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经络专业_中医经络学说之四

  手少阳三焦经      现代医学并无三焦这个名词。中医医学则言:“司掌后天元气之源”。肾是人天赋“先天之气”的发源地,三焦是人出生后,将经由食物而获得的“后天之气”吸入体内,使其循环内脏。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三焦所成立的,上焦由颈根部开始直通心窝处,包含主要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中焦由心窝开始至肚脐为止,包含消化系统;下焦由肚脐至耻骨终止,包含泌尿排泄系统。保持胸部及腹部运转正常是三焦经的主要任务。三焦经的穴道于心包经中已有提及,而上焦的膻中、中焦的中脘、下焦的阴交都是调节机能的重要穴位。三焦经的经脉发生异常时,身体会出现各种症状,如重听、眼角痛、喉咙或脸颊痛。颈、下巴、肩膀、手臂疼痛。中焦部分的心窝至肚脐的肌肉发硬,则是生殖器、泌尿器异常的征兆。三焦经的主要穴位有23个。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上行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液门),沿着手背(中渚、阳池),出于前臂伸侧两骨(尺骨、桡骨)之间(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向上通过肘尖(天井),沿上臂外侧(清冷渊、消泺),向上通过肩部(会、肩),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天、会秉风、肩井、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分布于膻中(纵隔中),散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属于上、中、下三焦。
  它的支脉:从膻中上行,出锁骨上窝,上向后项,连系耳后(天牖、翳风、颅息),直上出耳上方(角孙;会颔厌、悬厘、上关),弯下向面颊,至眼下(颧)。
  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和、耳门;会听会),经过上关前,交面颊,到外眼角(丝竹空;会瞳子)接足少阳胆经。
  此外,三焦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脉气相通。
  
  足少阳胆经
  
  “肝胆相照”表明出肝与胆的深厚关系,胆其实是辅助肝机能。胆经是由头部绕往身体侧面,并到达脚尖的经脉。胆经发生异常时,会出现眼睛带青、缺少活力、手腕、脚踝疼痛等症状;饮食偏好油腻食品。感情易兴奋,有耐心;易头痛,并有沿经脉出现侧头部至颈、腋下至侧腹、足外侧等部位有疼痛症状;脸部皮肤没有光泽,缺乏元气。胆经异常,可压迫胸部第九肋骨前端的日月穴、或背部第十胸椎的胆俞穴。若出现僵硬、疼痛感,即可断定胆经确实有异常。胆经的穴道分布于头部、脸、身体侧部、下腹侧部等,因此,头部和侧部是呈现症状的主要地带。胆经发生异常时,会对肝经有不良的影响,故身体出现不适的症状时,请早期治疗胆经的穴位,以便谋求症状的改善。属于胆经的穴位有43个。
  足少阳胆经:从外眼角开始(瞳子),上行到额角(颔厌、悬颅、悬厘、曲鬓;会头维、和、角孙),下耳后(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沿颈旁,行手少阳三焦经(经天容),至肩上退后,交出手少阳三焦经之后(会大椎,经肩井,会秉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
  它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会翳风),走耳前(听会、上关;会听宫、下关),至外眼角后;另一支脉:从外眼角分出,下向大迎,会合手少阳三焦经至眼下;下边盖过颊车(下颌角),下行颈部,会合于缺盆(锁骨上窝)。由此向下至胸中,通过膈肌,络于肝,属于胆;沿胁里,出于气街(腹股沟动脉处)绕阴部毛际,横向进入髋关节部。
  它的主干(直行脉):从缺盆(锁骨上窝)下向腋下(渊液、辄筋;会天池),沿胸侧,过季胁(日月、京门;会章门),向下会合于髋关节部(带脉、五枢、维道、居……环跳)。由此向下,沿大腿外侧(风市、中渎),出膝外侧(膝阳关),下向腓骨头前(阳陵泉),直下到腓骨下段(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下出外踝之前(丘墟),沿足背进入第四趾外侧(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
  它的支脉:从足背分出,进入大趾趾缝间,沿第一、二跖骨间,出趾端,回转来通过爪甲,出于趾背毫毛部,接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
  
  肝脏在现代医学中具有解毒和储藏养份的作用,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脏器之一。但在中医医学中肝和肾一样,担负着维持人的生命机能的重任。肝属木,肩负排除体内外不断拢击的毒素的任务,是专司解毒的脏器。肝经发生异常时,会呈现以下症状:脸色不佳、喉干、恶心等;下痢、阴部痛、腰痛;脚的第三指痛,焦躁、缺乏决断力。肝经的经脉是由拇趾开始,和肾经、脾经交叉后往上行,经过性器而来到脐下约三寸之处。然后再由此地经过第九肘骨的前端,通过肝、胆等内脏。肝经由此继续往上行,并在眼下分为左右两条,一条直通头上的肾脉,一条绕往唇部终止。肝经在第九肋骨处有分叉,但和十二经脉的起始肺经相衔接。因此,又因到十二经脉的最初经脉,形成生命永远的循环通道。
  足厥阴肝经:从大趾背毫毛部开始(大敦),向上沿着足背内侧(行间、太冲),离内踝一寸(中封),上行小腿内侧(会三阴交;经蠡沟、中都、膝关),离内踝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膝内侧(曲泉),沿着大腿内侧(阴包、足五里、阴廉),进入阴毛中,环绕阴器,至小腹(急脉;会冲门、府舍、曲骨、中极、关元),夹胃旁边,属于肝,络于胆(章门、期门);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沿气管之后,向上进入颃颡(喉头部),连接目系(眼球后的脉络联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它的支脉:从“目系”下向颊里,环绕唇内。
  它的支脉:从肝分出,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接手太阴肺经)。
  
  汪杭玲
  著名中医,汪式特色疗法创始人,北京万家福医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全国高科技健产委中医保健按摩行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妇联“健康与我同行”特聘专家组成员。2008年被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评定为中国26位民间名中医之一。

推荐访问:经络 学说 之四 中医经络学说之四 经络学说视频教程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