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国货与反贸易保护,两手都要抓 新国货风潮贸易战

  G20峰会上,各国通过了暂时性的反贸易保护的联合主张。但是据调查,这20国中有17国是有贸易保护法案或行为存在的,因为反贸易保护可以增加出口,买国货可以惠及本国企业。或许“反贸易保护”与“买国货”这两面大旗本就应该由政府与民间分别来扛。
  
  以邻为壑,美国的生存法宝
  
  杜鲁门曾生动地解释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经济衰退是你邻居丢了工作,经济萧条是你丢了工作。”最终,在面临危机时美国选择了以邻为壑。
  但明目张胆的贸易保护肯定行不通,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前车之鉴”:伴随着1929年在美国爆发的那场至今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1930年6月17日,美国参议院获得通过《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大幅提高超过2万种外国商品的进口关税,从而抬高外国产品的价格,增强本国商品的竞争力,促使民众尽可能购买本国产品,以拉动就业,刺激本国经济复苏。
  美国国会通过的这个法案,把进口货物的关税提高了60%,其他国家对此纷纷采取报复性措施,也提高了关税。事后表明,“这被认为是1929年股市狂跌之后最糟糕的经济事件。”
  事实上,在该法案通过之前,1930年5月4日,1028位经济学家签署了一份请愿书,敦促美国国会和胡佛总统拒绝批准《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他们声称,增加限制性关税将提高国内的物价水平。但对这一警告,无论是国会还是总统都没听进去。
  该法案的本意是挽救岌岌可危的美国经济,但结果却是美国的贸易保护措施招致了其他国家的报复,继而引发了各国之间的贸易战争,最终美国尝到了贸易保护给自身经济带来的苦果:美国的出口总额也从1929年的52亿美元左右缩减到1932年的12亿美元,全球贸易额下降了70%。
  此次,美国巨额经济刺激计划中的“BUY AMERICA(买美国货)”条款曝光后,有49%的加拿大人赞成购买加拿大货来报复美国,多年睦邻一朝毁。
  
  各国其实都口是心非
  
  2009年3月,世界银行发布的一份名为《贸易保护:初现端倪但趋势令人担忧》的报告。该报告显示,自2008年11月以来,G20中的17个国家已经实行了47项措施,以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对贸易进行限制。
  几乎每次经济危机,政府迫于民众的失业压力,为了短时间内能够达到刺激经济、恢复就业水平的目的,不得不采取“饮鸩止渴”的方式,抬高本国的贸易壁垒,努力让本国政府的投资流向本国企业或造福于本国人。
  2009年初,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总额达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其中规定:任何基础设施项目要获得刺激方案的资金支持,所使用钢铁产品必须为美国生产,除非联邦政府认定购买美国货可能面临成本远高于外国货等情况。除钢铁产品外,方案还规定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所使用的任何制服和纺织品必须为100%“美国制造”。
  英国《金融时报》就讽刺美国的行为,刊文《购买美国货对美国钢铁业意义不大》,结果遭来了美国钢铁协会总裁托马斯・吉布森的反唇相讥:“在一个用美国纳税人的钱来刺激美国经济的计划中,接受联邦政府资助的项目优先考虑美国工人生产的高品质、低成本的国内材料,这乃是一个常识,也是一项合理的公共政策。”
  同时,法国、英国、瑞典等诸多国家的民众纷纷游行,打出“只买国货”的标语,限制外国产品进入,限制外国人在本国就业,人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本国的就业压力。
  世界贸易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2008年有许多国家提高了关税水平;WTO的最新数据则显示,仅2008年上半年反倾销案件猛增了40%。
  
  灵活应对,才符合中国利益
  
  在当今形势下,中国政府对外高举自由贸易的大旗,谴责世界上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这无疑是正确的。虽然政府不会对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但民间可以、像“国货墙”那样的网站可以。想想如果“购买美国货”是美国民间的行为,那其他国家就不好说什么了。民间“购买中国货”也可以减少西方人的指责。

推荐访问:都要 国货 贸易保护 买国货与反贸易保护,两手都要抓 中国反制美国贸易保护 从日本带东西回国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