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人物_一个典型人物的普通生活

  30受助者见证30年之一      受助者:党育新   受助情况:地震孤儿,在政府关怀下成长工作,现在唐山残联工作   受助年代:上世纪70年代末
  救助者:国家
  
  从来没有一个人像党育新一样不幸,也从来没有一个人像党育新一样幸福。32年前,党育新刚来到世界上,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唐山大地震,父母家人自此与她相隔两世。当她被解放军从废墟中抱出来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这个悲惨的婴儿能有个幸福的今天。
  1976年9月8日,被救出来的婴儿和其他100多名地震孤儿被送往河北省政府设立的地震孤儿学校――石家庄育红学校。育红学校是一所使孤儿生活、学习、游戏在一起,吃穿住全由国家供给的新型学校。
  “在育红学校的8年是我人生最重要的8年,对于一个没有了父母的孤儿,这个特殊的家充满了欢乐和幸福,有超过普通家庭很多倍的父爱、母爱……现在,30多年过去了,我还能常常想起大家一起在学校小院子里唱歌的场景。”党育新这个名字,也正是在那个时候被叫起来的,象征着在党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党的女儿。也正是因为此,党育新成了媒体追逐的焦点,一个典型人物被树立起来。
  1984年后,党育新被姥姥接回唐山家中。姥姥家境贫寒,祖孙相依为命,每天一大早,党育新和姥姥就起床做早点,卖给那些路过这里去上班的工人。党育新在姥姥家上完了小学、初中,因为她的特殊身份,学校免去了所有的费用。初中毕业后,党育新考上了唐山纺织技校。为了减轻国家和家庭负担,她不想再升学了。唐山纺织技校校长得知后,主动接收了她,她成了一个不交费的特殊学生。1995年从技校毕业后,唐山市政府领导亲自过问,安排党育新去了当时效益不错的唐山康复中心,学习医学化验。从此,党育新成了一名化验员。两年后,党育新又被唐山市残联借调负责信访工作。
  如此幸运的事,足以被人艳羡,更让人艳羡的是1999年党育新结婚时,时任唐山市委书记白润璋做了证婚人,原副市长王玉梅为她主持婚礼。除此,蜂拥而至的数十家媒体和各界嘉宾使婚礼场面非常热闹。“我是一名孤儿,在党的关怀和沐浴下成长,我一定不会辜负各级领导的关怀与帮助,今后一定加倍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多作贡献,报效国家。”这是党育新面对媒体讲的话,而这些话已经深深刻在她心里,将来也许还会重复多次。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育新随唐山心理救援队一起奔赴四川灾区,为当地的儿童进行心理疏导。但实际上,对于地震带来的灾难,党育新并不比其他孤儿有更多的感触,地震带来的心理创伤对她来说并不明显,在她身上体现的是政府救助的影子,在媒体报道中,她更像一个标杆,标示着一个时代的特点。但时代的进步也清晰地刻画在这个标杆人物的身上,因为党育新出现在汶川震区就是一个时代进步的象征。
  从灾区返回唐山后,党育新又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像其他人一样,为家庭而奔波忙碌,为工作而不断学习。对于党育新来说,这一切,才是最大的幸福,也才是30年前那场救助的最佳结果。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