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内容怎么写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这里钱老所说的实际上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问题,在钱老看来,国家有了许多创新工程和计划,“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如何让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美国的经验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招生体制:自主决定,严进严出
  美国高校的招生由大学自主决定,社会专门机构提供学习能力和学术水平测试(SAT)方面的全国性考试服务。
  不同类型的大学采取不同的招生录取办法。其中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一些水平较高的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采取竞争性或选择性招生的办法。
  美国学生进名牌大学要过“五关”:一是SAT考试成绩,一年七次考试;二是高中的学分,三年五年均可;三是中学考试平均成绩要达到B;四是考大学要有推荐信;五是学校个别面试。所谓过五关斩六将,宁缺勿滥,竞争性相当强,而且学费也普遍较高。
  美国的大学生进校门后不能高枕无忧,因为有严格的淘汰制,优胜劣汰已成规律。在美国,如果你是“走后门”进入一所比你能力高得多的学校,那就要自讨苦吃了,一年后你就得自动“下岗”。而且一般在美国想要得到一个学位,那得付出很多。在美国,很多教授手下都有一二十个研究生在拼命干活,如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研究生认为,如果不这样,明年就得“走路”――被淘汰,而如果好好干,就能得到含金量很高的文凭,并能参与世界前沿领域的科研工作。美国高校各课的计分往往按全体修课学生的相对成绩打分,有效防止学生课外作业的相互抄袭。
  培养方式:通识教育放首位
  美国把通识教育放在培养本科生的首位,把专业培训放在次要位置。比如哈佛大学早就规定,学生入学后都要学七艺,即文化、逻辑、修辞、几何、天文、数学、音乐,后又加上语文、人文、社会、自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可以具备思考的能力、清晰沟通思想的能力、明确的判断能力以及识别普遍性价值的认知能力,而学生分专业是大学二年级之后的事情。耶鲁大学在美国主要的研究型大学中,是最注重本科生教学的大学之一(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到l:1)。自建校起,耶鲁大学就致力于培养领导人才,这就是耶鲁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所在。他们认为,通识教育实际是兴趣、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培养,特别是培养领袖人才的素质――个人品格、业务和知识、团队精神、社会责任、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健壮的体魄等;而本科是一个探索阶段,一个放纵好奇兴趣发展的阶段,因此,他们强调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而不是专门的职业准备,尤其强调培养学生独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而质疑和批判正是通识教育的精髓。另外,如耶鲁大学规定,所有的教授都必须担任本科课程;大学由前两年的“广度”教育和大学后两年“深度”教育构成。理科在第二年,文科在第三年开始选专业;课程设置重点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储备各种各样的知识,学会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在本科生必修的36门课程中,通识课程、选修课程与专业课程各占1/3。这种宽基础、宽专业的培养方式带来了与我国专业分得太细的培养方式全然不同的结果。
  专业设置:学生自由选择专业
  在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与实施机构方面,美国的本科生教育不是由各院系实施,而是由全校统一实施的,学生选课也就没有院系壁垒与专业限制,事实上像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学校的本科生除了选课之外,前几个学期根本没有对应的专业方向(主修),但在课程与专业的选择方面,有较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也没有较为死板的院系归属关系。而研究生则因为是专业化高级教育与专门人才培养,得以专业学院和文理研究生学院(也叫研究生院)为单位,分别组织专门化教育与基础理论教育。同时,作为科学研究单位的院系,也几乎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管理,这与中国高校的院系不同。美国高校如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等,本科生不以学院或系为单位,而是以住宿学院为单位。住宿学院就像学生的家,所有的服务都要汇合在这里,有相关人员与机构为学生提供教学咨询、课程选择、毕业设计与论文指导等服务,与从事科研与教学的院系没有关系。这在毕业典礼上就很分明,本科生以住宿学院为单位,研究生以专业学院为单位。学生跨学科分配,按学院管理,参加各种活动。在美国研究型大学中,院系作为科研主体并脱离学生日常生活管理机构也是学生自由选择专业的必然结果,因为本科学生在前几个学期并没有自己的院系与专业。
  教育思想:重视国际化
  美国高等教育十分重视国际化。如用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程度来评价办学水平;把加强教学、科研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作为高校的重要任务;把世界历史、地理、国际金融和贸易等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把大学作为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和吸收世界文化精华的重要窗口和渠道等等。为此,他们一方面从全世界聘任高水平专家学者任教,一方面鼓励自己的教授成为“国际教授”,即被国外知名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担任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及会议、分会主持人,被邀作特邀报告等;不但重视教师的学术水平,还非常重视本校教师的学缘结构,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包括不能直接留本校毕业生任教等,保证师资队伍的多样化与开放性;鼓励学生和教师获取一些国际经验,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近年来美国大学同中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如具有中美合作传统的耶鲁大学,校长多次赴华访问;加州州立大学系统联合开展对华教育合作项目;衣阿华州立大学,不但选派学生到中国农大学习中国兽医针灸,还建议开展联合培养学生的“三明治”式项目。
  教学方法:尊重差异灵活多样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育学专家梅克教授提出了教育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应该让人去适应教育,还是让教育适应人?她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创造力的生命,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他们的天赋。这种观念不仅承认差异,而且尊重差异;不仅尊重一般性的差异,而且尊重特殊性的差异,在她看来,人的千差万别恰恰构成了人的丰富多彩的创造力的基础,而教育的任务恰恰应该是把人的各种各样的能量发掘出来,而不能像可口可乐的生产线,把自己的产品造成一个模样。因此美国教育不用一成不变的方式去授课,而是从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善于探索的意识。如教师讲课时往往并不是一开始就讲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讲一些该学科的发展现状、尚存在的有关争论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他们甚至常常鼓励学生对权威理论提出质疑,并就质疑的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即便有个别学生的看法比较离奇或幼稚,他们也从不嘲笑或批评。因为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讨论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启发和受益,更何况能发现和提出问题本身就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表现。
  此外,美国高校还十分重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电影、计算机辅助和访问教学等。
  培养目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学校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环节,把它作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
  美国教育注重运用教师的实践演示来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要教师能够通过动手操作说明问题的,就不会仅仅用语言去讲述。在教学设施配备上也与此相适应,授课教室配备完整的实践、实验设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可以在同一个教室内进行。实验室既是教师的授课场所,又是学生实践、实验和研究的场所,学生随时可以进入实验室参与各种实验,研究和讨论各种问题。在教与学的协调上,教师敢于放手,学生敢于动手,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参与各项实践、实验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鼓励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美国许多高校特别是一流大学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科研工作,使他们能尽早地有机会参与科研实验的训练,了解和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例如,伯克利大学就把本科生科研当作本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专门成立了一个“本科生研究办公室”,专职组织本科生的科研活动并提供服务以及为本科生提供各种参与科研的机会。

推荐访问:美国 培养 创新 美国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