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给好学生送礼”素材_差生与好学生的差距

  一、 材料扫描  近日,云南昆明某中学遭遇家长投诉,称班级里的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学习成绩竞争,月评成绩倒数后三名的学生要送礼给前三名的学生。学校副校长向媒体表示,学生是自愿买一些东西送给成绩好的同学的,老师们尊重学生的意见。
  (2011年12月29日“中国广播网”)
  二、 多维解读
  此素材可从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等几方面来解读。
  1. 学校层面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圣地,它在理念上强调的是平等教育,有教无类,对所有来校读书的学生一视同仁;在方法上应强调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这当然是理想化的学校教育。而材料中的昆明某中学,不但给学生排名,还让差生给好学生送礼,这种荒唐可笑的做法就与学校教育的本质相悖了。更可笑的是某副校长的解释,他说这是学生自愿买一些东西送给成绩好的同学。这里的自愿到底是真自愿还是“被自愿”?明眼人一看便知。若是自愿,家长为何还投诉?即使是自愿,送礼的目的又是什么?是想让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帮助自己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还是想用“糖衣炮弹”来消磨成绩好的同学的学习意志,使他们玩物丧志而让自己追上来?如果是前者,我们的老师干什么去了?老师的职责即解惑,后三名的学生范围相当小,目标相当明确,一个班级至少有三个老师,一名教师联系一个学生,问题也就解决了。如果是后者,那行为就相当可恶了,学校应当出面遏制这种不正之风,更遑论默许、鼓励了。作为副校长,这样强词夺理是难以为人师表的。由此,我们可得出观点:(1)摒弃功利,回归教育本真,真心育人。(2)知错就改,不要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3)改变观念,尊重学生,让学校变成孩子们民主自由的乐园。
  另外,学校区分“好生”“差生”的标准是什么?材料中仅仅凭成绩这一过时的标准,对学生显然是不公平的。由此,我们可得出这样的观点:学校要真正提倡素质教育,不能以成绩论英雄。
  2. 老师层面
  据该校副校长所说,“老师们尊重学生的意见”。按理说老师们尊重学生的意见,体现了民主平等的理念,应该值得肯定。但就差生给好学生送礼这件事而言,老师们尊重的是好学生的意见还是“差生”的意见呢?作为中学生,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生”,他们大多是未成年人,其意见往往幼稚不成熟,老师要进行教育、引导,可行的予以尊重,不可行的进行引导教育,而不是一味地“盲从”。由此,我们可得出观点:扬善弃恶,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保护人。
  就学校实际而言,教师尊重的也许不是学生的意见,而是学校统一的政策。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有权对学校政策进行思考判断,若是合理的就支持、执行,若是不合理的,就要勇于提出来,让校方改正。从材料可见,该校的老师沒有这么做,因而引起了学生、家长的投诉。因此,我们可得出这样的观点:老师要对学校的政策择善而从,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
  3. 家长层面
  学生家长对该校行为的投诉,至少说明家长是懂得教育的,懂得孩子需要健康的教育,而不是变态的、功利的教育。在此,我们要为该家长的行为击节叫好。目前,许多学生家长对学校不正确的做法听之任之,如学校乱收费,孩子一回来就要钱,等等。有的家长认为钱是小事,只要孩子学习成绩上去就行;有的家长想反对,但畏首畏尾,认为孩子在学校,还要求助于老师,还是息事宁人吧。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学校教育问题才会渐渐成为社会上的顽疾之一,久久得不到根治。我们每个家长都应该像材料中的家长这样,对学校办学中不公正、不正确的行为及时进行投诉,这样既维护了受教育者的权利,又有利于学校教育走上健康正确的发展之路。由此,我们可得出观点:(1)勇于监督,敢于顶风,共同维护好教育的蓝天。(2)姑息通融,只能助长不正之风。
  话再说回来,孩子学习成绩排在倒三名,之前应该有不少征兆,家长要及时发现,与学校、老师沟通,找出孩子症结所在,及时补救,不要等结果出来了,孩子给好学生的“礼”送了,才觉得窝囊,才去投诉学校。毕竟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承担着教育子女的义务。由此,我们可从材料的另一面得出观点:培养子女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程,家长要不断与学校沟通,及时把握孩子发展的动向,寻求最佳教育时机,不要放“马后炮”。
  4. 学生层面
  虽然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有不少学校把学生当作上帝。主人也好,上帝也罢,事实上,学生在不少学校都属于弱势群体,往往成为材料中呈现出来的“被自愿”的对象。而学生越是被自愿惯了,将来走上社会就越沒有信心,从这个意义上看,无论是“差学生”还是“好学生”,都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将来才能在各自岗位上大展宏图,干出一番事业。由此,从“差生”角度,我们可得出观点:(1)要自强不息,不能随波逐流。(2)要审视自己,发展自己的特长,树立学习的信心。(3)要敢于维权,保持人格尊严。
  从“好学生”角度看,差生送礼到底是什么目的,应区别对待。若是“行贿”,就是一种不正之风,当然不能接受,而要主动拒绝。若是请自己帮助,当然要帮,但礼也不能收,不要让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污染了校园纯净的空气。由此,我们可得出如下观点:(1)自觉抵制不正之风。(2)真诚帮助别人,共同进步。
  三、 佳作阅读
  差生给好学生送礼:功利教育何时休?
  杨婷婷
  差生给好学生送礼这件事,比“绿领巾”事件更直接地表现了当下的功利教育,是极其不合理的。学校里,老师一方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却单纯地以成绩来划分学生好坏。但是学生成绩有好坏正像学生身材有高有矮一样正常,不管哪一个班级都会有前三名和后三名之分,他们都有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都是需要培养和关心的。事实上,每一个学生,除了成绩,身上还会有别的闪光之处和天赋,这种唯成绩论直接抹杀了他们的闪光点,难道中国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出千人一面的高分学生?
  差生给好学生送礼这件事,不仅不合理,更为严重的是会伤害另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差生在学校本来就是相对弱势的群体,在成绩至上的应试教育环境下,成绩好的学生在学校里受老师表扬,回家后受家长宠爱;而成绩不如意的孩子在承受考试失败的打击后往往还要遭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冷落。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本来就脆弱,需要鼓励和关爱,他们不该再承受这种心理上的羞辱和伤害。孩子的心灵本来就不成熟,这种不公平的对待在他人生中造成的影响是难以弥补的。   最令人感到可笑的莫过于该学校的副校长,他称学生是自愿买一些东西送给成绩好的同学的,老师们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其说是自愿,不如说是学生们“被自愿”了,不仅要送礼,还得是“自愿”送礼,孩子们被硬生生地剥夺了自己的想法。这种不尊重孩子意愿和权利的做法,只会扭曲他们的心灵,不仅不会让差生变成优生,反而会让他们自暴自弃,成为对社会无用甚至是有害的人。
  素质教育讲究尊重学生的权利和意愿,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而功利教育则只看分数,只看眼前。不管是“差生”给好学生送礼、还是让“差生”戴“绿领巾”事件,都是典型的功利教育,如果放任这种功利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将是一句空话。
  (选自2012年1月3日“齐鲁网”,有删节)
  四、 新闻链接
  1. 成都某小学出现“干部班”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每个班都有五花八门的管理员。全校有多少事务就有多少岗位,全校2957人,人人都是班干部。有的班级光是讲台这一区域就有4个管理员,分别负责擦黑板、拿粉笔、整理讲桌以及在放学后清理粉笔槽。开关灯也有两个管理员,开灯的叫照明管理员,关灯的叫节能管理员。
  (2011年12月24日《成都商报》)
  2. 西安某小学发明“绿领巾”
  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发明了“绿领巾”,专门给“调皮捣蛋”的“差生”戴。尽管学校方面称此举“寓意是用绿色来象征希望、努力,意在激励孩子早日加入少先队,并沒有区别对待”。但教育部门认定此举“欠妥”,现活动被叫停,“绿领巾”已被全部收回。
  (2011年10月24日《广州日报》)
  3. 江西某小学学生交“不听话押金”
  前段时间,学生“戴绿领巾”“走廊考试”等事件引发市民热议。近日,一网帖又称,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尚贤中心小学要求学生上交“不听话押金”,如果学生在校违纪,押金将会被逐一扣罚,直至全部扣完为止。经吉水县教育体育局调查,尚贤中心小学一老师确实对本班三个平时经常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每人收取了100元保证金。教育局责成该教师立即退回所收押金,向家长道歉并作出检讨。
  (2012年2月16日《新京报》)
  4. 校长宴请“尖子生”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有19名同学受到校长邀请,在某酒店最大的“总套”包间内,身着小西服与校长共进晚餐。之所以受到这样的优待,是因为他们都是全年级排名靠前的同学。部分同学和家长对学校此举并不反对,在晚宴上,甚至有学生激动得哭了起来。
  (2011年11月28日《东方今报》)

推荐访问:送礼 好学生 差生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