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台湾思维”与“大陆思维”】系统思维的生活例子

  作者简介:李晓宇,女,1989年生,黑龙江佳木斯人,现就读于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2月23日―6月28日为07级台湾台北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交换生。   
  初到台湾,除了沉溺于和冰城相比有40℃之差的气温所带来的新奇感外,更隐藏了一种焦虑,总是在心里计算着这样一个比例关系,1:1000:13亿(粗略求整后的数值),这一期,作为13亿中赴台交换的1000多位学生之一,自然不能也不允许在学业上输给台湾同学,不仅不能输,还要让他们见识到大陆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因为,作为一个学生,无论空间变换与否,学习始终是第一要务。
  台湾高校的教学方式很灵活,多媒体应用也相当广泛,而且大多数课程都是用英文原版教材书。在这里要提一下,台湾相当重视版权和知识产权,原文教材普遍要卖到800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的话可就是200元左右了呀!
  说到上课方式,台湾的教学模式比较自由也比较开放,一些老师深入浅出启发式教学深得交换生喜爱。譬如我最爱上蔡老师的国际企业管理课程,老师经常会发一些相关的新闻报道或材料,然后按小组形式进行案例分析(台湾学校大多数课程要求学生自行分组,4-6人为一小组,按小组形式完成作业和报告)。蔡老师知道我是来自大陆最北的省会,为了调和气氛通常会在讨论出现冷场甚至鸦雀无声时说道:“下面还是有请远道而来的哈尔滨同学来为我们回答这道题……”毕竟打过两年辩论,我非常喜欢发言,尤其是在课堂上,能够大声发言而不是窃窃私语再被老师扔粉笔头。记得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游憩规划课上,我代表小组作完最后的报告总结时,台下的台湾同学竟然全体鼓掌。“惊呆了!”是最后对我发言的评价。不过客观来讲,台湾高校的课堂在一般情况下前两排是空着的,同学与老师间的互动不仅不拘束而且有时还蛮戏剧,记得某节课上老师问某同学关于解决某案例的建设性意见,同学居然口中爆出:“你说怎样就怎样啊……”我和旁边的交换生当场笑喷!
  我们曾在课下与老师讨论过课堂上“大陆思维”和“台湾思维”的相异之处。老师们认为陆生和他们当年很像,回答问题有理有据,比较在乎和答案的贴合度,而台湾学生的回答方式和思维方式较为开放,很多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其实有很多创新点。老师们还认为在学习态度上大陆学生一向是以勤奋刻苦著称的,关于这点台湾同学应该多向大陆同学学习。
  当然喽,备考的时候,我发现在大陆流行的这种“临阵磨枪”的恶补办法居然在台湾也相当适用。但是考试的方法和大陆的不大一样,并非单纯的笔试,台湾很注重“报告”这种形式,不仅有期末考,期中考所占的分值也是很大,大多课程的考试方法就是期中期末,一个用笔试一个用报告。综合整学期来看,我算是达到预期,不仅没有给陆生丢人,相反还小赚了些人气。
  有差异存在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就像一个省里的不同城市之间也会存在差异一样,课堂上的“大陆思维”与“台湾思维”都是我的最爱,我都尊重,并试着取双方之精华,融合共为己所用。
  我们期待能在哈尔滨林业大学、在东北、在大陆这片土地上,宝岛台湾各大学的那种教学方式灵活、课堂氛围活泼、思维广泛、创新意识强的教学风气能够慢慢延展开来。宝岛台湾各大学也能够汲取大陆的教学精华,使之教学能够更进一步。让中华文化在优良的教学风气之下,实现伟大复兴。
  
  编后:
  新年新气象!《我看台湾》栏目正式与读者见面了。台湾是我们每位大陆同胞都向往的地方,随着两岸关系的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大陆同胞可以一饱宝岛风情。如今,您可能已经亲临其境了,我们更相信您有这样那样的感受和想法。那么这里就是您抒发感受的园地。不论您是来自哪行哪业……
  期待您的大作。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