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文明”的侗族摔跤 侗族摔跤

  中国摔跤的萌芽可追溯到古代神话黄帝和蚩尤角抵的故事。经过几千年流传,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多种民族式摔跤。如:蒙古族摔跤、藏族摔跤、维吾尔族摔跤、彝族摔跤、回族摔跤、侗族摔跤等。其中,侗族摔跤近年来开始被人们发掘和关注。
  贵州是侗族的主要集聚地之一,黎平县双江乡素有“侗族摔跤之乡”的美誉。双江乡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和三月十五日,都会在坑洞村和四寨村举行摔跤节。
  侗族摔跤节的起源,由于缺少文字记载,已无从考查。但目前盛行两种传说:一种是为纪念明朝天启年间黎平双江的民族英雄公蛮、公柳,两人带领民众,齐心协力,铲除了盗贼;另一种说法来源于侗族祖先都囊摔虎的故事,因为其娴熟的摔跤技巧,学徒络绎不绝,于是其规定于每年二月十五日在坑洞,三月十五日在四寨,由都囊集体传习绝招,并举行摔跤大赛,这样便形成了今天的摔跤节。
  侗族摔跤和其他民族摔跤相比有独特的比赛规则和方式,极其注重礼仪。比赛开始之前,摔跤队员伴随着芦笙乐曲由寨老率领带入摔跤场,然后绕场三圈,步入指定的位置,更衣扎带进行赛前的准备。待场上铁炮三声巨响以后,摔跤比赛正式开始。参赛队按各寨寨老赛前商定的次序先后入场,在赛场中央相互施礼后,到赛场的两端相对席地而坐,寨老将几根青布带放在队伍前沿,然后由寨老点名,一边一个上场。选手出队时,任选一根青布带作为辅助工具。双方上场后,相互将右手插过对手的左肋,右肩互抵,将布带绕过对手的腹部,布带两头置于对手的腰椎,两手抓牢,不使松散。双方准备就绪以后,主持人发出“起”的口令,双方各自用力,靠臂力和腰腿劲互相角力,想办法将对方摔倒。由于比赛时双方都不能用手抓住对方,避免了抓伤的危险,因此侗族摔跤也被称为“最文明的摔跤”之一。
  侗族摔跤简单、易学,动作干净、明快,对抗性强却受伤率低,因此深受侗族人民喜爱。其基本技术大致分为四种:一为拉摔,即使劲推拉对方,使对方脚步混乱而摔倒;二为提摔,即使劲将布带提高,使对手腾空,失去平衡被摔倒;三是绊摔,即双方对峙时,趁对方移脚之机用脚勾绊对方的脚,使之失去重心而摔倒;四是抱摔,即双手紧紧夹住对方身体,左右扳动,最终使之倒地。侗族摔跤不仅是体力的较量,也是智力的比拼,因此技术与力量同样重要。比赛往往采用三局两胜制,获胜者将继续挑战对方下一个选手,如果连摔二三十人不败者,便可挂榜,公认的挂榜者即成为摔跤节最后的英雄。虽然没有直接的物质奖励,但侗族成年男性都以“挂榜”为荣,甚至很多小孩子从小就开始与父辈一道进行摔跤的练习了。
  侗族是个历史悠久而文化厚重的民族,侗族大歌唱响世界,走进了课堂。侗族摔跤作为与斗牛齐名的、深受侗族人民喜爱的体育项目,它保留了侗族原生态文化,集欣赏性、娱乐性、竞技性、民间性于一体,也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取得了一定成就。
  双江乡利用摔跤节的举办,充分挖掘了侗族摔跤的价值,不仅有效地传承了原生态文化,更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品牌。2006年,在贵州省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的角逐中,以双江侗族摔跤活动为创作元素的节目《摔跤》获得了金奖,不仅充分展现了侗族摔跤的竞技方法,更将丰富的侗族文化、舞蹈融入其中,体现了浓郁的地域风情,很好的表现了体育的竞赛性,是力和美的完美结合;2007年,该节目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贵州体育代表团获得表演项目金奖;2008年,该节目经过改编代表贵州省参加了全国第14届群星奖决赛,并荣获舞蹈类群星奖,这是侗族舞蹈迄今为止荣获的最高级别大奖,侗族摔跤的知名度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攀升。(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学院)

推荐访问:侗族 摔跤 文明 “最文明”的侗族摔跤 侗族摔跤 侗族摔跤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