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民素质从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抓起

  摘要: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关键词:教育;互动;榜样;严格;体验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13-01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步入统筹城乡、缩小城乡差距的历史重要发展期。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安家置业,但广大农民进城后,却发现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分析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习惯的不同,在于城乡人口素质的差异所致。从这个角度上讲,要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异,笔者认为,唯有提高农民素质,从娃娃抓起,从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抓起。
  现在农村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养成教育特别是隔代教养中存在重饱暖轻培育等问题,部分孩子普遍呈现以下不良习惯:如挖鼻子,咬铅笔,不刷牙,乱吐痰,乱扔垃圾等不良的卫生习惯;讲脏话粗话,爱撒谎,随意践踏花草等不良的品德习惯;上课不专心,不敢积极举手答问,不认真做作业,迷恋游戏和电视等不良的学习习惯。
  针对以上典型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依学龄段分层教育
  行为规范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重点地分层次进行。如一二年级学生可通过儿歌、讲故事、图例解说等形式,了解小学生行为规范,中段年级小学生渐渐有了自我意识,开始会主动思考、判断是非对错,可通过编故事、行为规范知识竞赛等形式强化常规制度。高年级小学生已基本上由他律转为自律,可以通过办黑板报、演讲会等巩固常规制度。
  二、制定规范,师生互动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意志力不坚强,不能长久坚持,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这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由教师提目标要求,学生干部来监督,学生来反复实践,逐渐养成和巩固良好习惯。教师可利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的要求来严格要求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每周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予以巩固和纠正。
  三、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家庭是人的第一个社会生活环境,是人们接受教育、德育最长久的场所。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相当长,家长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学生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因此,学校的德育必须要以家庭教育为依托,让家庭德育成为学校德育的助手与补充。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在学校规规矩矩的好学生,回到家却是一个无规无矩,甚至是蛮不讲理的孩子。也有这样的现象:学校要求的行为规范被孩子说成是在学校才做的事情,而脱离了学校这一要求就不存在了。常常出现手拿红领巾上学,出校门随手扔废纸,甚至出口成脏的情形。这都是由于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脱节造成的。因此,我们要想使养成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多方面、多渠道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渠道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各方面的表现,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家校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
  四、榜样示范,率先垂范
  在养成教育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因为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也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小学生会有意识地将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因此,老师除了用语言告知孩子行为规范外,还要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切莫在无意中使自己的不良行为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须知潜移默化是“润物细无声”的。可以这样说,学生的种种习惯都是在静观默察中,在不断模仿中逐渐形成的。除了教师的言传身教外,我们还需宣扬榜样,如全国“十佳少年”,需要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从身边的人学起,尤其是孩子身边的伙伴,哪怕他身上有一点值得孩子学习的地方,比如学习特别认真、特别守时、很有礼貌、遵守交通规则等,教师都要鼓励孩子学习别人的闪光点,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他们,让先进的同学带动后进的同学,这样,对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养成或保持良好习惯,都会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五、严格要求,适当处罚
  孙云晓说: “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恰当地惩罚会使学生在内心深处深刻反省自己,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教育者如果熟视无睹,放任不管,就会影响到其它学生,他们可能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是违反纪律,或认为即使违反了,教师也不敢处理,久而久之,待你非处理不可时,再去批评惩罚,他们就极可能不接受你的处理。我班就有一个规定,如果学生在校园里乱扔纸屑或垃圾被文明礼仪岗的同学发现,就会受到一点小惩罚――当一天的“小义工”,代文明礼仪岗履行职责。其实学生不可避免会犯一些错误,关键是我们如何去正确处理,在正面教育引导的基础上,施以适当的并有针对性的惩罚措施,让学生为自己行为负责,也着实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活动育人,自我体验
  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学校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求学生在校内要遵守《行为准则》,并号召学生走出校门面向社会,作好文明示范,当好文明劝导员;“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举办少儿书信大赛,让孩子们给远方的亲人写封信,教育孩子们父母挣钱也很辛苦,要学会感恩父母。这些活动学生很感兴趣,利于入脑、入耳,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更非学校教师言传身教之功。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这不仅需要我们学校和老师的不懈坚持和努力,更需要社会和家庭与学校“三位一体”共建教育体系,不断净化身边环境,我们的学生才会耳濡目染,从细节开始,从点滴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成长为高素质的“公民”。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