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务实的金融监管者:尚福林】 低调务实

   一项制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作为改革者也将永远会受人评价,遭人臧否。优秀的改革者需要统御大局的气概,需要谋略出众,即使他未能深谋远虑,也需要拥有开放的心态和卓越的创新能力来不断对制度修修补补,以求功在当下、利在长远。如果将这些评价指标加诸于一位金融监管者身上,初始的评价和最终的结果或许将有天壤之别。
   时间回放到2002年12月27日,这一天上证指数报收1382点,较一年前的最高点2245点已经累计下跌了38.44%,两市成交量更是创了地量。这一天尚福林就任中国证监会第五任主席,他从银行界迈入证券界,从间接金融的从业者一跃成为直接金融的监管者,并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监管机构的掌门人,此时的他承载了太多的责任和使命,而市场人士却无人看好其后续发展,因为中国证监会主席的位置一度被比喻为“做不好也做不长的火山口”,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顽疾可谓积重难返,监管者的一言一行都会刺激民众的敏感神经,并时常要承受来自民众和上层的双重压力。不过与市场预期相悖,在之前几任证监会主席任期均未超过三年的背景下,而尚福林不仅坐稳了这一位置,而且一坐就是九年。
   尚福林,1951年生,山东泉城济南人。他既没有海归的背景,也没有国内名牌大学的学历。70年代初在部队服役,之后在人民银行从事金融工作,他不仅有着基层的工作经验,而且在长达18年的人民银行从业经历中,历任了从副处长到司长的完整职位。在出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前,尚福林先后担任过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司长、中国农业银行行长等职位。可以说,长期的金融行业经历为他出任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帮助他延续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市场化运作过度对资本市场的杀伤力。
  
   低调做人
   十年后评价尚福林的功绩,大抵脱不了“为人低调,成绩斐然”八个字。尚福林作为中国证监会的第五任主席,一直以来被业内誉为史上最低调的主席。在尚福林任职证监会主席之初,业内就有“福林股市”的赞誉,以期对尚主席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解决制度顽疾的良好愿景。不过尚主席上任后几乎没有任何张扬的举措,显得格外低调,甚至颇有意识的避免被曝光的可能。
   2003~2004年是尚福林的滞伏期。2003年元旦一过,尚福林就悄然赴上海和深圳调研,而这样的工作持续了两年之久。在外部看来,尚主席上任的头两年一直不见大的政策举措,新官上任没有烧出三把火,这种刻意的低调反而让外界产生诸多误解,甚至被嘲讽“无为而治”。实际上,因其审慎沉稳的个性,尚福林正不疾不缓地推进一系列改革举措,他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思考妨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症结根本之上,从锁定目标到广泛调研,到最终找寻出改革的路径与方法。对他来说,低调做人既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谋略和胸襟。低调源于谨慎,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顽疾千丝万缕,错综复杂,正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解决股权分置难题不能贸然试错,任何一次试错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都会对政府公信力产生危害,更会拖延改革时间、增加改革成本。基于尚福林务实的作风,证监会集思广益,酝酿深远,方才推出解开历史难题的钥匙,尚福林的务实还充分体现在尊重国情上,因为国际通行的原则并不一定符合国内的传统和实际。
   不过尚主席的低调注定要被中国资本市场波澜壮阔的发展所打破,低调做人的风格也必将被高调的股权分置改革所颠覆。2004年春节刚过,“国九条”横空出世为股权分置改革埋下了重要的伏笔。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分类表决制度可谓别具匠心。对于不同的意见,正是尚福林的性格特点促使了利益各方达成一致,在遭遇阻力和冲突时,他善于求大同存小异。
  
   成就斐然
   2002~2011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的“黄金十年”。尚福林在证监会主席在任期间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推出了中小板、创业板、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对于转融通和国际板业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中最为重要的成就莫过于股权分置改革。在中国资本市场制度顽疾中,最硬的骨头是股权分置改革,但凡涉及这一字眼,中国股市就会以歇斯底里般下跌的方式迫使改革者收回言辞。尚福林曾经以“知难行易”描述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探讨:“从1998年国有股减持到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改革的路径是在试点先行的艰苦实践探索中逐步确立的。”而尚福林正是在那个饱受争议的环境中,一路坚持并最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他如是道“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要把它搞好。” 毋庸置疑,尚福林是一个改革派,其改革的目标是不断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严惩违法非法行为,从而奠定市场长久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在2008年股改基本结束后,有人这样评价道:痼疾沉疴缠身多年的中国股市来说,也许更需要一位不温不火、谨慎务实的改革家,尚福林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麦田守望者。
   股改的成功使中国的证券市场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从2002年股市总市值占GDP的32.82%到十年后的90.03%;从2002年仅有的840多家上市公司,到十年后仅首发公司就增加1164家;投资者达到1.3亿户,证券公司106家、基金公司62家、期货公司163家,股票总市值全球第二,商品期货市场交易量居世界第一位。2002年中国券商七成亏损,这一年,券商的经营环境相当恶劣,股市持续疲软、市场竞争加剧再加之庞大的券商自营、资管与委托理财的资金规模,从技术层面上看,大部分证券公司已经破产。尤其在2003年下半年起,券商进入风险集中爆发期,在行业连续亏损,资金面缺口巨大的背景下,挪用客户保证金、违规做庄似乎成为行业普遍的现象,以全行业130家券商计,净资产仅为386亿元。仅仅在三年后,券商综合治理就初见成效,整个行业也恢复了生机。而十年后,券商公司治理结构、风险防范水平日臻成熟,全行业赢利水平超百亿元,券商上市家数达到17家,伴随着中信证券H股的成功发行,中国券商的国际化道路已经悄然打开。
   细数这十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之路,可谓道路崎岖、收效显著。
   2004年6月中小板的推出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上市难的问题,而之前的中国股市基本上是大中型国有企业上市融资的专用通道。
   2005年4月29日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不仅解决了非流通股的流通问题,而且解决了市场的定价难题,充分完善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降低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可能。
   2009年9月,推进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这一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包括:新股定价进一步市场化,培育市场约束机制;推动发行人、投资人、承销商等市场主体归位尽责;更加重视中小投资人的参与意愿。新股市场化定价发行制度改革的实现,对买卖双方的约束正逐渐变得强而有力,正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懂得尊重市场规律才是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基本法则。
   2009年10月推出创业板,为成长型企业的上市提供了方便,对我国进一步完善企业创新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截止2011年11月,创业板上市公司累计达到277家。
   2010年3月,融资融券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为双边交易提供了新的机会。
   2010年4月16日推出股指期货,无疑是对“单边市”的一种纠错,使投资者从一味“做多”赚钱,演变为“做多”、“做空”双向赚钱,从而扩展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2011年8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进一步完善双边运行的市场格局。
   不过这九年的监管之路也有很多期待改进之处,例如投资者的投机文化改观有限,各种违规行为屡禁不止;新股发行定价过高,新股泡沫愈演愈烈,甚至出现发行市盈率超过150倍的现象,而部分上市公司的质量广遭诟病,虚假上市和业绩造假的案例屡禁不止;基金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内幕交易层出不穷。但瑕不掩瑜,在一个高速前进的市场中,是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还是拘泥于纠错放弃改革,相信历史会给出公正的评价。
  
   新征途的金融老兵
   对于尚福林而言,2002~2011年是其人生重要的九年,他在收获鲜花和赞誉的同时,也收获了人生的意义;中国资本市场从幼稚走向成熟,在历经20年的发展后,已经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一个与我国经济地位相匹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市场;一个在法律制度、交易规则、监管体系等方面与国际公认规则基本一致的市场。恰值尚福林履新之际,他在给证监会同事的信中写道“各位同事,我已经在银监会开始新的工作。这些天,我常常会想起与大家一起为中国资本市场奋斗的日子,回想起大家给予我的无私帮助和鼎力支持,心中充满温暖和感激。”此时的尚福林是感性的、谦和的,没有了严肃和距离。
   借用证监会新任主席郭树清的话来说:“改革者要啃硬骨头”,而尚福林就是中国资本市场上一位啃硬骨头的改革者。当“低调、稳健”的尚福林重操旧业回归银行界,并从过去的“运动员”转变为教练员与监管者之时,我们期待这将是尚福林在金融市场上推行渐进式改革的新起点。有人将尚福林这次的新征途比喻为一次人生职业生涯的华丽转身,但对于一名改革者而言,即使远离了过去的“火山口”,但改革者需要继续有勇气向前跨越一步,从地狱跨入炼狱之门,然后才能步入天堂。今日的银监会不同于过去的证监会,今日的银行界也不同于过去的中国资本市场,对于尚福林而言,在经历了复杂多变的资本市场后,新挑的担子并不轻松,不仅要将银行监管的防线打牢筑实,更要打破银行业的垄断格局,在过去熟悉的银行领域,尚福林的低调务实将更有助于新征途的起航。
   作为一名新征途的金融老兵,尚福林重回银行监管领域后,一改上任证监会主席时的低调和谨慎,显得更游刃有余,其首度亮相就聚焦于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问题,监管部门将通过政策引导,使得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有更好的持续性,但中小企业融资和风险监管的平衡难题仍需解决。作为一个改革者,尚福林曾在股权分置改革中表述道“有人说,改革可能要不计成本地推进,我想更准确地表达应该是改革要着眼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进行综合平衡。”
   近十年来银行业发展已经日新月异,今非昔比。在欧债危机尚未平息的背景下,国际金融格局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未来走向何方尤为可知,国内金融业改革也在向深水区挺进,这一切对银行业监管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需要新理念、新举措,使银行系统更安全稳健、更有竞争力。对于中国的银行业而言,未来的挑战还包括三化的背景,即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人民币国际化,银行业如何打破垄断,向民间资本开放?银行业如何在竞争中提升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如何推进银行深层机制改革、如何平稳应对下一个经济周期对银行资产质量的考验?这些问题均将成为新格局下的监管制度设计难题,不仅仅是市场对于银监会新掌门人的期待,也是尚福林如今面临的现实挑战。
   改革者不能仅仅因循旧例对制度修修补补,他还必须有历史的使命感,要善于创新。当前的世界是集智的时代,中国实际与国际经验相结合,只有善于接受意见,并在战略方向形成后有雷厉风行的执行力,金融制度的改革才能向前走一大步。有着坚毅般军人作风的尚福林,就是这样啃硬骨头的改革者,一名低调务实的金融监管者。
   (作者单位:中信证券,特华博士后、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市分行) a

推荐访问:福林 务实 低调 低调务实的金融监管者:尚福林 低调务实的金融监管者 三大金融监管机构换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