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目击全国台联2011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分营活动】

  全国台联2011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各分营活动,已相继落下了帷幕,来自台湾岛内、海外的千余名台胞青年怀揣着满满的收获,早已踏上了回家的路程……虽然他们的脚步在大陆仅仅只停留了不足半月,还有太多的美丽的风景未能饱眼,太多的古韵未能感受,太多的话语未能交流,但他们把深深的思念留了下来,把永远的情怀留了下来,把美好的向往留了下来。他们在与刚刚认识却已感情深笃的大陆青年朋友相抱惜别时,除了止不住的眼泪之外,就是异口同声地发出心里话:“大陆,我还会再来。”
  此次夏令营分营活动是继北京总营4天活动之后,7月14日开始的,营员们陆续分赴27个省市自治区,继续感受祖国大陆灿烂的文化和壮美的河山。在各地,营员们尽情游览具有悠久历史的名胜古迹,领略美丽独特的风土人情,参观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成就,与大陆青年畅谈美好的人生和未来……不知不觉中,两岸青年走近彼此,近距离感受不一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以“龙脉相传,青春中华”为主题的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从2004年开始,迄今为止已连续举办了8届,已有万余名台胞青年参加了这一活动。
  
  天津分营:感受津门的别致雅韵
  
  7月9日,来自岛内的台胞青年在逢甲大学中文系博士生杨于萤的带领下抵达北京,参加天津分营的活动。今年天津分营成员为来自岛内的高校学生和部分在津台籍大学生,共计38人。
  7月14日,营员们结束北京总营活动后前往承德,先是游览了久负盛名的承德避暑山庄,随后参观了宫殿区、山区、平原区和湖区。沿途,他们一边欣赏朴素典雅的宫殿建筑,一边饱览秀美的自然风光,每到一处都用相机留下美好的记忆。
  7月15日下午,营员们来到坝上草原,先后游览了乌兰布通古战场遗址、《射雕英雄传》外景基地、百草敖包、泰丰湖、金莲花基地等景点。在这里,营员们骑上骏马,邀游草原,亲身体验蒙古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乐趣。在一望无际大草原的映衬下,在遍野山花的点缀下,营员们纵横驰骋,尽赏美景,其乐无穷。晚上,营员们品尝了内蒙古极富特色的烤全羊,美昧佳肴,意兴阑珊,不亦乐乎。
  7月16日,营员们一早便来到了高原湿地,体验最原始的自然生态风光。随后,返回承德市游览观光。大家首先来到了佛教圣地普宁寺。在参观过程中,营员们不但领略了皇家寺庙的恢宏气势,还被寺庙的佛教氛围所感染,他们表示在这里能够平心静气,倾听智者的声音。晚上,营员们还举行了联欢晚会,游戏、唱歌、魔术等节目异彩纷呈,两岸青年彼此也通过交流互相熟识。
  7月17日上午,营员们参观承德特色景区――棒槌山。俗语讲,“摸到棒槌山,能活一百三,棒槌山下走一走,能活九十九”。营员们乘坐观光缆车到半山腰,然后徒步爬上山顶,每位营员都用手抚摸了这块奇异的古石,祈求平安,祈求健康。下午,夏令营一行乘车抵达天津。
  在天津,营员们分成4个小组到天津的定居大陆台胞蔡世彦、郑月晨、徐建秋和王扬家中做客,感受普通天津市民的居家生活,并亲手体验包饺子等饮食制作。4个家庭的主人们都用心准备,不仅制作了肉馅、饺子皮,还准备了毛豆、玉米、花生,台湾营员也被主人的热情好客所打动,纷纷展示才艺,弹钢琴、变魔术,欢声笑语。
  7月18日下午,营员们和南开大学的20名同学一同参观了广东会馆。随后他们来到了有“中国味,天津昧,文化味,古昧”的古文化街观赏游玩。
  7月19日,营员们乘车来到了位于滨海新区的空港经济区天津纺织博物馆,在这里零距离触摸中国纺织的悠远历史与纺织工业在天津的百年脉络。随后,大家来到了天津海鸥集团的海鸥手表博物馆。营员们不仅看到了海鸥手表挑战世界腕表三大经典表款的精彩图片,还能近距离欣赏各种精美的经典腕表,感受天津手表工业的辉煌。下午,夏令营一行来到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南开大学,参观交流。在学生导游的带领下,营员们兴致勃勃的参观了南开大学的主校区,大家表示南开大学不愧为中国知名学府,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历史传承,处处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氛围。
  经过几天的参观交流,7月19日晚,天津分营在天津华城宾馆举行了闭营式。全国台联副会长、天津台联会长蔡世彦,台盟天津市委会主委叶惠丽,天津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潘万青、台办副主任胡成利、台联副会长孙渡等出席了闭营式。
  
  
  广东分营:沉浸在中山故里的历史和现代
  
  7月19日,广东分营在广州顺利闭营,40余名来自台湾大学、高雄中山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和台南昆山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台胞青年参加了广东分营活动。
  7月15日,广东分营先后探访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广东咨议局旧址和孙中山大元帅府等革命历史遗址。关于黄花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与历史记忆。讲解员问营员,说到黄花岗,你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有人说是那封“英雄本色、儿女情长”的《与妻书》;有人说是黄兴的“回首羊城三月暮,血肉纷飞,气直吞狂虏。事败垂成原鼠子,英雄地下长无语”的悲壮诗句;也有人说是孙中山先生手题的“浩气长存”,而更多的人都说了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黄花岗公园内不仅长眠着广州起义中遇难的72位烈士,还有其他55名在民国时期为革命牺牲的爱国志士。
  7月16日,广东省台联与广州市台联、广州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在孙中山大元帅府举行“粤台大学生走近辛亥百年论坛”。广东分营营员和10多名广州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的学生参加了论坛。论坛邀请了高雄中山大学中国与亚太区域研究所所长林德昌教授、台湾南亚技术学院院长王春源教授和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馆长李穗梅研究员等专家,就“辛亥革命”、“中山先生和广州”等专题进行了解读与诠释。论坛上,粤台青年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提问。
  7月17日,营员们来到被誉为“南粤祠冠”的陈家祠。百年书院的恢宏气势,精美绝伦的各类雕刻,令大家连声感叹。行走在这座“深三进、广五间、九堂六院”的传统建筑里,大家一边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一边不时地举起相机拍摄,有的营员还拿出纸笔来做记录。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郭洙若先生当年参观陈家祠时的赞叹:
  “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作为一代伟人孙中山的故里,广东中山市的翠亨村,记录着孙中山先生出生与成长的历史轨迹。在辛亥百年之际,故居的参访者络绎不绝。参访当天,雨很大,人很多。台胞青年们打着伞排着队,缓慢而有序地跟随着人流,先后参观完孙中山故居、翠亨民居展览和孙中山生平事迹展览,兴致勃勃地讨论起当地岭南民俗和孙中山与陆皓东的友谊,还饶有兴趣地与讲解员谈论起孙中山先生的国家经济建设计划目标。
  7月18日,广东分营的营员们来到了增城,在青山绿水间体验绿道的自然与美好。近40辆自行车齐出动,一路青春作伴,且行且唱。大家陶醉于增江美景,欣赏沿途的田园风光,甚至把路边的牛群、鹅群当明星,排起队来拍照或合影。来自台湾东海大学的黄同学表示,“远山近水真的好美,路边还有果园、 农田和树林,骑着自行车一路走着,好似是在画里徜徉,实在太惬意了。陶渊明说的‘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就是这种感觉吧。”
  当天下午,营员们走进从化农家,体验自摘荔枝的乐趣。营员们置身荔园,只需抬手就能摘下新鲜甜美的荔果。而自摘荔枝的乐趣也不仅在于抬手之间,高个儿点的男生干脆爬到树上,身手敏捷地传下几串沉甸甸的红荔来,引得女生欢叫一片。如此互动与轻松,使这群在参加夏令营之前大都各不相识的年轻人,了解更进了一步,友情更深了一层。
  
  上海分营人人都是和平使者
  
  7月14日至1g日,来自台湾大学、台湾交通大学、长荣大学等台湾高校的大学生60余人参加了由上海市台联举办的“龙脉相传,缘聚上海――2011台胞青年夏令营”活动。在为期5天的行程中,台胞青年参观了上海高校、与复旦大学学子交流、走进F1赛车场、登上环球金融中心、游览水乡古镇,发现上海之美,感受海派文化。
  7月14日,上海分营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开营。上海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丁志坚应邀出席并讲话,上海市台联副会长张企龙致开营辞并宣布开营,上海市台联副会长卢丽安主持开营式。
  营员代表、台湾元智大学学生赖怡璇在发言中说,参加夏令营,将让台湾的同学们对大陆有更深的认识,并且能和上海的同学们建立深厚的情谊。大陆的进步、两岸关系的和谐,这一切让我们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上,感觉有一个富强的祖国大陆在做后盾、可依靠。而为了两岸的和平发展,两岸的每一位年轻人都应贡献自己的心力。
  台北教育大学的陈建文同学是第一次来到大陆,他在7月12日下午还有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见到了胡锦涛总书记。陈建文说,总书记给他的感觉非常亲切,尽管总书记职位很高,但是在与同学交谈的时候让人感觉一点儿架子也没有,非常贴近学生,平易近人。
  台北教育大学的黄馨仪同学也参加了两岸万名青年大联欢活动。她幽默地说,回家要与爸爸握手,并且要告诉爸爸,这只手是跟胡锦涛总书记握过的。听了胡锦涛总书记对两岸青年的期许,她很感动,也很兴奋,希望人人都是和平使者。两岸关系要一直朝着互利双赢的方向前进。
  夏令营团长、中国统一联盟社会部部长黄博仁表示,自己曾数次带领台湾的大学生到大陆参加夏令营。十几年前两岸的孩子们对彼此还存在着好奇,见面聊的是诸如“老师严不严格”、。毕业后要做什么工作”之类的话题,依稀还有那么一点“较量”的味道。而现在一见面就从《康熙来了》聊到交换生,聊到个人游,最后还计划着毕业后一起搞文创、搞动漫,甚至是“你去哪里搞扶贫,我去拍纪录片”等等,交流语气从“较量”变成了合作。他期待着海峡两岸的孩子们携手团结、相互勉励,在祖国大地的巨幅画布上共同绘就中华民族2l世纪的辉煌。
  
  海南分营:海水连接两岛情
  
  在花果飘香、夏树苍翠的盛夏7月,美丽的海南如期迎来“全国台联2011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海南分营”的活动。为期5天的“认知之旅”、“交流之旅”,让营员们充分领略了海南优美的生态环境,真切感受海南黎族少数民族文化,亲身体会海南经济发展的成就,两岸学子共同体验,共同交流,相互之间培植了深厚的友谊。
  7月14日,海南分营开营仪式在海南大学举行,中共海南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潘建、省台办巡视员陈衍顺,海南省台联党组书记陈琼鹏、会长吴琼开,海南大学副校长何忠平和海南省人大、政协、青联、台盟的相关领导及海南大学的师生80多人参加了开营仪式。
  7月15日,海南分营举行主题为“鹰一样的个人,雁一样的团队”的素质拓展活动,通过破冰起航、丛林使者、掌上传人、卓越圈等多个富有挑战性的趣味游戏,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帮助同学们发掘自身领导特质的潜能,促进良好的沟通、合作及相互支持,从而增强团队的合作能力和凝聚力。通过两个多小时的活动,同学们都累得满脸通红,但依旧激情飞扬。活动迅速拉近了两岛学生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7月16日,营员们参观了海南省博物馆和台资企业伊甸园山庄。在海南省博物馆,营员们详细了解海南的历史、少数民族文化、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知识和文物,领略海南岛的历史奇观、古代文明,以及同祖国大陆源远流长的密切联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营员们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世博会海南场馆的原貌。随后,营员们来到琼海市台资企业伊甸园山庄参观。伊甸园山庄是一个集热带农业开发与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庄园。营员们听着山庄主人的经营理念,踏着碎石铺就的林荫小道,嗅着花香夹杂着野草的沁人心脾的芬芳,聆听鸟儿在枝头欢快地鸣唱,欣赏绿孔雀在林间自由地徜徉,感受着悠然、恬静、无拘无束的惬意。
  7月17日,分营在五指山大峡谷举行惊险刺激的漂流活动。营员们兴致勃勃地参加,全身心地感受大地欢歌、生命激情。营员们都感受了一次难忘的漂流经历,一次次与急流抗争的拼搏和一声声刺激的尖叫,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7月18日,营员们参观了三亚天涯海角、槟榔河生态村。这里渲染着“爱你到天荒地老,陪你到天涯海角”的爱情主题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亲情主题,让营员们更加珍惜相聚的缘分和友情,在烟波浩渺的大海面前,看巨石巍然屹立、笑看惊涛拍岸的瞬间,心灵也随着波涛汹涌,感叹也随着海风飞扬。
  下午6时,海南分营闭营仪式在三亚湾椰林滩酒店举行。海南省台联会长吴琼开,三亚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吴岩峻,三亚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长刘丽玲及三亚市委统战部、市台联的有关领导出席闭营仪式。台湾屏东大学林同学在闭营仪式深情地说,5天时间里,我们一起参加活动,一起交流着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虽然即将分开,但心中美好的情感不会忘怀,“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我们的相互思念!”
  
  贵州分营:《回家感觉真好》
  
  “行程最后一天,心总不停的在大陆徘徊,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也让我很开眼界。大陆没有想象中的恐惧。大陆就像古老的故乡,踏在这片土地上,我早已承认,我也是中国人,两岸同心,我们同体……”
  这是贵州分营营员何志文在即将离开贵州时发自内心的感言。从来大陆前的各种担忧,到来以后对两岸一家人的认同,淡江大学的台湾少数民族排湾族群青年何志文的这番感受,代表了不少营员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心路变化历程。
  7月15日,营员们来到向往已久的黄果树瀑布参观。站在雄奇壮美的大瀑布前方,大家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显得格外的激动。高雄师范大学地理系的许吴评说:“过去只能根据老师的描述和课本上的图片去想象,今天亲眼看见了大瀑布,感觉很震撼,比想象中的更为壮观。”
  7月16日,营员们游览了马岭河峡谷和万峰林后,欣赏了布依族的“八音坐唱”。布依八音是当地布依族千百年来传承延续的民族古乐。营员叶家宏是排湾人,台湾东华大学语言传播系的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颇感兴趣。每到一处,他都将台湾少数民族与布依族的文化进行比对。叶家宏对“八音坐唱” 特别感兴趣,他惊奇地发现,台湾少数民族的布农族群有“八部台音”,贵州的布依族有“八音坐唱”,两个名称和演唱艺术都只有一字之差,而且演唱形式都讲究和声,以“民务稼穑”为演厂主题。
  7月17日,是营员们玩得最尽兴的一天。白天,雨中观赏了安龙县招堤十里荷花美景,拜谒了南明朝廷十八忠臣墓,参观了纳孔布依村寨,大家直呼过瘾。晚上,在双乳峰景区,与当地的布依族青年和贵州财经学院在当地搞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共同联欢。气氛达到最高潮时,广场上的篝火燃起来了,熊熊燃烧的火焰映红了整个广场,大家手牵着手挑起了团结舞,踏着动感的鼓点,尽情的跳舞,欢畅的高歌。
  这一天,同时也是来自彰化师范大学的潘郁文同学最难忘的一天。在布依族纳孔村参观结束后,营员们与当地的布依族群众一起打糍粑,正准备分享劳动成果的时候,贵州省台联秘书长周飞月拿起话筒高声宣布:“各位同学,今天是潘郁文同学的生日,我们祝他生日快乐。”接着,贞丰县委常委、副县长田涛向潘郁文赠送了生日礼物,全场响起优美的生日歌。这位“寿星”为这个意想不到的礼物激动不已。
  7月18日,在平坝县天龙屯堡,面对全是石头建造的独特民居、挽着高高发髻有明代遗风的妇女,营员们纷纷举起相机留影。有的营员走进阡陌古巷,用手抚摸着斑驳的石头,仿佛是在试图触摸远去的历史篇章;有的营员徜徉在石头围成的庭院之中,打量着这数百年栉风沐雨的古旧石头房营员郑祥翠说,走在这些幽深的石巷中,有种与古人空间重层相见之感,好不有趣。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7月18日晚上,夏令营活动即将结束,省台联在贵阳举行晚宴欢送全体营员,营员和各位领导一道登台表演,载歌载舞,牵手联欢。大家犹如久别重逢的好朋友一样,难舍难分。最后,台湾大学的魏逸杰主动要求再表演一个节目,他拿起话筒,满怀深情的唱了一首刘德华的歌:
  《回家感觉真好》。
  
  河北分营:中华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之旅
  
  7月14日至19日,河北分营活动在张家口和承德两地举行,来自台湾岛内、河北省台籍大学生和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的青年学子共32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分营活动的第一站来到涿鹿县。营员们浏览参观了中华三祖堂、黄帝泉、黄帝城、轩辕湖、中华合符坛等。三祖堂西侧有镌刻着新加坡籍华人周颖南为三祖堂建设捐款100万元人民币的功德颂黑色大理石碑,东侧有“港土归根碑”和三棵苍郁葱茏的归根松,这都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中华合符坛上有代表56个民族的石柱,每根柱上都雕有这个民族的图腾、中英文名称和代表画,耸立在坛的园周上,象征民族大团结。营员们站在天圆地方的坛上,盼望着台湾早日归根。
  在承德,营员们登上了下悬绝壁、上接蓝天、海拔596米的棒槌山、蛤蟆石;游览了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普乐寺:来到塞罕坝木兰围场草原,壮美的景观令人兴奋。营员们策马扬鞭、纵情驰骋、采摘野花,在碧蓝的天空下呼吸城市里没有的新鲜空气,感受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营员谢孟碹说,来到草原后,满眼都是绿色,感觉自己的视力恢复了很多,美丽的草原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
  7月17日晚上,两岸青年学子共同举行了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主题的联欢活动。夜幕之时,明月篝火,两岸青年学子围在篝火旁尽情的唱歌、跳舞、游戏、攀谈、互赠礼品。大家纷纷登台,用充满青春激情的自编舞蹈、甜美的歌声,传递着相互间的友谊和祝福,欢度这难忘的相聚时刻。营员们相拥在一起,台上台下相拥而泣,使现场所有人为之感动。
  这是两岸长期分离的相思之苦,是两岸青年同胞依依惜别之情!没有人能在这一刻心情平静,没有人能在这一刻不热泪盈眶,没有人能在这一刻不百感交集,没有人能在这一刻不感到两岸分离的伤痛。所有在场的人都望着舞台上那醒目的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所有的人都搏动着同一种心跳,所有的人都在呼唤着一个心声――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何时我们再相逢……
  6天里,大家一道交流联欢,一同尽情游览参观,两岸青年彼此很快达到了水乳交融程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紧凑的行程和精彩的活动让营员们大呼过瘾,营员纷纷发表感言,他们说,通过参观、交流和联欢等形式,充分了解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为燕赵大地壮丽秀美的景致和充满活力的勃勃生机而备受鼓舞,更深深的感受到了两岸文化的同源同宗,以及与大陆同胞的亲密无间、一脉相承、血浓于水的亲情。
  此次夏令营活动给台胞青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营员们约纷表示:回到岛内,要把所见、所闻、所感,与台湾家人、雕友一起分享,还要告诉家人、朋友,在大陆我们也有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台联。
  收获的是喜悦,留下的是友谊,带走的是亲情。
  
  河南分营:走出教科书探寻华夏文明之根
  
  7月14日至18日,来自台湾南部嘉义大学、台南长荣大学的30名大学生,圆满完成了在河南为期5天的分营活动,收获了与中原大地的同龄人共同难忘的感动和不舍。相同的血脉、共同的语言,已经把两岸青年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7月14日,营员们乘动车走进了有着“四大古都”的中原大地,首先踏入了殷商故都安阳。怀着对古都的憧憬和对文字起源的好奇,在殷墟博物苑和中国文字博物馆,这些台湾的学子第一次看到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历程,激起了大家对中华文化的敬仰和自豪。来自屏东的陈玉玲告诉记者,“我对文字的发展起源和演变很感兴趣,所以我一路紧跟解说员不放,大多是象形文字的演变,我觉得好有趣哦!讲解员讲解的好生动活泼,图像一直在演变,最后变成我们所使用的文字,真是太有趣了!”
  7月15日,开营式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举行。开营式前营员们要与主办方领导和50余名“华水”学生合影。按要求,豫台两地学生彼此穿插着站位。这种安排使两岸的学生从一开始的那种既好奇、陌生又带着一丝羞涩,到照相期间的交谈,再到合影后的手拉手走进会场,短短的十几分钟,就出现了两岸学生那种亲密无间、似曾相识的亲密一幕。
  在北京,营员们为登上了长城而兴奋和满足,来河南,同学们期待的看点就是踏上“母亲河”黄河了。当风景如画的黄河风景游览区映入大家的眼帘,炎黄二帝塑像矗立在面前,大家纷纷下车拍照纪念。随后,营员们乘坐气垫船驶向了黄河。宽阔的河面、翻涌的黄河水呈现在面前,大家兴奋地谈论着。不一会儿,汽垫船驶进黄河滩,营员们依次下船。他们在黄河滩上欣喜地又蹦又跳,以此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心不甘”。这次他们真的到了黄河,对黄河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他们用喜悦之情和虔诚之心来表达对黄河“母亲河”的久仰和敬畏。嘉义大学领队张宏荣老师从黄河滩上挖了一块黄河土,用纸小心地包好。他说,他要把黄河土带回台湾,作为永久的纪念,因为这是“母亲河”边的土。
  16日上午,营员们参观了少林寺。来到坐落于巍巍嵩山腹 地少室山下的少林寺,营员们驻足寺门前,纷纷拿出相机拍个不停。步入寺内,但见矗立在眼前的几颗松柏和银杏树,其树身上布满了一个个手指大小的坑。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当得知这是以前少林武僧习武留下的指印时,他们不由自主地竖起了大拇指,连声说,“好厉害呀!”行走在寺内,随处都可以看到历史的痕迹见证了少林寺那久远的沧桑与不凡。嘉义大学学生王报宇说:“我第一次来少林寺,对少林寺早有所闻,今天所见的少林寺,与我想象中的少林寺还是有所不同,但少林寺不愧为‘祥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少林武术文化得到了发扬光大,这是非常值得欣慰的。”长荣大学学生刘倚甄说:“我自从看过《少林寺》这部电影后,就萌发了一定要到少林寺看一看的想法,今天总算来到了少林寺,我很激动,实现了我的梦想。是两岸大学生交流活动帮我圆了这个梦。”
  
  江西分营:醉心于“赣鄱文化”摄影
  
  7月19日,江西分营结束在赣全部活动于南昌圆满落幕。在赣期间,营员们兴致勃勃地参观游览了龙虎山、三清山、景德镇等名胜风景,聆听了客家文化讲座,并与江西青年学生一起联欢。多姿多彩的夏令营活动给台湾青年留下难忘的印象。
  江西分营活动以感受“赣鄱文化”、体验“绿色生态”为主要内容。为了让台湾青年朋友更深度地了解江西,感受江西的文化底蕴、生态环境和发展新貌,此次夏令营不仅安排了参观游览、文化讲座等活动,而且安排了“赣鄱文化”之旅摄影比赛,营员们积极参与,一边用心地观察,一边用自己的镜头从不同视角记录江西之行的美好瞬间。
  走进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营员们便感受到浓郁的陶瓷文化气息。在古窑民俗博览区,营员们仔细观摩着老艺人手工制作瓷坯的过程,了解到陶瓷的传统制作方法:参观千年古窑遗址,感受到生生不息的窑火遗风犹在。在这里,营员们饱览了景德镇最具代表性的青花瓷等各种釉瓷的传统瓷器,体会到陶瓷文化的精深。而在法蓝瓷厂的展厅内,营员们则欣赏到另外一种陶瓷精品风格。台湾学生听着台商的详细介绍,细细地品味着眼前这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不时发出“真的好美”的感叹!他们在展厅内来回欣赏,久不离去。在瓷都商店,不少营员还购买了自己喜爱的陶瓷用品。张瑜倪同学特意挑选了一组茶杯带回家想给父母泡茶,她说:“也让他们看看这精美的瓷器。”
  江西是客家的摇篮,纵贯南北的赣江,是客家先民迁徙的通道,一江赣水和这片沃土孕育了客家民系,积淀了深厚的客家文化。在江西省中华文化学院的教室里举行了夏令营客家文化讲座,王东林教授从江西的自然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中原先民的南迁、客家人的聚集与扩散,以及客家人的语言、民居、服饰、小吃等方面,给营员作了精彩讲解。营员们大部分来自台湾桃园、新竹等地,其中不少营员是客家人,因此,对客家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听了王教授的讲座,他们对客家的形成发展有了更深切的了解。讲座结束后,几位营员意犹未尽,走上讲台围着王教授仍就客家话题攀谈起来。营员钟声迈就是一位客家后代,她说,妈妈是客家人,会做许多客家小吃。钟声迈还热情邀请王教授去台湾后到她家里做客,品尝她妈妈做的客家小吃。她表示:“作为客家的后代,最重要的是把客家的精神和文化能够传承下来。以后要跟妈妈学做客家小吃,把客家美食的手艺代代相传。”
  在南昌举行的赣台青年联欢晚会上,台湾学生与南昌职业学院的学生相互登台表演节目,展示青年学子的风采。台湾学生一首充满爱心和希望的《手牵手》大合唱,深情表达了台湾青年朋友与江西青年朋友相聚的友爱之情和对两岸未来的期待,点燃了赣台学子相互交流的激情,把联欢晚会推向了高潮。
  “真心若能被看见梦会实现,手牵手我的朋友,爱永远在你左右,因为你和我才有明天的彩虹……”这歌声道出了赣台青年对两岸交流的共同期盼。
  
  宁夏分营
  “塞上江南”别样红
  
  7月14日,被称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迎来了宝岛中国台湾统一联盟和台湾大学等10多所岛内高校的32名大学生,自此,宁夏分营开幕了。宁夏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自治区台办、教育厅、团委,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黄埔军校同学会和台联的领导共70余人参加了开营仪式。
  7月15日,营员们来到沙湖游览。“哇,真美!有江南的昧道!”“看到了沙湖,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塞上江南’。”同学们乘船游览沙湖时,不时有鱼儿从船边游过,鸟儿从湖面跃起,引来营员们一片惊呼声。万亩荷花精品园里,荷花竞相绽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花香阵阵,沁人心脾,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精心创作的沙雕作品各具特色,惟妙惟肖。营员们在沙湖两岸尽情地领略到了在这里的别样风情及历史文化。
  7月16日,营员们游览了“三分天下居其一,雄踞西北两百年”的西夏王陵遗址,参观了被称之为“天书”的西夏文字和享有“东方金字塔”之誉的王陵,大家紧紧地围着讲解人员,全神贯注地听着王陵的辉煌历史、趣闻迭事,感受西夏文化,追忆那鼎盛一时的王朝。宁夏,从此在台胞大学生营员心目中变得更加多彩而富有底蕴。
  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营员们一下子就被这里的文化艺术气氛所吸引。灰白墙、枣红柱、小青瓦的民居建筑风格,碎石路与民居街道相依和诚铺面林立,各种蔬菜、瓜果、馒头、包子、小商品琳琅满目,小商贩的叫卖声、戏园子的锣鼓声、演员的唱腔声清脆响亮,茶馆、庙会、当铺、银行、铁匠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真是让人目不暇接。五颜六色的电影道具服装,让台胞大学生不时停留。电影《大话西游》给许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与美好回忆,一句句经典的对白使“大话”迷们如醉如痴,成了人们的口头禅。东吴大学李松儒营员学着影星周星驰的样子,对着女营员滑稽、诙谐幽默表白:“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西部影城说三个字:我还来。”营员们的一阵欢笑声引来过往参观游人驻足。
  宁夏的山山水水,人文历史,对第一次来自岛内的大学生们来说,既陌生又新鲜。一望无际的银川平原,五十里长街,八车道,宽阔纵横的立体街道,错落有致的伊斯兰风格建筑,深厚广博的伊斯兰文化、西夏文化,构成了一幅漂亮的山水画,令台胞大学生啧啧称赞没想到身处西北内陆的宁夏这么美好,令人难忘。“宁夏,就像一个刚刚揭开面纱的回族少女,内在美和外在美融集一身,太美了!”
  一路欢歌一路情,兄弟姐妹一家亲。lO天的夏令营之行时间不长,但是每一位营员的心中,都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台湾大学的李彦中在留言中写道:
  “本次活动,让我们了解到不同于已往印象中的宁夏,宁夏的美好风光让人体悟中国山川之壮丽,久闻其名的黄河在眼前奔腾,贺兰山的高耸令人敬畏,这趟旅程真的此生难忘。”
  
  山东分营寻访“一山、一水、一圣人”
  
  山东分营活动于7月14日至1g日在山东省境内绚丽展开。在鲁期间,营员们奔赴济南、泰安、济宁、淄博、潍坊、青岛 等地进行为期6天的交流访问。省委统战部巡视员牟强,省台联会长叶武杰、秘书长孙大川分别陪同参加了活动。
  15日,在山岚相伴间,营员们登顶五岳独尊的泰山,大家的到来为“中华民族之魂”泰山增添了一抹青春靓丽的风景!营员们观赏着古朴的唐摩崖石刻,倾听着千年道观碧霞祠的悠远钟声,徜徉在圣山文化的意境之中,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磅礴境界。泰山,用慷慨的气势、坚实的身躯、神俊的气质震撼着每一位营员的心。第一次来泰山的黄闵绣说,来到泰山,感觉泰山真的好美,好特别,泰山的美不仅限于自然美景而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在圣城曲阜,营员们怀着对“至圣先师”孔子的崇拜和景仰之情,游览了孔府、孔庙、孔林,每一个地方都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传承的重要思想,引起强烈共鸣。营员陈助人说,来曲阜之前,只知道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我就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孔子,纵观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不论是政治中心还是经济中心都有明显的空间移动,而只有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和以山东为依托的文化核心始终没有更易。儒家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文化进步,更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营员们充分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文明的源远流长,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逐步增强。
  7月16日,营员们与山东省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在山师大翰林大酒店举办了“龙脉相传,青春中华”两岸青年大学生论坛。论坛上,营员和山师大学生互赠了纪念品,海峡两岸的大学生们就“直面社会压力,规划大学生活,锻造职场竞争力,和“建立新型的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创造两岸青年和谐开放的交流格局”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大家竞相发言,各抒己见,表达对大学生活和未来工作的美好憧憬,抒发了对加强两岸青年交流交往的美好愿望。他们的观点鲜明,思维新颖,乐观向上,发人深省,在许多地方产生共鸣,引起阵阵掌声。
  7月17日,营员们来到了古齐国故地――淄博市I临淄。通过参观有“中国古代最开放的地域文化”的齐文化博物馆和古代车马馆,了解到古齐国是天下100多个姓氏的来源地,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足球的发祥地。读史使人明智,通过历史真实场景的考察,历史文物的鉴赏,营员们深刻感受到齐文化的深邃;进一步了解了齐国作为“春秋五霸,,之首和“战国七雄”之一的辉煌历史,他们又一次被齐文化深深吸引和震撼!
  在国际鸢都潍坊,大家参观了潍坊国际风筝博物馆和杨家埠木板年画大观园。营员们都是第一次参观民间老艺术家现场制作风筝和绘制木版年画的制作流程,精湛的手工技艺让所有营员大开眼界。
  离开潍坊,营员们在美丽的奥帆之都青岛度过了活动的最后两天。通过参观素有万国博览会之称的八大关建筑群和青岛的标志性建筑――栈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青岛以其独具的魅力使大家瞬时间就深深爱上了这座与台湾一样被大海环抱的城市。
  
  浙江分营:不虚此行,铭记心怀
  
  7月20日,为期6天的2011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浙江分营圆满结束。本次夏令营共有营员106名,分别来自台湾和海外的42所大学,其中大部分营员为首次来大陆。
  7月15日,分营活动在杭州之江饭店隆重开营。浙江海外联谊会会长汤黎路、省台联会长张泽熙、浙江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徐建华、秘书长吴喻华,省台办副主任张正镛,省台联副会长胡亚芳、陈清玲、刘伟文等出席开营式。省台联副会长郑博光主持开营式。
  7月14日,营员们观看了“宋城千古情”大型歌舞表演。初来乍到的营员们感受到了从良渚之光到宋都繁华,从金戈铁马到美丽传说,再到今天的丝茶风情、现代杭州。高科技的灯光、舞美,如诗如画、格调高雅,技艺精湛、风情万种,使台湾学子受到了强烈的艺术震撼和视听冲击,对浙江文化有了一个整体的、形象的认知。
  7月15日,营员们赴浙江理工大学下沙校区参观交流。在整个下午的活动中,理工大学的志愿者们始终与夏令营同学进行良好的互动,相近的年龄、相同的语言、相通的心灵,碰撞中不时产生灿烂的火花,不时地把笑声撤向车队和人流经过的天空、道路、花草与教学楼。辅仁大学的吴凯城说:“这边的学生对于台湾来的朋友相当热情,而且他们很想知道台湾的每一件事,也因为如此我们相谈甚欢,彼此聊得很开心,留下了讦多美好的回忆!”
  来到杭州,游览西湖是少不了的节目。营员们登船游湖,湖面烟波荡漾,美丽的景色使台湾学生如在走入了画中。他们纷纷到“我心相印亭”前留影。导游小钱手拿相机喊道:“杭州西湖美不美?”“美!”正当同学们咧嘴的瞬间,咔嚓,青春的笑脸与秀美的山水便一起定格成永恒的记忆。
  在绍兴,大家怀着对一代文豪的崇敬之情,认真地参观了鲁迅故居和“三味书屋”,对他的生平、经历等进行了实地了解,从而加深了对其作品的理解。在绍兴兰亭,营员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大家或在王羲之亲书的“鹅池”二字前拍照留影,或情不自禁地拿起毛笔,在供游人练字的石板上擎笔写字,仿佛跨越千年,走进了王羲之的修禊盛会。
  短短6天,虽然不足以让这些台湾同胞们对浙江乃至祖国大陆的发展做一个完整的了解,然而在行程中捕捉到的一些生动的细节,已经足以让他们感受到了祖国大陆前进的步伐。
  杭州不仅是旅游之都,还是动漫之都。动漫产业作为杭州现代产业的一个侧面,成为本次夏令营台湾学生了解杭州现代产业发展的一个窗口。15日下午,营员们参观了位于杭州的国内最大原创动画公司浙江中南集团卡通影视有限公司。在4D体验厅内,同学们坐上特制的摇椅,戴上特制的眼镜,观看该公司原创的4D动画《星际飚车王》片段,晃动的椅子与影片的“星际车”保持看同一种动作的节奏,那种惊悚与刺激,让人不由得尖叫起来,真正体验到什么是身临其境。
  相逢总有别离时。闭营式上,营员们踊跃登台,用歌声与舞蹈表达了对主办方的感谢之情。与会的领导与全体工作人员也与营员们一起载歌载舞,场面热烈而感人。最后,省台联副会长郑博光以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抒发了主办单位全体人员对夏令营全体营员的拳拳惜别之意。
  
  山西分营
  “古建筑地上博物馆”学专业
  
  7月14日,古城太原迎来了山西分营36位营员。当天晚上,山西省海外联谊会和山西省台联共同在龙城国际酒店设宴,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山西分营的营员所学专业多为中文和建筑业。他们到山西来参访,真可谓“专业对口”。山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18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繁衍。华夏民族的始祖女娲、黄帝、炎帝都曾在山西活动。尧、舜、禹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均在山西建都。迄今为止,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山西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名人辈出,最著名的历史人物如晋文公重耳、女皇武则天、“武圣”关公、史学家司马光、《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以及大诗人王勃、王之涣、王维、白居易,文学家柳宗元、关汉卿、白朴等都是同学 们耳熟能详的名字。许多学中文的同学不约而同感慨,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真是名不虚传啊!山西又被称为“古建筑地上博物馆”,全省现存古建筑13118处,居全国第一。宋、辽、金代以前的地面古建筑占全国的70%以上,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71处,占全国的11%。面对大同浑源悬空寺,学建筑专业的钟同学情不自禁地连声赞叹:“震撼!震撼!”大同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古迹,让台湾的同学们流连忘返。一路上,夜宿农家土炕,让同学们有了新奇的体验;飞车穿行在平遥古城,许多人大呼“过瘾”;登上五台山的菩萨顶,所有的人张开双臂拥抱佛地胜境:登临悬空寺,情不自禁吟诵“危楼高百尺”。山西厚重的文化、壮丽的山河、精美的古建筑和新奇的体验,让各位营员流连忘返。同学们在一路上感慨最多的是一句歌词:“人说山西好风光!”看着歌曲中的画面渐次展现在面前,来自彰化师范大学的范同学激动地说道,“山西景色之壮观让我感动,山西的热情接待让我感恩,山西的历史文化让我感慨,正可谓‘人说山西好风光!’”
  年轻人的心是相通的。为迎接来自台湾的各位营员,太原理工大学的志愿者从下午3时就开始做准备,一直忙到晚10时都还没来得及吃晚饭。在两岸学子的交流座谈会上,建筑、中文、化学、自动化等专业的同学踊跃发言,台下的争相提问,台上的侃侃而答。之后,太原理工大的同学带头表演了相声、台湾校园歌曲等节目,台湾的同学更是多才多艺,他们即兴表演了魔术、荧光棒等节目,两岸同学共同参与的“齐心协力”等互动节目瞬间拉近了两岸学子的距离。主持人宣布交流活动结束了,但所有的同学都感觉意犹未尽,谁都不愿离开。走出会议室,同学们仍在相互了解两岸大学的情况,交流探讨共同的爱好和兴趣,新结识的朋友正忙着合影留念、交换联系方式,他们有太多的话还没有说,有太多的问题还想问。短暂的交流结束了,但美好的记忆是永恒的。正如台湾的叶同学所言,相信友谊会地久天长。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年轻的朋友一定能够再相会。
  7天的行程太短暂了,还有太多的美景没来得及看,还有太多的心里话没有来得及说。短短的7天时间里,山西博大精深的文化、厚重朴实的历史、热情周到的接待给台湾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川分营,“台湾爱心家园”里的欣慰
  
  7月19日,四川分营活动圆满结束。短短6天,四川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让台湾的青年学子们直呼“爱上了这里”。
  7月流火,从成都到九寨,从33摄氏度到11摄氏度,只需要50分钟。凉爽的天气、湛蓝的天空、漂浮的白云、漫山遍野的牦牛,一切都令初到高原的同学们雀跃不已。藏族导游康珠一首《祝酒歌》立即把营员们带入藏地风情中,奔放的曲调、高亢的唱腔,让大家感受到藏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参加此次活动的台湾学生大都是第一次来四川,一进入九寨沟,他们立刻就被眼前的山水美景所震撼,赞叹的声音此起彼伏。“以前在电视上、网络上看到过,一直以为是电脑处理后的效果。可如今触手可及的美景就在眼前,才知道明信片的梦幻就是九寨沟的真实!”台湾交通大学张同学激动地说。
  水美,山青,人更热情。居住在这里的藏族、羌族同胞在青山绿水间融洽相处,却又都保存着本民族特有的风俗和传统,他们是那样的可爱,又是那样的自在。正如营员苗同学所说,“在九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多民族之间和谐相处,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传统思想”。
  “台湾小孩的启蒙教育基本上从《唐诗三百首》开始,诗圣杜甫在成都留下了大量足迹,所以到成都一定要去杜甫草堂,因为那是台湾孩子从文字中得来的第一个关于祖国大陆的印象。”台湾领队、台湾夏潮联合会会长陈福裕如是说。
  “快按快门,大熊猫快扭过头去了!”一位营员兴奋地对同伴喊道。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无论是憨态可掬的真熊猫,还是形态逼真的熊猫雕像,或是大幅可爱的熊猫图片,同学们都会三三两两凑过去拍照留念。“大熊猫是我此行最大的期待之一!”来自台湾清华大学的杨同学告诉我们,他买了一个圆圆胖胖的熊猫玩偶,一路上不停地摆出各种姿势与玩偶合影。
  参观“台湾爱心家园”是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座由全国台企联发起,台资企业和台湾同胞爱心捐资8997万元人民币兴建的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安居工程,是台湾同胞捐助四川地震灾区的最大项目,凝聚着广大台商台胞对灾区的浓浓爱心,见证了两岸相濡以沫的骨肉深情。
  青瓦白墙的小区建筑,久久吸引了这群台湾大学生的目光。他们仔细聆听着解说,纷纷拿出相机拍摄并表示,要把“台湾爱心家园”现在的模样带回去,与亲友分享,“也许,我们当初的援助就化为了如今这里的一道门、一扇窗或一块砖、一块瓦,看到的这一切让人欣慰。祝福灾区的同胞们,生活越来越好!”
  6天的时间快乐而短暂,从成都到都江堰再到九寨沟,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享誉世界的名胜景观,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深入地震灾区,则让大家切身感受到四川灾区的巨大变化和两岸日益紧密的联系。所到之处受到的热情接待、细致照顾,和志愿者同学真诚、热切的交流,则带给大家“回家”的感觉。
  “此行收获了太多感悟,四川超美,我喜欢上了这里。”不知哪位同学情不自禁的感慨,引发了众人的呼应。
  
  黑龙江分营:感受黑土,情醉湿地
  
  7月18日,黑龙江分营活动在哈尔滨市圆满结束。黑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谭谋出席欢送晚宴,黑龙江省台联会长刘继维出席并致欢送词。来自台湾云林科技大学、中华基金会的同学和老师,以及黑龙江省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了本届夏令营。5天短短的行程使两岸同学问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黑龙江分营活动以“感受黑土文化,情醉大湿地”为主要内容。营员们参观了太阳岛、东北虎林园、五大连池风景区、扎龙自然保护区、大庆当奈湿地、大庆铁人纪念馆等。一路上,领略着大自然的美,感受着黑土文化,体会着龙江人的热情。很多营员都是第一次来黑龙江,龙江美景让他们如醉如痴,五个汐水相连的如串珠般湖泊,池岸曲线变化复杂,拔地而起的火山锥,山川辉映,景色优美,还有绿色的苇海,盘旋的水鸟,蓝天白云倒映在水面上,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黑龙江这片富饶的土地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夏令营活动旨在增强两岸同胞,特别是青年一代对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了解,传承龙的文化、龙的精神,加强两岸同胞同文同种、同根同源、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
  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的潘伟华教授深情地说,非常高兴来到黑龙江,小时看到课外教材中描绘了东北的富饶,来到这里亲眼验证了这片土地的芳香、原野的美丽。台湾就像一个海外的游子,离家太远,有时已经忘了回家的路,我们这次回到北大荒,不应单纯地观光旅游,更应真切体会到黑龙江朋友对我们的友善,回到台湾要记住这种情谊,也欢迎大陆朋友来台湾交流,我们也将发挥同胞爱的亲情,通过交流,希望消除两岸之间的 隔阂。
  
  陕西分营,八百里秦川的热情和胸怀
  
  盛夏7月,八百里秦川以它热情而宽广的胸怀迎接来自台湾新竹教育大学、逢甲大学、东吴大学等院校的营员。顾不上北京总营的疲倦和旅途的劳累,一踏上这块充满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的土地,营员们全都充满兴奋和期待。
  历经千年风雨巍然屹立的大雁塔,见证了唐王朝的繁荣和昌盛。它的建筑工艺、艺术风格,以及坚固结实的塔体,折射出的是唐文化的厚重和包容。白居易在这里刻苦努力,终于年少成名,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九人中最年少”的名旬。玄奘在这里精研佛学,为佛教事业奋斗终身。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积极进取的精神让营员们感到钦佩。周围还有各种艺术铜像雕塑,仿唐建筑,唐诗碑廊,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广场a自然景观与文化建设相互融合映衬,处处凸显着高雅的情调,营员们在尽兴之余,也能随便吟出几首著名的唐诗。
  常言道:“不看兵马俑就等于没有到陕西。”其中一号坑规模最大,呈长方形,是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这里好似一个二千年前的古代大军阵。他们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雄伟,势不可挡,刹那间,会让人感觉历史距离的消失,被一种神秘的力量带进喊杀震天、战车嘶鸣的古战场,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在参观秦兵马俑之后,营员们使用更多的是“震撼”、“惊叹”等词语。尤其是一些从事艺术专业的营员,他们更多的是从专业的角度来审视兵马俑,大家觉得就是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而且对于秦始皇的功与过,营员们在参观过程中不时探讨交流,不仅重温了历史知识,还增加了沟通和理解。
  继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之后,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横空出世。这是海峡两岸在华人世界享有盛誉的两座城市,第一次接力举办国际盛会。尽管当天天气炎热,但这并不能阻挡台湾营员一睹世园会风采的热情。世园会标志建筑长安塔、创意园、自然园都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场馆。来自大仁科技大学的叶同学说,“西安世园会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为主题,从园区的展馆、绿化看,的确体现了绿色、自然、环保。能够参观世园会,的确非常荣幸。”花博会落幕、世园会开园,这是推进两岸交流、增进双方感情的一个支点。
  在闭营式上,陕西省台联向营员们赠送了倒流壶和公道杯,其中包含的“喝酒要适量,做人要厚道”的哲理,让全体营员很感兴趣。台湾艺术大学的郑贞同学在参观过程中用心听讲,|己下了倒流壶的制作原理,自告奋勇向大家做讲解,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她也感到非常兴奋和开心。
  正如营员们所说,因为“我们的心从没有海峡的界线,在同一个天空有着共同的语言,拥抱的日子不再遥远”,所以,穿越历史和现代,参观、交流、联谊,短暂的夏令营活动止我们感受到了祖先创造的悠久灿烂、丰富多元的中华文化,留下深刻而美好的记忆,我们期望以后这样的活动能更多一些。
  
  福建分营福建祖家,我们还要来!
  
  7月15日,201 1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福建分营在福建开办,来自台湾多所高校的近70名学生参加了开营式活动。
  下午,近70名台湾学子,在被誉为天仙神游的“双世遗”武夷山,畅游九曲溪,勇登天游峰,充分感受祖国大陆地域之广大、山河之壮美、历史之悠久、文化之精深。
  参加此次夏令营的台湾同学大多是第一次来到大陆,有的是第一次来到福建。当问到对大陆的印象时,同学们脱口就说:“大”,在电视上看过介绍,没想到实地一游,更感到大陆这么大,从北京到福建乘飞机就要两个多小时。当主办方特意安排台湾同学乘火车卧铺从武夷山经13小时夜行到漳州,同学们既好奇又兴奋地说,在台湾13小时可以绕台湾岛二至三圈了,而今天只是在福建行走了一段。
  17日,营员们冒着飘忽不定的阵雨,参观了这一被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建筑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中的南靖土楼,领略了土楼文化奇观。
  途中同学们还参观了龙潭楼的土楼博物馆,品味两岸文化的异同。在土楼内,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听讲,事事好奇。他们表示,越往南走,与家的感觉越像,景也像、吃也香、话也通,太有家的感觉。
  在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先生原创的电影剧本《云水谣》拍摄地,同学们对美丽的乡村景色赞叹不已,雨中漫步,“古早”的村落别有一番情趣。
  同学们还参观了南靖县书洋镇著名的侨乡塔下村,它是首批15个全国景观村落之一。被誉为“闽南周庄”、始建于1426年的这个村的历史悠久,如今仍有300多户人家。该村土楼沿河而建,并非常均匀地分布在河两岸,土楼形态丰富,有常见的方形、圆形,还有围裙形、曲尺形,最独特的是还有浙杭水乡模式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角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布局的奇妙景观,令台湾学子流连忘返。
  在美丽的鹭岛厦门,台湾同学在花园般的琴岛鼓浪屿,漫步林荫小道,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探寻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足迹。登上日晃岩,半壁鹭岛尽收眼底。菽庄花园的美丽与主人爱国思乡情操,钢琴博物馆丰富的馆藏,都给台湾学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台湾学子还参观了“华侨旗帜”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大学,在厦大台联人员的带领下,通过参观校史馆、图书馆以及登上校园最高楼远眺,使同学们对大陆这所知名学府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有位台湾同学在参观后说:“厦门大学这么宏伟、漂亮,我怎么没在高中毕业后直接来考厦门大学呢?”
  7月18日晚上,福建分营活动在厦门闭营。全国台联副会长、省台联会长陈耀中,省民革副主委柳红、省台盟副主委江尔雄,省台联副会长叶露昆、柯连妹,以及省委统战部调研员李怀平、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办公室主任智亚平、副主任林金章,省台联秘书长张岩,与台湾同学一起参加闭营联欢活动。
  几天来,来自台湾20多所高校的近70名学生从千年古都北京城走来,在武夷山,攀登天游,泛舟九曲;在南靖,与神奇的土楼风情邂逅;在厦门,漫步环岛路,感受海峡和平、欢乐气息,留下许多难忘记忆。
  
  安徽分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月14曰,“2011年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安徽分营”在安徽新华学院开营。
  刚从北京至合肥的Z73次直达列车上下来,“2011年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安徽分营”营员们的第一句话是:“祖国大陆真大,这么快的列车,载着我们走了10多个小时,才走了五省市(直辖市)。”
  5天的时间,营员们仰包公,登黄山,看熊猫,观谜窟,逛老街……包拯的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正是中华民族传统品格;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松精神是友善、团结向上,不为困难低头;熊猫是国之宝;谜窟的鬼斧神工,显示了我中华祖先大智;老街里蕴含着古徽州经济、文化底蕴。这些都让第一次来安徽的岛内同学、老师们,肃然起敬、叹为观之。
  7月15日上午,大巴车载着这些透着欢笑、稚气的同学,来到了仙境梦幻般黄山的脚下,营员们一颗颗青春涌动的心,已跃上山峰。缆车里营员们就发出“哇、哇、哇”地阵阵惊叹, 在皖的台籍学生以及本地同学向第一次来皖的台湾同学提示向这看、向那看。“在台湾从来没见过这么险峻漂亮的山。”从台湾高雄餐旅大学来的潘惠芬老师惊呼,她还说:“我祖上是广东潮汕人,后来移居台湾的,台湾绝大多数人的祖上都是大陆移居的。这次我们母女,能同时争取到回来看看的机会,太难得了。”
  7月的天气,本应是酷暑难耐,黄山张开她那博大的胸襟,接纳庇护前来的每一位游子,不时地在峻峭山尖上飘过祥云朵朵,为游子挡阳;时而送来清风阵阵,沁人心脾;间断性淅沥的小雨,更是让游客惬意万分总是让你感觉到祥云、清风、小雨当需要时她就会不失时机地到来。
  营员们要背着随身物品,徒步攀登千米高空的山路,他们的疲惫早已被盼望已久的心情冲洗的一干二净。黄山千峰竞秀,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营员们每到一处景点,都做着各种姿势和表情互为拍照留念。皖台青年同胞营员们,连心锁链上挂锁留影表同心:团结松前牵手合影结亲缘;迎客松下共抒胸怀……他们的身影每个景点无处不在,渴望的心情驱使着青春朝气的步伐迈向未来,牵手皖台。
  黄山的奇松怪石气势恢宏,国宝熊猫做着各种动作,迎接我们未来的小主人们。
  起源于黄山、婀娜多姿的新安江,有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的美称。“新安江畔与花山之交处,现已探明有谜窟群72窟。”听着导游娓娓描述,看到了我们祖先鬼斧神工的烙印,营员们脚步又迈向徽文化的发祥地――歙县老街。
  这里将是“2011年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安徽分营”营员们本次行程最后一站,他们怀着流连忘返的心情,相互牵着手买一些当地的特产同心饼,带回岛内与亲人一起分享。
  7月17日晚,安徽省台联的欢送宴会别开生面。营员们之间、营员和一路陪同的有关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之间,喝起了交杯酒。今年的安徽分营还催生了皖台间三对大学生恋人,大家同声祝福:“亲缘牵手,白头偕老!”
  
  厦门分营:难忘此行美好时刻
  
  7月14日,34名来自12所台湾高校的营员,结束在北京总营的活动,来到福建武夷山和厦门活动。
  在武夷…,营员们游览大红袍景区,体验九曲漂流,登上虎啸岩、天游峰,感受一线天景区的“福分”、“福气”。
  16日,营员们乘火车前往厦门。在厦期间,他们游览了集美鳌园、鼓浪屿,参观了向阳坊台资企业和厦门大学。在台资企业日月谷温泉度假村,营员们参加由厦门市台联与市台商协会联合组织的“龙脉相传・青春中华――青年台胞座谈会”交流活动,厦门台商协会组织在厦台商优秀青年参加以“台湾青年成长、就业与创业”为主题进行探讨,介绍台干在厦门的生活和工作以及子女就学情况。通过交流,有营员欣然表露今后来大陆发展事业的想法。此次座谈会是厦门分营富有地方特色的一项活动。
  18日晚,厦门分营举办闭营式。全国台联副会长陈耀中、厦门市台联会长卢绍苟等出席闭营式。在闭营式上,营员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并把所有营员签名的厦门分营营旗赠送给厦门市台联。
  活动结束了,但对第一次参加活动的营员来说,在祖国大陆的所见所闻,与大陆学子的近距离接触,经过一次次的交流与沟通,让他们见识了大陆。留下的感言是他们此行的真情流露――
  这个说,参访大陆,除了让我了解了好多不同而有趣的文化,更让我大开眼界,原来祖国大陆的发展是那么地快速,大陆青年是那么地热悔那个说,北京是一座富有历史色彩的城市,一座不断进步的城市。踏上气宇非凡的紫禁城,仿佛见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走在每一个角落,无不有时空交错的感觉,好像身边随时都会有位格格朝我走来;有的说,万里长城的绵延不断,诉说着朝代的更迭,陡峭的阶梯,每踩一步,都离烽火连天的时代更靠近;还有同学说,以前对大陆的印象是从媒体那得知,对本来只能从历史课本或网络上看到的古迹,现如今能够亲眼和用手触摸到它们,心中有说不出的感动。台湾带队刘老师认为举办夏令营活动,可以增进台湾学子们对于大陆的了解,培养两岸青年间的情感交流,使两岸年轻人能够相知相助,使两岸未来能更加和平发展。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