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陈光标,两岸文化碰撞 陈光标高调慈善议论文

  大陆“首善”陈光标春节前带了几十箱的钱,到台湾行善“让钞票飞”。这场“感恩之旅”、“高调之旅”,陈光标除了带来红包,还有什么?   对于陈光标的行善作风,高调或低调,台湾社会各有支持。台湾民众受佛家思想影响,大多认同“为善不欲人知”。但也有不反对高调行善者,一方面名人高调行善,比比皆是:而且陈光标真的捐了很多钱,不管是他宣布的新台币(下同)5亿元目标,还是媒体统计已捐将近1亿元,他有资格高调。
  陈光标曾完整阐述他高调的原因:敲锣打鼓能把更多富豪、隐形富豪口袋的钱捐出来,减少贫富差距,才是高调的最终结果。论行善方式,对于陈光标原本坚持集合贫户一一发红包,以及突然发大红包给拦路民众的“擦枪走火”表现,台湾舆论则是一片哗然。
  台湾民众的心情则很复杂,陈光标的作风不仅挑战低调行善的传统观念,也在冲击台湾公益团体多年来对“给他鱼,不如教他钓鱼”的理念建构。陈光标形容自己被要求低调行善,像是“哑巴吃黄莲”,可看出他此行还是颇感委屈。他的委屈,某种程度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差异的结果。
  从事慈善的名人,和因为从事慈善而成为名人,都不少。高调通过名人的号召力,带动更大的慈善力,是他们的共同目的。但是不同的表现方式予人不同感受。陈光标的高调让台湾社会对如何行善有了难得的辩论机会,也让台湾社会正面迎接两岸文化差异的冲击。其实,冲突也是一个机会。

推荐访问:高调 碰撞 两岸 高调陈光标 两岸文化碰撞 高调陈光标 两岸文化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