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居住区绿地率_新建居住区中的学校设计

  摘 要:学校设计不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不过一直以来,受制于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几十年来没有大的提高。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城镇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城镇人口的安置问题。因此,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开始了大建设的风潮。国家也实时的根据社会水平的发展,更新着各类规划控制指标。而学校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一个必要内容,也频繁的出现在了设计师的日程表中。
  关键词:学校 “经济、合理、实用、美观” 青少年心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070-02
  在新时代条件下,如何体现时代精神,贴近青少年心理特征,以及合理的控制造价,成为学校设计中必须面对的问题。立足于“经济、合理、实用、美观”的设计要旨,希望可以将青少年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发现同现代建筑艺术的空间和形态组织结合在一起,创造一个灵活多变、富有朝气的奇妙空间,做到既符合现代青少年心理特征,又节约造价。作为一个年轻的建筑师,本人在短短2年内,有幸参与了上海周边多个新建居住区的学校方案设计,这几个项目大小不一,但其核心问题都是集中在以下的几点。
  经济―― 在保证良好的设计同时控制造价;
  合理―― 集中紧凑布局,合理分区,便捷联系;
  实用―― 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出发,将青少年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发现的心理同现代建筑艺术的空间和形体组织结合在一起;
  美观―― 创造一个造型活泼、灵活多变、富有朝气的建筑造型,营造学术气氛及人文气质。
  
  1 设计工程实例
  1.1 市属航头基地M-3地块45班九年一贯制
  基地位于上海市配套商品房市属航头基东南部。基地东侧为经五路,南侧为纬二路,西侧为经四路,北侧与居住小区相接,为45班九年一贯制。建设用地面积约36480m2,建筑面积18092m2。
  以下是设计需解决的问题。
  (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绿地率应达到郊区新建学校35%的要求,而现建设用地面积比规定用地少了7862m2。
  (2)由于规模为45班,面积大,功能多,需认真规划,合理布局,解决好学校的出入口设置和大量人流集散的问题。
  (3)作为公建配套项目,预算投入有限,因此,在突出建筑形象的同时,通过合理的平面布局,恰当的材料运用来控制造价。
  如图1所示。
  设计构思如下。
  从中小学的心理特征和学校使用特征出发,满足其生活需求的同时,打破了学校的常规布置模式,设计以半圆弧的建筑结合“1”造型的斜插式铺地形式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奋进广场,寓示了每个学生争取进步的精神。巧妙的创造出了校园门口三角形的缓冲地,有效的解决了人流集散及非机动车停车的问题,缓解了上、下学时对城市道路的压力。并有效的延长了校园门口与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距离。
  奋进广场结合建筑半圆形的设计,使其形成了大气、别具一格的校园生活,同时又强调了其空间感,序列感,增加了校园的可识别性及归属感。
  如图2所示。
  结合整个基地的周边环境,沿基地西侧布置篮球场、排球场和风雨操场,与运动场共同形成校园的运动区域;东侧则是教学区。
  基地出入口要求布置在南北向的经五路上,因学校人流较大,怎样处理好学校的出入口与道路交叉口的关系成了关键。
  本设计通过斜插的广场与经五路相交,创造了校园门口三角形的缓冲地,有效的解决了人流集散及非机动车停车的问题,缓解了上、下学时对城市道路的压力。并有效的延长了校园门口与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距离。
  教学区根据使用功能设有:三幢普通教学楼、一幢实验教学楼、一幢行政楼及图书馆,几部分单体通过连廊和庭院加以联系。
  整个校园以贯穿南北的立体走廊联系起来。在东部以教学楼,图书馆及行政楼围合成开阔的入口广场,既提升了校园气势,又能满足学校大量人流集散所需要的空间。图书馆采用弧形设计,既加强了与教学楼的联系,又在纬二路上形成了较好的建筑形象。
  食堂及风雨操场位于整个基地最北侧,两者结合设计,提高了建筑的利用率。位于走廊的尽端,方便学生就餐。同时靠近学校位于经五路的次入口,便于食堂货物车辆进出,并邻近西侧运动场地,方便学生运动。
  各单体在满足所有的使用功能的同时,建筑面积控制较少,体现了其经济性。
  根据规划条件,考虑在经五路设置2个出入口。
  其中,主要人行出入口位于经五路中部,由几幢建筑围合成一个大的校园景观广场,满足了大量人群集散的需要,合理避免人流混杂。
  在经五路基地北侧设置一个机动车入口,结合入口处设置机动车停车场。
  校区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布局,机动车道沿学校基地外围布置。人行流线以交通主轴为核心,分别向南北发散进入各个功能体。交通主轴采用立体式交通,整合各层交通空间,形成多流线、立体化的交通流线体系。
  机动车停放采取就近布置的原则。非机动车停放在主入口外侧和实验楼的路边,及行政楼西侧,方便了学生上下学的问题。
  校园内部景观通过入口广场景观节点、内部及外部的绿化以及组团建筑间的庭院绿化3个不同层次的绿化,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景观布置手法,构造富有变化的园林校园环境,提升效益环境质量和视觉感受。
  校园内部绿地主要沿基地外围布置。在交通主轴两侧结合功能需要设置3个集中绿地,把绿化引入到建筑中,有机结合,提升了校园建筑的品质。
  方案立足于中、小学生本身的心理特征及航头基地的地方特色,强调简洁、典雅的元素,塑造教育文化氛围,提倡典雅的学校理念,突出教育建筑的形体特征,建筑色调以相对典雅的浅黄色块为主,大面积采用涂料,局部采用面砖的形式,既符合现代学生心理特征和地块的整体公建设计风格,又节约造价。
  建筑设计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置,空间利用率高,结构形式合理,平面布置规整,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施工难度,控制造价。
  行政楼、图书馆和教学楼在学校入口出围合出气派的入口广场。设计中,考虑强化门洞的概念,通过立面材质变化,在立面上界定出一个醒目的入口形象。整组建筑立面通过典雅建筑元素的变化组合,形成风格统一的整体。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基础上,避免了校园建筑的单调。颜色以浅黄色为主色调,在局部构架上使用了跳跃的白色,活泼了整个建筑立面,体现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
  整个设计富有新意,突出了传统设计的框框。设计在保证功能合理的同时,充分考虑了青少年的特征以及工程造价的问题,使得“经济、合理、实用、美观”的设计要旨得以很好的体现。
  如图4所示。
  
  2结语
  本方案设计立足于“经济、合理、实用、美观”的设计要旨,立足于高中生本身的心理特征及三林基地的地方特色,强调上海海派文化元素,塑造教育文化氛围,提倡现代学校理念,突出教育建筑的形体特征,建筑色调以相对活泼的砖红色块为主,大面积采用涂料,局部采用面砖的形式,既符合现代高中生心理特征和三林地块的整体公建设计风格,又节约造价。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鲍威尔[著],翁鸿珍[译].学校建筑―― 新一代校园[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2] 龚兆先,潘安.教育建筑[M].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推荐访问:区中 新建 居住 新建居住区中的学校设计 新建居住区的养老服务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