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罗蒙诺索夫没撒那个谎】 那次,我撒了谎

  来莫斯科大学之前,我们已经考察了彼得堡国立大学、彼得堡航空航天仪器仪表大学和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莫斯科大学是我们最后一站,卡佳仍作我们的俄语翻译。   卡佳先带我们到了麻雀山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一面是莫斯科城辉煌的景色――基辅火车站的灰砖、新圣母修道院的金顶以及庞大的奥运会主赛场卢日尼基体育场尽收眼底;另一面则是莫斯科大学宏伟的主楼。卡佳手指着前方那座高耸入云的巨大建筑说:“那就是莫大的教学主楼,你们知道它有多少层?楼顶上的塔尖有多高?大楼共有多少个房间?”大家仰着头注视着,只觉得楼太高太大,谁也不知道答案。最高的塔尖高达340米,主体建筑33层,大楼有3万多间房间,如果一天住一间,一辈子都住不过来。卡佳的一席话让大家赞叹不已,看着眼前的这座庞然大物,联想起莫大在自然科学上星光闪熠,我忽然悟出:“在山巅再造巅峰,在建筑中再现庞大,不就是俄罗斯民族对莫斯科大学和教育的莫大期许吗!”
  卡佳带着大家来到了校园中的一处雕塑前,指着塑像问大家,“这位昂着头、若有所思的学者,知道是谁吗?”“罗蒙诺索夫。”同行的人答道。“答对了,那么,大家知道不知道,莫斯科大学跟此人有什么关系?”“莫大是由罗蒙诺索夫创办的,此人号称俄罗斯科学之父,对吧?”这个问题难不倒我。“没错,但是如果不是他年轻时撒过一个谎,就不仅没有他以后的辉煌,也没有现代的莫大。”听了卡佳一番话,大家顿时一脸茫然。于是,卡佳给我们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罗蒙诺索夫,18世纪初出生在俄国北方的一个渔村,10岁就下海捕鱼。没有机会上学,他就跟着一个邻居学识字。19岁那年,罗蒙诺索夫抛下父亲给他定的亲事,借了3卢布,长途跋涉来到莫斯科郊外的一所只招收贵族子弟的学校。聪明的罗蒙诺索夫为了能留下来读书,谎称来自贵族家庭,于是被招了进来。他年少时发过一个毒誓:不学习,毋宁死。带着这种信念,几年的工夫他就掌握了拉丁、俄语和数学等学科,把最优秀的学生全抛在后边。中学毕业时校长保送他进入彼得堡科学院学习。第二年,作为三名优秀学生的代表之一,他又被派往德国学习,先人马尔堡大学学习物理学和化学等,后到弗赖堡学习矿业和冶金学。后来,他回到了彼得堡科学院,成为全国第一位院士。罗蒙诺索夫把发展国民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的首要事业之一。他不止一次地提出在莫斯科开设大学的问题,终于在宫廷重臣舒瓦洛夫的极力游说下,莫斯科大学于1755年1月25日得以建立。
  在莫大建立之前,俄罗斯教育一直局限于贵族。独特的人生经历让罗蒙诺索夫认识到,只有推行面向全民的教育,国家才有可能发展壮大。罗蒙诺索夫主张纳税阶层的子弟皆可入学,从而打破了农奴制俄国贵族阶层对高等教育的垄断。他没有沿袭西欧大学的传统,大胆地拒绝在大学中设立神学系。尽管莫斯科大学的创建比先进的西欧各国晚,但是由于它的创始人的思想超越了当时的科学水平,莫大的成立方案带有深厚的民主进步的色彩,这使莫大很快吸收当时科学和教育学的成就,成了先进的有影响的社会力量。它抛弃了中世纪宗教传统的重压,把高度的科学水平和现实的实际训练结合起来,成为优秀知识力量的聚会地。普希金曾说:“罗蒙诺索夫创建了莫斯科大学,我们更愿意说,罗蒙诺索夫本人就是一所大学,他是历史学家、修辞学家、机械学家、化学家、矿物学家、艺术家和诗人,他对一切都曾亲身体验过并深入地研究过。”
  卡佳在讲校史过程中,给我们朗诵了一首罗蒙诺索夫的诗:“于是各种神奇的科学,越过高山、大海和江河,把手伸向俄罗斯,对伟大的君主说,我们愿意竭尽全力,把纯粹智慧的新成果,交给俄罗斯人民。”教育提升了整个民族的素质,科学让俄罗斯受用无穷。如今的莫大已进入了世界公认的十大名校。国际性、公开性、批判性和包容性是莫大的基本特征,而贯穿这些特征的核心是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它们给莫大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带来了令人景仰的成就,诞生了如教育家乌申斯基、诗人莱蒙托夫、作家屠格涅夫、赫尔岑、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西游记》的俄译者阿历克赛・罗高寿等大家。许多著名科学家,如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谢苗诺夫、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艾利康宁、菲尔茨奖获得者诺维科夫、“俄罗斯航空之父”茹科夫斯基、实验物理奠基人斯托列托夫等,都曾在莫斯科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莫大还先后产生了6位诺贝尔化学或物理学奖的荣膺者。

推荐访问:索夫 罗蒙 如果罗蒙诺索夫没撒那个谎 如果爱情撒了谎 如果你撒了一个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