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企业家的学习精神]

  最近接到一个电话,发话人是台湾来的老友建平,他说这次主要是到石家庄和天津视察业务,在京停留短促不能见面很遗憾,但要通个电话彼此关心问候。电话末了,他很兴奋的告诉我说,经过诸般努力他终于考上厦门大学的博士班。我替他高兴。不久之后,我又有一个台湾企业家朋友拥有大陆博士学位了。
  大约从15年前开始,台湾企业家们就很流行“修练”。这股风气至今仍未停歇。最早倡议的是举办各种各样的读书会,无论在企业内部或是外部,企业界的人士每个人都会自觉的加入或者组织很多所谓的“成长团体”,读书会是其中之一。小的读书会可能就是志同道合的几个人,比如我加入的“种子读书会”是每周六下午定期见面,参加者都是白领的中坚分子;也有的是社团组织的大型读书会,像是中华企经会的读书会每个月读一本书,有人导读、有人分享,参加者每次都有百人以上。
  企业界的精英聚会的时候,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报告或是名著精华介绍给在餐桌上的朋友,大伙儿吃饭以前都会花几分钟聊聊最近读了哪本书,还想推荐哪几本书。也有很多企业家很慷慨的每次见面就买了很多书送给饭桌上的朋友,餐桌即书桌。这景象我在大陆确是少见。
  “修练”的风气到了10年以前转向“修禅”。这样的风潮在大陆目前也有,只是实践的方法不同。众所周知,台湾有佛光山、中台禅寺、慈济功德会和法鼓山四大佛教团体,他们都纷纷举办各种“净心”、“禅学”的学习活动。几乎台湾的所有企业界人士都曾经上山去打坐,名为“禅三”(3天)或者“禅七”(7天)。这些佛教的大师会亲自授课,为企业界的老板们开释,从此改变了他们对于企业经营的想法,打通了思路。“开释”也成为当下台湾社会或企业界的名言,不断被传诵。
  我的好友赐亮也是这样应邀去坐禅。但他说自己的慧根不够,四周的企业家都在闭目聆听师父的教诲时,他却呼呼大睡,还担心自己打呼声音太大。不过这位老总之后有了生命中的一个大反转,他从原来的普通夜间部专科毕业生,进修拿到台大的EMBA,当了班长,成了企业家的领头羊。之后再接再厉考上北京政法大学的博士班,然后是北京清华大学的博士后,平步青云。
  这样的例子很多。我的学院前任院长卓老师60岁退休后去考台湾师范大学博士班。第一年面试,主考官看他一眼就问,这么老还来考博士?随即把他打发走了,他很泄气。次年我教了他一招:换下西服、穿上牛仔裤,摘掉金丝边眼镜,换上无边细框眼镜。结果,又是那几个主考官,看他一眼说,你好像去年不是这个样子?卓老师说,为了要考博士班。主考官二话不说,马上通过。原因是:能够如此认真改变自己,当然一定会是好学生。如今他已经早就拿到博士学位。
  而随着两岸“三通”之便,每年有更多的企业家都跟上述的几位企业家一样,纷纷赴笈大陆求学。这些人多半是由学长带学弟妹,选定一所著名大学,并且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海峡两岸飞来飞去读书,他们的目的有三:一是读书充电;二是广交朋友;三是早入市场。毕竟,学术圈内的师长在社会中比较有名望,而且学术氛围比较扎实。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