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度测评,测出实情_知情度直接影响满意度

  最近,我省组织工作有两件事,引起了干部群众的普遍关注。一是省市两级党委组织部门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二是拟提拔的省管领导干部任前在媒体进行公示。这是组织部门破除神秘感,主动回应干部群众知情诉求的创新举措,对于推进党务公开,提高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知情度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委托第三方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并将结果作为考评组织工作的重要指标,这是组织部门近些年来探索形成的一项长效工作机制。从接触的情况来看,许多组工干部对满意度能够正确看待,将其作为“晴雨表”和“风向标”,认真分析结果、查找不足、改进工作,满意度的导向作用得到了良好的发挥。但也有同志反映,组织部门的工作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感觉自己所在部门工作做得不少,调查得到的结果却是许多干部群众“不知情,不认可,不满意”,感到很委屈。
  这种现象值得重视。客观上说,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依赖于两条:一个是工作做得好不好,二个是干部群众知情不知情。二者共同构成广大干部群众满意的前提和基础,不可偏废。
  自我感觉工作做得不少却群众评价不高,暴露出一些组工干部在认识上存在误区。长期以来,各级党委尤其是组织部门有一种只做不说、多做少说的习惯,给外界的印象是神秘有余、透明不足。现在干部群众对党委工作的知情诉求越来越强。比如选拔一个干部,都想知道他是如何上来的、程序是否合法、有没有背景、干得怎么样、作风好不好。权威部门不说,大家就猜,然后真真假假,以讹传讹。过去说“沉默是金”,但在信息多元化、传播多样化的现代社会,往往“沉默就等于承认”。组织部门要摒弃传统思维,充分认识到回应广大干部群众知情权的重要性,不仅要“做”,还要“说”。
  自我感觉工作做得不少却群众评价不高,说明了一些组工干部在宣传工作方法上存在偏差。有的部门做过统计,每年在媒体上做的报道密度高、广度大、领导出场的次数多,就常常据此认为宣传工作做得不错了。但是宣传工作往往不在乎你有多少“苦劳”,归根究底靠效果来检测。提高知情度,就不能自说自话、自行其是,应该针对群众关心什么、想知道什么,予以积极回应。党委工作部门一定要增强宣传的主动性,牢牢掌握话语权。每一项重大部署、重要活动都应制定宣传预案,做到动态消息及时报道、中心工作全面报道、重大典型深入报道、创新举措重点报道。加强舆情监测研判,主动设置议题、引导舆论,积极回应网民和社会关切的问题,把应该宣传的与人民群众想知道的有机统一起来,及时地、充分地传播出去。
  自我感觉工作做得不少却群众评价不高,表现出一些组工干部在宣传工作能力上存在差距。组织部门的许多同志面对媒体不敢说、不想说、不愿说,一个重要原因是不会说。有的同志一说就出岔,帮不上忙反而添乱。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尊重舆论宣传的规律,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组织部门要帮助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高宣传的本领,多用生动的故事、典型和群众熟悉的语言,把握宣传的节奏、力度和方式,提高危机公关特别是应对突发网络舆情的能力。
  忽略干部群众的知情诉求和媒体的新闻关切,我们有过深刻教训。瓮安事件就是这样,权威部门不掌握主动,农民的女儿在网上就被炒成县长的侄女。古有“一首儿歌亡天下”、“三人成虎”,现在网上常常一个热帖就会引起舆论聚焦,干部群众该知情而不得知,一个不良舆情可能发酵并泛滥,就会把群众对我们的信任、满意和支持“淹没”掉。

推荐访问:满意度 知情 影响 知情度直接影响满意度 影响读者满意度的因素 影响产品满意度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