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始末在实践中探索救国之路|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仅历时3年多。但国共合作的形成,无疑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随着革命烈火的蔓延,也唤起了民众的革命思想。
  “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务有以阻止国民革命目的之进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至于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北上宣言》,1924年11月10日)短短数语,便道出了自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的时局。辛亥革命后,无论是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还是反对段祺瑞的护法运动,均遭受失败。这使孙中山对“革命主义未行,革命目的未达,仅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的状况痛心疾首。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孙中山受到了新思想的深刻影响和启迪,看到了新的力量和希望,决心联合共产党,对国民党进行改组,改变脱离群众、依靠军阀进行革命的倾向,走新的革命道路。]92]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1923年,军阀镇压京汉铁路罢工工人的“二七”血案发生以后,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3年1月16日,孙中山与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越飞在上海会面后,即于26日发表共同宣言,即《孙文越飞宣言》(简称孙越宣言)。此宣言发表之后,共产国际也开始努力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主要讨论了有关国共合作的问题。会中关于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引起了激烈争论,但最终通过了决议,为国共合作的实现完成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国共合作在国民党方面也曾遇到极大的阻挠。1923年11月29日,孙中山正式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的当天,国民党右翼邓泽如等以国民党广东支部名义提出“弹劾案”,企圈推翻孙中山的“联共决策”。孙中山和国民党左翼予以坚决反击,力推国共合作。在孙中山、廖仲恺等国民党人和李大钊、陈独秀等共产党人的共同努力下,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165名代表出席大会,其中有共产党员20多名。大会经过认真讨论与激烈争论,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这次大会,在政治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联合的基础。在组织上承认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成为一个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国共合作之花,结出了丰硕的革命成果。大批有志之士奔赴南国,广州成为群英荟萃、风云际会的革命中心和策源地。两党通力合作举办的黄埔军校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量军政人才。轰轰烈烈的工人、农民、学生和妇女运动,席卷南粤、辐射神州。对此,毛泽东亦曾评价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1924年到1927年的革命。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40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二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就是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这是两党结成了统一战线的结果。”

推荐访问:国共合作 之路 救国 第一次国共合作始末在实践中探索救国之路 在实践中探索救国之路 第一次国共合作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