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绿大于蓝【由“蓝大于绿”到“绿大于蓝”态势分析】

  各界关注的台湾“五都”选举尘埃落定。国民党保住中北部三都,民进党取得南部两都,表面上维持“蓝三绿二”与“北蓝南绿”格局,但从得票率与议员席次变化趋势看,台湾政治板块“蓝消绿长”与“国衰民兴”态势仍在继续。尤其是台湾选民结构由“蓝大于绿”转变为“绿大于蓝”,标志着蓝绿选民结构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性转变。若此态势持续下去,将对未来岛内政治格局与两岸关系发展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由“蓝大于绿”到“绿大于蓝”的转变
  这次选举结果观察重点并非“蓝三绿二”的选举结果,而在于选民结构的板块位移与政治版图的巨大变化。长期以来,台湾选民结构一直呈现“蓝大于绿”,尽管蓝营优势在缩小,绿营势力在增加,但这一格局一直没有突破,尚未发生质的变化,即没有改变“蓝大于绿”这一个基本选民结构或社会结构。但这次选举结果则出现重大变化,在地方选举中首次出现“绿大于蓝”的情势。
  从“五都”选举蓝绿得票数与得票率看,国民党仅获得337万票,民进党获得377万票,较国民党多出40万票,与马英九2年前“大选”时在“五都”的得票数相比,更是减少了160万票。国民党的“五都”选举得票率降到44.54%,民进党则上升至49.87%,接近50%,与此前国民党与民进党的得票比例相反。若将此次杨秋兴退党参选选票的三分之二归为绿营,三分之一归为蓝营,则民进党的得票数接近400万票,得票率超过50%。如果从区域政治板块观察,表面上“北蓝南绿”结构没有改变,但从得票数看,台湾政治版图则从“北蓝南绿”转变为“北不再蓝,南更绿”,即北部地区蓝大于绿的优势不再,蓝绿基本盘已十分接近,而南部地区绿营居于绝对优势,国民党支持力量下滑严重。这种选民结构与权力结构的变化,对国民党未来与两岸关系发展极为不利。“蓝消绿长”趋势短期内不会遏止
  这次“五都”选举结果维持“蓝三绿二”的现状与格局。这一局面,是蓝赢还是绿赢?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只能各自解读。但从发展趋势看,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从没赢过一次选举,民进党则没有输过一次选举。不论从气势,还是从得票率看,岛内选举与政党力量的发展一直呈现“蓝消绿长”与“国退民进”或“国衰民兴”态势。
  目前国民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非常多。一方面,国民党内部矛盾与分化一直在持续,影响国民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国民党内部矛盾重重,存在不同势力,加上一直存在着“马王情结”、“马连情结”与“马宋情结”,让国民党陷于内耗。国民党改革滞后,老化严重,年轻后备人才缺乏。尤其是近年来国民党的党务、党产与派系改革,导致基层派系与地方势力逐步瓦解,国民党的支持群众持续减少。预计在接下来新一届台湾“立法院”选举中,国民党很难再有上届选举的辉煌成绩,而是会沿着近年来选举中“蓝消绿长”的态势继续下滑。
  反观另一面,已走出“扁案”阴影的民进党,在近两年多来选举中实现一个接着一个的胜利,浅绿群众回流,并争取到不少中间选民的认同,让民进党的支持群众大幅增加,这一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会延续下去,对国民党的压力与政权的挑战将越来越大。
  
  选后民进党的两岸难题
  
  尽管民进党没有实现“争三抢四”的目标,但仍维持2席,得票率大幅提升,议会席次大幅增加。“五都”选举结果对民进党党内权力格局与权力分配产生重要影响,选后民进党即陷入内部权力争斗之中,关键是谁将代表民进党参加下届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问题。但不论谁代表民进党参选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民进党面临的最大困难与挑战还是如何调整两岸政策与两岸思维,“10年政纲”中的两岸政策纲领动向将更受关注。
  民进党如果依然坚持强烈的“反中”思维,持续否定与反对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反对两岸经济合作,虽然会巩固基本盘,但可能会失去中间选民与理性选民的支持,民进党要夺取台湾地区领导人大位则面临很大困难。唯有务实处理两岸议题,正面看待与处理两岸经贸合作,才能与国民党对决,赢得大选。预计选后民进党在两岸议题上的调整步伐将会加快,在强调“台湾为主”与“台湾优先”及“维持台湾主权独立”的基础上,会主张与大陆进行对话,不会强烈反对与抵制发展两岸经贸往来,不会否定ECFA。
  日前,曾经政治立场强硬、新当选的台南市长赖清德已表示将赴大陆推销农产品,显示民进党开始为新形势下的两岸政策调整做准备。但操作起来仍存在一定难度,要取得一个平衡点并不容易。一方面要满足深绿势力强烈的“反中”思维与反ECFA诉求,另一方面又同时要满足中间选民的两岸政策开放主张与推进两岸经济合作,是一个左右为难的选择,但又是不得不选择的问题。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