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潍坊民俗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潍坊民俗

  【摘要】民俗舞蹈是我国舞蹈系列中数量最多,介入生活领域最为广泛,和每个人的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一种艺术类型,大凡依附于各民族各地区传统风俗活动的舞蹈都包含在内,它是我们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在人类文化大交流的这个时代,我们民俗舞蹈的失传已经相当严重。传统舞蹈形态失传或濒临失传的现象,在我国各民族中比比皆是,且情况比较严重,同样,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的强势出击,也让潍坊地区民俗舞蹈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了诸多的困难,那么,潍坊地区的民俗舞蹈面临失传的原因,对它进行保护的意义以及如何对它加以保护,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潍坊;民俗舞蹈;现状;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3-0108-1.5      一、潍坊民俗舞蹈在新时期的发展   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潍坊的民俗舞蹈形式,在继承和弘扬传统剧目的同时,汲取了解放战争以及热火朝天的革命运动中的优秀素材,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各级文化艺术部门和群众演出团体,共同创作出了富有新的时代内涵的民俗舞蹈,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潍坊各地区的民俗舞蹈,有的在角色设置、取材内容、舞蹈编排、道具制作工艺以及灯光舞美等的设计上,有了推陈出新的大发展。   首先,昌南秧歌经过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衰落之后,在新中国兴起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在角色设置上取消了和尚一角,将和尚改为鼓子。有的艺人年龄大了,嫌挎鼓太累,就摘掉鼓而光舞鼓槌和穗。取消了男扮女装,女角改由女演员扮演,并取消了高跷。取材剧目上也推陈出新,曾经创作、演出过―些宣传新生活的剧目,如《新十二个月》、《新婚姻法》等。   其次,解放后,各级文化艺术部门和群众演出团体对高密地秧歌进行了挖掘抢救工作。县文化馆曾派赵林阁、迟会府等同志,分别到谭家营、后屯、旗台等地学习,并组织老艺人向青年人传授技艺。   再次,寿光的灯舞《月宫图》,在发展过程中,将原有的唱词和灯舞表演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发展,使之在唱词、演出形式上,表演内容上,服饰灯光舞美等方面都更加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在新的科技发展的条件下,创造出了更适应更能够冲击现代人的视觉效果的灯舞《月宫图》。   二、潍坊民俗舞蹈在新时期的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的强势出击,给潍坊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让潍坊民俗舞蹈的发展面临了新的机遇和诸多的困难。   首先,对于有着相对传统和保守思想的潍坊民俗舞蹈文化来说,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不仅仅是对艺术本身的挑战,更多是对享受和热爱这一文化的群体艺术欣赏能力的一种挑战。随着高科技时代的来临,唱着流行歌曲,看着好莱坞大片,浏览着全球互联网的孩子们渐渐的成长起来,而喜爱传统秧歌剧、传统花灯,并能够追随传统民俗舞蹈的老一辈人,慢慢的老去。这对我们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冲击和改变了新一代人们的艺术审美视角,从更深层次的方面,渐渐放弃了对传统舞蹈文化的挖掘、继承和发展。   500年前,流传至今的美轮美奂的寿光灯舞《月宫图》,正在因为传统老艺人的渐渐老去而失传,目前保留下来的音乐和灯舞动作,正在逐渐被新时代的舞蹈所取代,虽然这是一种进步,但同时也在保留、继承传统文化方面留下了很大遗憾。面临消亡的不仅仅是传统民俗舞蹈剧目,原有的戏台子,舞蹈编排和演出道具的制作工艺,也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被新形式所取代。如传统灯具的手工裱制,在现代技术的应用下,成为了大工厂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商品,在市场上随处可以买到,这样一来,传统手工裱制灯具艺人的手艺将无用武之地,面临着失传。   其次,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青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造成了农村人口的流失,加上人口年龄结构的逐步“老龄化”,使民俗舞蹈的传承出现了人才断层。随着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浪潮涌入农村,农村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水平都在不断地得到发展和提高,农村的生活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开始离开农村,进入到城市寻求就业机会。这样一来,当地的民间艺术文化就出现了无人可传的局面。   因此,我们必须在欣赏古人留给我们的传统舞蹈文化的时候,深刻思考一下对传统民俗舞蹈的保护和传承。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事情发展的另一个方面,我们的政府在紧锣密布的制定着拯救传统文化的政策方针,我们的各级文化部门、艺术团体甚至于在我们高校的科研与课堂中,我们的师生正在抓紧进行着抢救式的搜集、挖掘和整理工作,使我们的传统舞蹈文化走向课堂,走向21世纪来自城市和新农村的孩子们,在他们充斥着现代文明的脑海中,注入新鲜而又宝贵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在大学校园中就能够受到传统舞蹈文化的熏陶,甚至在大学课程中掌握一定的传统舞蹈文化知识,成为新一代传统民俗舞蹈的传承人。   三、潍坊民俗舞蹈的拯救与发掘   当今潍坊市政府在政策上,已经对民俗舞蹈的拯救和发掘方面进行了大力的支持,民间艺术是时间和汗水的结晶,需要我们一代代人去腐存精,把它们流传下去。现有的民俗舞蹈流传方式,更多的只停留在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方式上。显然,这样的传承方式必然有一定的不足,因此,在民俗舞蹈文化的传承方面,我们应该打破常规、解放思想,同时也要打破旧模式,集思广益、多方探求、敢于实践,建立多方向、多模式的民俗舞蹈流传方式,使民间艺术文化能够更好的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目前我们的政府已经在支持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保留和继承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掘的科研投资力度,加大对学校等文化科研单位的科研支持,使得我们潍坊的民俗舞蹈、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重获新生。比如寿光《月宫图》申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密地秧歌申报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3月寿光市挖掘、整理并重新排演了《月宫图》,这对于保护和传承潍坊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深远的意义。   另外,民俗舞蹈的流传也要打破旧有模式,要解放思想,在教育和宣传的各个层面,打破原有的传承模式,积极在城市乡村当中,发展新鲜血液。这一点,我市的学校教育也自发主动的担负起了保护传承传统艺术文化的义务,将研究的最新知识融汇贯通到大学中去,让接受高等教育教育的大学生的课堂注入传统舞蹈文化的血液,将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在大学教育中得以体现。   众所周知,民间艺术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传统,延续了中华民族的人文主义精髓。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它对于增强国民的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认同感,提高国家的软实力有重要的作用。面对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人民生活、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水平都在不断提高的新局面,我们不能将那些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民俗舞蹈文化消失在现代社会的快餐节奏中,我们要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历史传统、最优秀的历史文化和最具人文主义精神的民间艺术文化带到明天,留给我们的子子孙孙们。      【参考文献】   [1]窦青主编.潍坊音乐文化略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2]王蔚成主编.昌邑文化博览[M].济南:齐鲁书社,2000.   [3]山东省文化厅史志办公室、潍坊市文化局史志办公室编.文化艺术志资料汇编(第八辑)[D].潍坊市《文化志》资料专辑.   [4]高密县文化局编.高密文化志[D].1985(12).      【作者简介】谭俊峰(1983- ):女,山东潍坊人,助教,研究方向: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推荐访问:潍坊 浅析 传承 浅析潍坊民俗舞蹈的保护与传承 浅析民间文艺的保护与传承 论民俗舞蹈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