始。1991年,葛优在《过年》中扮演的大姐夫的角色终于使他赢得了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1992年,冯小刚随王朔亲自登门造访,邀请葛优主演《编辑部的故事》中李冬宝一角,结果获得轰动效果,他的幽默、机智、轻松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2年的《大撒把》使葛优摘取了金鸡奖影帝的桂冠。接下来《活着》中葛优对福贵大喜大悲的命运阐释最终使他成为1993年的戛纳影帝。
  这个当初的丑小鸭彻底地变成了白天鹅,完成了他的嬗变。他的事业也到达了巅峰时期。
  
  儿子是老子的代表作
  
  
  葛优的成就,放在最初甚至对葛优当演员的提议表示怀疑态度的父母面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然而又确确实实地发生了。在这样一个帅哥美女的时代,葛优以其“冷面热心”的小人物形象坐稳了影帝的宝座。
  葛优的母亲施文心在《都赶上了》这本书中也提出了同样的疑问,她和夏刚导演经过了一番讨论,认为是时势造英雄,而葛优本身的素质又作为助动力将他推上了影帝的宝座。葛优成为演员的时候,王朔的文字得到了流行,对像葛优这样的演员提出了需求,而葛优自身又抓住了这样的机会,他本身没有经过表演方面的专业训练,他对人物形象的阐释都是从他自身对人物的本真理解出发,用自然的状态做最自然的情感流露,这也是为什么观众们总是赞扬葛优的表演是轻松的。
  儿子的成功让老子的喜悦时不时地溢于言表。有一次,葛老爷子在被主持人问到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的时候,他竟然幽默地回答道自己的儿子就是他的代表作。
  葛优在演艺圈中是一个口碑很好的演员,没有绯闻,待人谦虚,性格不张扬,办事踏实,这些除了与他自身的性格有关外,和葛存壮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关系。
  葛存壮对葛优从来不打不骂,葛优是伴着葛存壮的谈话讲道理长大的。上小学时,葛存壮告诉葛优要听老师的话,按时完成作业,和同学搞好团结;上中学的时候,葛存壮告诉葛优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要不怕吃苦,奋发图强;在农村插队劳动的时候,这种教育变成了和乡亲搞好关系,认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好好干活。
  后来葛优逐渐成了影视圈的大腕,但葛存壮还是告诉他说,摄制组出发的时候,不应该让人家去等你,应该你去等人家。因此葛优常常第一个坐在车子上等着大家出发。在葛优的演艺事业中葛存壮也不断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葛存壮对记者说,他认为葛优最近接戏不够慎重,以后应该慎重接戏,宁可少,也要保证质量。也正因为这样,葛存壮很关心儿子的演出。而葛优每次演戏之前也都会让父母看看剧本,提提建议。还有一次在一个酒会上,葛存壮公开提出了对儿子的期望,指出他表演方面还有欠缺,希望他能够有所突破,创作出不同性格特点的角色,给广大的观众以新鲜感。甚至在2004年,当被问及葛优在《手机》中的表现时,葛存壮也直言不讳,将“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表演”归结为葛优那一年没能拿到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的原因。当意识到自己说话有一些偏激之后,葛存壮声明自己看儿子的戏的时候总是带着很挑剔的眼光,认为儿子这部戏中的表现没有《大撒把》和《上一当》中出色。
  葛存壮最经常告诉儿子的一句话是:“名声和为人应该成正比而不是成反比。”他告诉葛优,越多的观众喜欢,就越应该谦虚谨慎,就像商家做生意靠的是顾客一样,演员演戏,也要得到广大观众的喜欢和赞扬。作为一名演员,没有了观众,就等于没有了一切。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老子,才有了口碑极好的儿子。据说葛优开着车走在路上的时候,如果遇见了幼儿园的老师,也会恭恭敬敬地把车停下来,走到老师面前鞠一个躬再走。而儿子的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也换来了生命中一次又一次的辉煌。所以才会有父子相携走过红地毯的神话。
  
  属于两个人的神话
  
  一直以反面角色驰骋影坛的葛存壮,当初曾经连着演过三个日本小队长:《小兵张嘎》里的龟田小队长,《粮食》里的清水小队长以及《矿工》里的岛田小队长,一度好像都有将反面人物尽收怀中的趋势。到了后来在《小花》、《神秘的大佛》以及《侠女十三妹》这些造成收视狂潮的作品中,葛存壮仍是以反面人物的面孔出现。然而在晚年的时候,葛存壮却凭借一部《周恩来――伟大的朋友》中齐白石的正面形象获得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这甚至让葛存壮有些意外。
  但意外归意外,葛存壮能凭借一部影片中观众们并不熟悉的正面形象获奖,其中也浸透了葛存壮的心血。
  最初就有一部描写齐白石的戏想让葛存壮接,当时,齐白石本人已经去世了。为了了解更多齐白石的生活习惯,将其刻画得更真实,葛存壮找到齐白石的弟子们采访,询问他们有关齐白石的人生经历,待人接物的方式、习惯和性格等,甚至买纸去练习写字绘画。渐渐地,齐白石的形象在葛存壮的脑海中鲜活起来。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部戏最终没有开拍。
  拍《周恩来――伟大的朋友》的时候,导演开始找的演员并不是葛存壮本人,但由于怎么化装都没有齐白石的感觉,因此王铁成跟导演提议请了葛存壮。葛存壮到了现场,初步的化装过后,竟然很相像。但葛存壮对着镜子左看右看,始终觉得脸部很奇怪,这才想到自己戴的是假牙,索性又把假牙给去掉了,再加上他本身说话声音也很像齐白石,而且有前一次得到的关于齐白石的资料,整个人在镜头前一站,大家都惊叹说是一个活生生的齐白石。
  齐白石的成功塑造使葛存壮最终获1998年的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并参加了 1998年的金鸡百花颁奖典礼。
  同年,葛优饰演冯小刚执导的电影《甲方乙方》中姚远一角,获得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的桂冠,成为当年金鸡百花颁奖典礼上的影帝。此后葛优便与冯小刚的贺岁片结下不解之缘,屡次以他的幽默、轻松、让人倍感亲切的光头形象在贺岁片中赢得一片喝彩,使《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手机》、《天下无贼》等创下了令人欣喜的票房。
  《甲方乙方》是葛优认为目前最为满意的作品。三个青年为了实现别人的梦想而创办了好梦一日游公司,尽展日常生活百态。葛优在里面扮演了各种各样的角色,这也是葛优很喜欢这部影片的原因之一。
  直到如今,《甲方乙方》的很多台词还让人津津乐道,那句“打死我也不说”以及葛优挑着眉毛端着茶碗所说的那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成为很多影视作品及小品中借鉴的段子。很多人在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之前已经熟知了这两句话。还有那句听完之后让人莫名其妙却又忍俊不禁的“将军,我们已经有一个礼拜没有吃到冰淇淋了,连可口可乐都不是原装的!听说供应给我们的骆驼香烟都在安特卫普让后方那些坏蛋批发给比利时倒爷了。连我们的口香糖都嚼在那些意大利妓女的嘴里,我嘴臭得都没法吻那些欢迎我们的巴黎市民了”,其爆笑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如今,葛存壮已经八十岁了,依旧精神矍铄,时不时还会在影视剧中出现。但年纪大了,台词会记不清,葛存壮就把台词录下来,一遍一遍放着听,直到背会。生活中的葛存壮爱好广泛――拉小提琴、打乒乓球、养花、听戏唱歌,他因此经常参加区里的各种活动。但葛存壮最钟情的还是钓鱼和摄影,这也是最能让他保持开朗平和心态的两项活动。而开朗、平和的心态是葛存壮身体健康的最大的秘诀。出门在外,葛存壮不愿意麻烦别人,总是自己将自己照顾得很好。每次来到一个新住处,他总是先了解宾馆和当地的急救电话,了解完后就立即给家里人报平安。老爷子还自己准备了遥控警报器,一端放自己床头,一端放在工作人员那里。一切办好之后,老爷子会把自己的电话费用结算清楚,不给国家增加负担。
  最近,葛优购置了一栋价值千万元的别墅,葛存壮在被问及此事的时候开心地说,葛优在买房的时候已经和他们说过了,并且准备等到装修好了以后将老两口也一起接过去。老爷子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就好像当初被问到代表作的时候一样,老爷子骄傲地说:葛优就是我的代表作!
  (责任编辑/金 翎电子邮箱:jym528@126.com)

推荐访问:父子 红地毯 神话 葛存壮葛优:红地毯上的父子神话 葛存壮葛优 红地毯上的父子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