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老虎U”说起_I U

  我有好多年没过春节了,特别是在大城市里。今年,我没让自己错过这个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   过年的前一天,我到超市办年货。路过公共汽车站的时候,见到两个人正把车站的广告窗打开,换上新的宣传画。除夕前的街景,四处洋溢着喜庆,那张广告也不例外,大红的底色。在我超过他们的一瞬间,广告画被掀起,“I老虎u”的大字符映入了我的视线。我的眉头为之一抬――这句广告词真的很容易抓住人们的注意力。
  我在海外生活多年,近几年也常常回国。次数多了,渐渐觉得在国内的公共场台里英文露脸的机会越来越多。中国毕竟越来越开放,大有中英双语的趋势。可是,见识多了以后,心里的疙瘩日益多了起来,有时竟搞得自己呼吸紧张:许多公共场合的英语都存在各式各样的疵瑕,大多是拼写有误,有时候单词里没有元音。那情形犹如当年洋人第一次碰到粤语的“吴”姓“Ng”,不知如何发音,只觉得书写的人太马虎,怎么一点语感都没有。可是,再抬头看一看招牌上精美的字体,肯定是十足地认真,功夫做到家。它的制作令我想起了在欧美见到过的许多中文字。这些中文字大多是洋人写的,字体之间不紧凑融洽,看起来像是一堆树枝硬生生地砌在一起,里面免不了缺胳膊少腿的。只是它们很少“爬”到公众的视野中,最多不过是在小年青的T恤衫上晃一晃。
  我以文字工作为生,不幸养成了挑剔的习惯。在英语里,谓语动词是一句话的灵魂。有时候,英语横幅看了好几遍,就是找不到它,害得我气都不敢换。职业的冲动令我恨不得马上去把它改过来。可是,转念一想,大街上那么多警察,他们都袖手旁观,我实在是没这个权力,便放下了这颗心。
  以前学法语的时候,一位法语老师讲到他去英国伦敦的体验。他去的时候正值圣诞节后的boxing day(节礼日),大街上到处张贴着“sales”的广告。他刚到,语言的“时差”还没调节过来,心里猛然一惊:伦敦脏也就罢了,干吗还要四处吆喝自己脏呢?(法语中“sales”大意为肮脏的)
  英语堪称国际语言,世界各地早就“培养”出自己不同风格的“英语”。但国内的英语有别于其他地方,好似以前法语老师下意识中的法语。它充满了动感,看起来似懂又非懂,非常的“巴洛克”,可以表达无限的创意。这个“I老虎u”就从新时代的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简单明了,一下子抓住了你的心。在虎年里,你我与老虎同行,大有虎年行大运之感。
  我后来被点醒那广告词的绝妙――它是多年难得的机缘巧合,因为大年初一正好是情人节,所以这一层幽默只有中国人才体念得到。春节期间,我陪女儿上街路过那汽车站,里面的广告仍在。我讲起了老虎与情爱之间难得的一遇,她拔掉手里的Ipod,对那框里的老虎瞟了一眼道:“喏,n’s just another carbon copy。”女儿花季少女,纵使置身于虎年开端拿红包的收获季节,也无法把这食肉动物与烛光下浪漫纯洁的爱情联系在一起。不过,她嘴里吐出的“carbon copy”倒是令人始料不及。
  当今全球气候变暖,环保意识早已进入主流社会。二氧化碳成了不共戴天的敌人,“碳”因此沾上负面含义,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碳引发起低碳生活,更成了风行一时的道德标准。小女孩嘴里的“carbon copy”大概便是这一概念的延伸扩充,略显贬义。其实,英语里的“carbon copy”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以前买卖交易的收据一式三份,当中夹着蓝色复写纸,复写纸下面印出的备份即为“carbon copy”。复写纸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而退出了我们生活的舞台,但它的缩写cc或c.c.却保留下来,就连如今人们交流离不开的电邮也专辟了cc或Bcc,意思也是一样,一式多份送给不同的收件人。
  中文起源于象形文字,相对保守。我从小受训于长短有致的一横一竖,并把这种刻板带人英文学习,害得我花了好久的时间才跳出这一框架,在表音语言里做到融会贯通。现在全球一体化,各种语言资讯迎面而来,人的个性更是随意自主,学习起来自然是“自有我主张”,创意无限而严谨不足。
  不过,这又有何妨?如果没有这股劲,英语里面也就不会出现“Long time no see”的中式谚语了。世界上许多语言都经历了类似的冲击变革,这便是活生生的环球文化。我更期待看到在这一冲击之下的一种新鲜热辣的文体。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都值得关注。

推荐访问:老虎 说起 从“I老虎U”说起 i老虎u 若愚i老虎u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