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科研 [校本科研:能量转换中的质量提升]

  作者简介: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兼任吉林省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本刊学术总监。    长春市十佳优秀青年教师,享受政府津贴;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荣获者。
  
  校本科研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最为基本、最切实际、最具实效的研究方式,是中小学校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教育实践而言,校本科研的作用一是引领,二是促进,三是提升。从发展的意义上讲,校本科研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校的教育质量。因此,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努力提高校本科研质量。通过校本科研的技术转型,改变教育者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实现教育能量的优化转换和充分释放,是中小学校本科研和学校教育质量同步提升的关键所在。
  校本科研作为中小学校特有的教育研究方式,需要具有与专业科研同样的科学态度以及方法。校本科研的技术转型,实质上是要求中小学的常规研究在坚持教育科学应有的原则和规范的同时,在方法上有所创新,在实践上有所突破,适应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需要。通过校本科研的技术转型充分挖掘和激发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力量,促进各种教育因素和资源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既是校本科研自身化虚为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也是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重要保证。
  以校本科研的技术转型实现教育能量的升级转换,在教育科研的不同阶段和教育实践的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的呈现形式和操作模式。首先,在校本科研初始阶段,要善于把问题转换为课题,将目标细化成指标。主动搜寻和筛选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焦点和热点问题,把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转换为校本科研课题,可以使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力量集中;把课题研究内容细化,把研究目标具体化、指标化,可以通过评价不断修正研究方向,调整研究策略,使课题研究具有可操作性,效果具有可参照性。其次,在课题的策划论证时,要注重将思想转化为思路,把设想转化成设计。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新生的教育思想或者理念,只有形成相应的改革思路和工作体系才能转化为教育实践和取得预期效果;具体的构思设想也只有进行精心策划和精密设计,才能体现决策者的意志和谋划者的共识。第三,在校本研究层次上,要力争把经验升级为实验,使教研深化为科研。经验基于实践发现与总结规律,实验基于经验主动探求和揭示规律。来自教育实践的校本研究,特别是教学研究,往往经验居多。来自实践的经验积累固然可贵,但从发现典型到总结推广往往周期很长,且由于缺乏对研究过程的条件控制,其研究信度和可推广性往往有限。如果对经验深度开发,再度锻造,投入实验,其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将远远超出原有的经验本身。传统的学科教研从关注局部经验上升到探求规律层面,对教学改革和教育实践更加具有引领作用。第四,在校本课题实施阶段,要善于把方法转化为方案,将教案转化为学案。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方式和手段,可行的经验大都产生于有效的方法。有效的方法需要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以承载。付诸文字的方案一经形成,标志着课题研究正在落实。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所形成的教案,也可以说是实验教师学时化的教学方案。随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教师的“教”必须实现向学生“学”的方面转化,教师的“教案”也必然体现“学案”的特征和功能,学生自主学习素质的提高也将由此成为教育质量提升的着力点。第五,在总结验收阶段,要学会从结果推理出结论,将成绩转化为成果。问题的破解和研究对象的变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应该是校本科研因素作用的结果。对变化结果与作用因素进行归因分析,能够使研究者获得规律性的认识。这种理性认识正是研究成果的核心价值所在。结果可以反映实践或是实验的效果,在说明质量的同时也可以表述为成绩。但成绩不能等同于成果,同样也代替不了成果。成果作为研究的结果,通常以书面形式加以表达和以特定的载体予以呈现。对经验的提升和对规律的阐述是成果的核心内容,也是成果的品质和质量所在。据此而言,凸显教育理念和蕴涵教育能量的校本科研成果,绝对不会轻易淡出广大教育实践者的视线。校本科研技术转型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所提供的教育能量也将源源不断,恒久悠长。

推荐访问:校本 能量 科研 校本科研:能量转换中的质量提升 能量转换中的质量提升 学校科研管理与品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