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五都”和“五都”选举]台湾选举

  今年11月底,台湾将有“五都”选举,即5个“直辖市”市长以及市议员的选举。“五都”指的是台北市、台北县升格而成的新北市、台中县与台中市合并升格的大台中市、台南县与台南市合并升格的大台南市、高雄县与高雄市合并升格的大高雄市。“五都”合计人口达1370万,约占全台总人口的60%,汇集了全台最重要的政治、经济资源。“五都”选举是关系到岛内蓝绿力量消长、影响到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的重要选战,因此国、民两大党都高度重视,全力备战。
  “五都”是台湾当局调整行政区划、推行县市升格的产物。与世界大都市相比,台湾的城市规模显得较小,如东京人口已逾1300万,香港已超过700万,而台北市人口仅260多万。将县市进行合并,打破原有的行政壁垒,对人才、资源、资金等生产要素进行重组,产生规模效应,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壮大。2008年1月,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马英九提出“三都十五县”的规划,希望对台湾现行行政区域重新整并划分。提升出三大都会区,通过构建巨型城市来增强台湾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解决区域资源分配不均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2009年4月,台湾立法机构通过了“地方制度法修正案”,规定人口125万以上,且政治、经济、文化及都会区域发展上有特殊需要的地区,可以设置“直辖市”,这为县市单独或者合并后申请升格“直辖市”提供了法源。申请要由“内政部”审查,由“行政院”核准,意味着国民党当局掌握着升格的最终决定权。而申请升格成功的县市,其选举要延后一年,也就是在今年底和台北、高雄两个原有“直辖市”的选举同时进行。
  此后,一直热衷于升格的台北县,马英九所属意的台中县市都提出了申请:另外。桃园县、彰化县、台南县市、嘉(义)云(林)的升格热情也都很高:高雄县市虽一度遭遇内部阻力,但最终也加入了升格大战。经过审查,台当局同意台北县、台中县市、高雄县市以及台南县市的申请。结果公布后,民进党方面对此大为不满,除批评过程过于仓促草率之外,更以审查结果与事先“有内定”的传闻相同为由,攻击马英九借县市升格来施行所谓的“灭苏拦胡”计划。马英九当局则表示,对于所有提出申请的县市都是“一视同仁”,考虑经济社会和区域发展需要等客观因素来决定是否升格,没有政治考量。
  各县市积极申请升格的直接诱因即是争取更多的政经资源。像获准升格的台北县、台中县、台中市与高雄县,原皆属于一般县市。在升格之后,其机关人事、编制、税收分配、预算等权力,则可采用“直辖市”标准。例如台湾各地方政府最重要的财源――“中央统筹分配税款”的分配办法中就规定,43%分配给“直辖市”、39%分配给一般县市、12%则直接分配给乡镇(市)。以2008年为例,人口仅有260多万与150余万的台北市和高雄市两个“直辖市”,能从总额1 840亿新台币的统筹分配税款中,各得到581亿与218亿元。而人口达384万人的台北县,却因行政级别比“直辖市”低,只分到98亿元。
  马英九上任后不久,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爆发,台湾经济遭受重创。由于经济低迷,施政绩效欠佳,特别是“八八水灾”和“美牛事件”等处理不当,引发民众不满情绪逐渐发酵,导致马英九的声望长期低迷。国民党在“三合一”和多场“立委”补选中遭遇挫败,蓝营士气持续下挫,绿营声势开始上扬。“2・27立委补选”落幕后,民进党“立法院”席次增加到33席,跨过了“总统”罢免及“修宪”提案门槛,政治实力明显增强,岛内政治版图出现“国退民进”、蓝消绿长的态势。
  国民党意识到,在一连串选战中不能一输再输,只有在“五都”选举中止住下滑态势,才能在2012年的大选中稳住阵脚。而民进党虽然在此前的一系列选举中持续获胜,但毕竟这些选举都是地方性选举,这些胜利还不足以从根本上动摇国民党的优势地位,也不能说明民进党已完全从低谷中崛起。“五都”选举将是直接检验民进党未来政治发展的重要战役。因此,马英九年初就表示,“五都”选举攸关国民党成败。蔡英文也强调“民进党没有输的空间”,显示出民进党拼尽全力的意图。国、民两党都提前布局备战,选情逐步升温。
  国民党方面,台北市、新北市、大台中市、大高雄市、大台南市分别征召台北市长郝龙斌、“行政院副院长”朱立伦、台中市长胡志强、“立委”黄昭顺和前“立委”郭添财。而民进党也确定台北市、大台中市、大高雄市和大台南市分别由苏贞昌、苏嘉全、陈菊和赖清德出战,新北市经过长时间的协调,最终由蔡英文亲自披挂上阵。蔡英文带职参选的举动,不仅对民进党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使年底“五都”选举的激烈程度空前加剧。
  从选民基本盘和候选人的实力来看,民进党在大台南市与大高雄市的胜算很高,国民党内人士坦言,大台南、大高雄选情艰困,金溥聪未来将会花很多的时间进驻南台湾,希望能寻找翻盘的机会。在大台中,胡志强虽然遭遇民进党中生代“强棒”苏嘉全的挑战,并受到重大治安案件的困扰,但凭借自身的高人气和蓝营在台中县市多年执政的优势,应可顺利为国民党拿下大台中市。因此,关键还是台北市与新北市,这两个重点区域的选举结果,决定两党“五都”选举的胜负,也会影响到马英九2012连任的气势。
  在台北市,国民党籍的郝龙斌与民进党籍的苏贞昌无疑将展开一场势均力敌的比拼。郝龙斌有现任的执政优势,加上台北市“蓝大绿小”的基本格局,总体赢面较大。但作为现任市长,郝龙斌也有施政“包袱”,猫空缆车事故、台北捷运文湖线的问题等m-困扰着郝龙斌。国民党政绩不佳,民众对马当局的不满情绪会不会在台北市发泄,对郝龙斌也是一大考验。苏贞昌有丰富的执政与选举经验,“冲冲冲”的“电火球”形象是他的招牌,是民进党内人气最旺的政治人物。他的劣势在于台北市的基本盘“蓝大于绿”,也没有长期在台北市基层经营。总之,郝、苏两人各有所长,声势实力旗鼓相当,选情胶着,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新北市(原台北县)是岛内第一大“票仓”,有近400万人口,其选举结果攸关蓝绿政治版图的变化,备受各方的关注。由于县长周锡玮民调大幅落后,国民党决定“换马”,由党内新星朱立伦出面角逐。民进党中央原本希望苏贞昌“回锅”参选新北市,以他过去在台北县的表现,胜算很高。但苏贞昌志在2012,出于政治算计决定参选台北市,打乱了蔡英文的如意算盘,使民进党无法派出最强人选参选新北市,同时也极可能因为台北市、新北市双双落败,导致“五都”选举失利。蔡英文对苏贞昌未循党内程序、强势表态参选有不满之意,使民进党内部高层权力斗争也在加剧。
  蔡英文以超过90%的高票连任党主席之后,随即宣布接受党的征召,角逐新台北市长,使新北市成为“五都”选战的重中之重。此前苏贞昌跳过新北市,坚持参选台北市,导致民进党在新北市难觅“强棒”出战,加之国民党成功布局朱立伦参选,让民进党赢得新北市的希望大减。蔡英文挟党主席大胜之势加入新北市,与朱形成“强强对决”,让民进党有一搏的机会,绿营士气大振。蔡英文迟迟不肯表态参选期间,外界曾有预测国民党有望坐三抢四,拿下南部其中一城,而如今蔡英文出马角逐,国民党势必要全力回防北部。
  为扩大自身影响,压制对方声势,国、民两党各自提出了不同的选战主轴。针对蔡英文喊出“第二次地方包围中央”的口号,国民党表示,民众在乎的是城市竞争力与台湾未来发展,候选人比的应是“替城市擘画蓝图与愿景的能力”,所以要“中央繁荣地方”,提出“决战城市竞争力”、“民生脱困”和加强两岸经贸关系等共同政见。同时,各参选人也根据当地情况提出具体口号。民进党则把“幸福生活”作为“五都”选战的主要诉求,要以“绿营地方首长执政的亮眼表现来对比蓝营中央的执政政绩”。同时。为凸现蔡英文的领导,民进党将“十年政纲”中的区域建设理念列为“五都”参选人的共同政见。为巩固深绿支持群。民进党也加强反ECFA的活动。此外,各候选人也都根据所在选区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政见主张。
  “五都”之战被视为2012年大选的“前哨战”,蓝绿可谓精锐尽出。自诩为“国民党中央CEO”的金溥聪锁定民进党执政的大高雄市、大台南市,力图打赢“翻盘之战”,希望在固守中北部三都之外,再抢下南部两都执政权。民进党则是固守南部基本盘,进取大台中,将决胜点放在新北市与台北市,党内两张“王牌”蔡英文和苏贞昌分别对决朱立伦和郝龙斌,形成“双城大战”,展现出势在必得的企图心,使得“五都”选举的瞩目程度空前提高。

推荐访问:台湾 选举 台湾“五都”和“五都”选举 五都选举 snh48第五届总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