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兴趣的议论文素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摘要: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能够引起人对相关事物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并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在精神上得到一定的满足;兴趣能调动起人储存于内心的力量,使之愿意对所做的事情付出努力而不会感到厌倦和疲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虔心向学,这位老师一定能将你引入成功的殿堂。
  关键词:兴趣;意志;大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有人做过统计,近些年来,每八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个是学美术的。事实是否如此,不必细究,但一个不争的现象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国内美术教育持续升温,除原有的专业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外,普通综合性大学也纷纷开设相关学科。这其中固然有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因素,更主要的恐怕还是体制和一些更现实的原因在起作用,并不表示真有那么多人对美术产生了兴趣。于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摆在了许多专业老师的面前――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能够引起人对相关事物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并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在精神上得到一定的满足;兴趣能调动起人储存于内心的力量,使之愿意对所做的事情付出努力而不会感到厌倦和疲劳。相反,如果是很勉强或被强迫去干某一件事,人就不会有乐此不疲的感觉,就不会激发出内在的动力。
  
  一、兴趣是成才的起点
  
  兴趣是不少艺术家成才道路上的起点,在他们创造型的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德国音乐家舒曼幼时就能写一手好文章,但他最大的兴趣在音乐上。他六岁开始学习弹琴,稍后又希望自己能有个小型管乐队,十二岁尝试作曲,十九岁就能以音乐为业。像舒曼这样在儿童时代就对艺术产生心理倾向的艺术大师为数众多。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从小就对绘画极感兴趣,八岁时曾以观看斗牛表演为主题画了第一幅油画,并开始遵循西班牙绘画传统专心写实。十三岁时,他的画家父亲看到了他的潜力,把调色板和画笔交给了他。如果说这两位艺术大师的成长都与家庭背景有关,是家庭环境培养了他们的兴趣,那么另一位艺术大师的成长则基本上是自发动机在起作用。
  齐白石先生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绘画大师之一,他的成就主要来自自觉的学习和钻研。齐白石先生出身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靠父亲种田,母亲织布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像所有的农家孩子一样,他很小就参加了家庭的生产劳动。在放牛的时候,常把书本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劳动之余,就利用一些旧帐簿来画画和写字。十二岁时,父亲送他到木匠铺当学徒,开始学做粗木工,十五岁以后,转学雕花木工,雕刻家具上的精细花纹。由于要找花样,接触到《芥子园画谱》。就这样,他做了十多年木工,也练习了十多年的绘画,直到二十七岁时,才得到当地一些文人和画师的指教。他的学习态度是非常忠实和刻苦的,不仅动手,而且用心,在吸收前人的艺术养分时也不忘记自己的创造。齐白石四十岁以后,曾游历祖国各地,画了大量的写生画稿。六十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刻印为职业,并担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的教授。1952年,八十九岁的白石先生被中央美术学院聘为名誉教授,又被选任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他的作品大量出版,他的名字家喻户晓,并且获得广泛的国际赞誉。
  齐白石先生的成功,不是来自家庭遗传,也没有学院背景,是兴趣、坚持和意志成就了他。他虽然极崇拜几位古代画家,但毕竟不是他们的入室弟子,没有得到过口传心授的待遇。由此,他曾感叹:“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予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①从这段文字里,我们不难感受到一股虔诚的内心倾向和执著追求。① 注:青藤:本名徐渭,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道人;雪个:本名朱耷,清代杰出画家,雪个是其字,又字个山,八大山人等;大涤子:清代杰出画家石涛的别号,石涛原姓朱,名若极,出家后更名元济、原济、道济等,又自称苦瓜和尚。
  
  二、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艺术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即使像齐白石那样主要靠自发成才的艺术家,也并非没有环境的影响,祖母的绣花花样,雕花木工手艺和《芥子园画谱》,使他的绘画兴趣具备了由发生到发展的过程。兴趣的培养主要通过环境影响和个人爱好这两个互相渗透的渠通。目前身在美术课堂的大学生,相当一部分在入学之前即通过自学或培训方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兴趣,进了大学之后,就能利用新的环境进一步地促成和发展自己的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并非如此,他们对美术只是有所爱好而谈不上兴趣,缺乏一种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对美术专业的学习难度没有心理准备,一但进入科学系统的学习过程就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花工夫去认真学习。对于这部分学生,首要的任务当然是培养专业兴趣,以期达到主客观条件的逐渐成熟与和谐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事物内部,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相信许多老年人都见过绣花花样,但能由此而引发绘画兴趣,继而成为画家的人恐怕微乎其微。
  当下走红的摇滚歌手郑钧,1987年考入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的是工业外贸专业,但没过3个月,他就开始感到厌倦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几个青年人在乐器店里玩摇滚,那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使他忽然产生了一股强烈的冲动。回到学校后,就开始做自己的音乐梦。不到半年时间,在期末考试挂掉5门功课后,他的吉它水平却奇迹般地得到提高。这个例子说明,环境与爱好不一定一致,环境因素对兴趣不起决定作用;同时也说明,兴趣是可以重新培养的,只要能调动起个人心理动机。
  兴趣的培养必须结合意志的培养,所谓“有志者,事竟成。”有些人对某件事可能一时心血来潮,表现出极大兴趣,但过不了多久,就烟消云散了。这种短暂的兴趣不产生积极作用,对学习和创造没有帮助。真正的兴趣表现为对学习对象有真切的爱好,并且希望自己将来在这方面有所专长,成为这方面的人才,这样才能产生持久的兴趣,形成兴趣的稳定性,从而具有兴趣效能,有所成就。美术专业的学习,除了少量理论课程外,大量的时间都将用于实践,各种技巧技能、基本规律都只能从实践中来,从实践中得到理解和消化,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创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的就是这种境界。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是一种寻找目标的动物,他生活的意义仅仅在于是否正在寻找和追求自己的目标。”作为在校大学生,都已经通过高考对自己未来的目标进行过一次选择,但很难说这一次性的选择就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郑钧不是在入学3个月后改变了目标吗?谁又能说他不是成功者呢?所以,找出自己的兴趣之所在,清楚地知道自己未来想干什么,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是很有必要的。感兴趣并不代表有能力去做,暂时不感兴趣也不代表将来就不会去做。从这个角度讲,学习氛围浓厚的大学校园,实际上又给了每一个学子一次选择的机会,一个重新寻找理想的机会。
  实现理想,先得有目标、有兴趣,然后需要经历一个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和探究过程。
  
  三、大学是培养兴趣的最佳选择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大学校园正是用环境来影响人创造人的地方,在这里不仅能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还将获得独立思考,追求理想的基本能力,使学生最终成为具有成功素质,对社会有用的人。
  也许有人会说,大学没什么神秘的,当年十九岁的比尔•盖茨不是中途炒掉哈佛而创建微软公司吗?这是事实,谁也无法否认。但我们也得承认,这是典型的个案,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不能用来指导每个在校大学生的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充分认识自己,才能恰当地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学业和方向。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比尔•盖茨从哈佛辍学,并不会影响哈佛的地位和声誉,从这所大学走出了那么多的学界和政界巨星,同样也是事实。微软公司的新任首席执行官鲍尔默不就是坚持在哈佛潜心攻读直至毕业的吗?从盖茨的事例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兴趣和意志在成功过程中的作用。所以,股神巴菲特说:“如果盖茨卖的不是软件而是汉堡,他也会成为世界汉堡大王。”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大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教师应当严谨治教治学,遵循“传道、授业,解惑”的师德,把学生引上“乐学,好问,勤思,明辨”的正途。同时,学生也应该明白自己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的未来应负的责任,珍惜目前的学习条件,培养好专业兴趣和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自觉的学。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就是这个道理。有人将大学喻为“育人摇篮,学术圣殿”,是指大学一般都具备完善的教学科研场所和设施条件,拥有向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有共同求知上进的同学,而且还有稳定充裕的学习时间,这些都是其它场所不具备的。无论我们的兴趣点在哪里,只要留心,在大学里都能找到老师。所谓学海茫茫,有人领路总要快得多。
  当然,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兴趣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都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和汗水。世上有大量付出努力而难以成功的例子,却鲜有获得成功而不曾付出努力的例子。即使是机遇,也只照顾那些勤劳而又有准备的人,没有扎实过硬的业务基础,有好的机遇也利用不上。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美术专业虽然不属于科学,但基本精神和求学态度应该是一致的,也需要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的过程也许并不轻松,然而兴趣可以使投身其中的人乐此不疲,甚至疲极乐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虔心向学,这位老师一定能将你引入成功的殿堂。

推荐访问:兴趣 老师 是最好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谁说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