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课程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新课程初中生物实验

  摘 要:笔者从营造实验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加强实验课堂指导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五方面入手,有效探讨了新课程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38-1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种学习能力和严谨科学态度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如何在新课程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效率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行之有效地实施实验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良好的实验氛围
  生物实验教学需要学生亲手操作,还要相互探讨交流,所以课堂气氛会很活跃,若对学生“放任自流”,课堂秩序乱糟糟的难以控制。教师要掌握课堂调控策略,既要管好纪律又要给学生自主活动空间,让他们能有效地完成实验。而一个良好的有着浓厚学习氛围的环境则会很快让学生进入实验研究的情境中。
  由此,我们可以在实验室的墙上挂几张著名生物科学家的画像以及这些科学家的名言,在实验室的后墙黑板上写上一个大大的“静”字,黑板两侧分别挂着《实验室规章制度》和《中学生守则》,窗台上摆着几盆葱郁茂盛的绿色植物和一个金鱼缸,生物小组的学生在缸里养了几条金鱼,实验室的后面还放了一组标本柜,里面摆放了一些动植物标本和学生的作品。教室的卫生每次都有值日小组的同学打扫干净。在这样一个干净整洁、严肃而又充满生物情趣的生物实验室中,学生多了一份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少了几分浅尝辄止的浮躁。这样,学生一进入实验室就有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组织教学就比较容易了。所以,营造良好的氛围实验很有必要的。
  二、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于每个生物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探究实验“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笔者让学生从种子袋中随机抓一把稻谷种子进行测定,因这袋种子可能在运输过程中不断摇晃,干瘪的种子都集中到上面,所以测出种子的发芽率都很低,跟实际不相符;笔者再让学生把种子混淆,重复测定2—3次,准确测出种子的发芽率,达到实验的目的。这种探究性实验,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变被动为主动,变死记硬背知识为感受、理解知识。
  为此,在生物实验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亲眼目睹,更好地培养他们在探索科学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严谨态度。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的怀抱,把生物实验教学跟生活联系到一起,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性实验的最大特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主动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性实验的完成往往不能在一节课时间里完成,而需要较长的时间,例如《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等探究实验一般需要2-3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此类进行实验首先要指导学生拟定详细的实验计划,确定进行试验的时间。
  其次,要让学生明确该实验探究的目标,避免实验的盲目性。教师应该根据不同探究实验,帮助学生确定目标。如在“探究种子的营养成分”活动中就要达到通过实验弄清楚种子有哪些营养成分的目标。所以,探究实验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现问题,自己设计创新性或开放性实验。学生有了自我发展、自我展示的舞台和空间,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过程中,而不会有时间去扰乱课堂秩序,课堂自然也就好组织了。
  四、加强实验课堂指导
  在生物实验课教学中,我们虽然看到了学生激情饱满地参与实验的过程,但是,可能只是表面现象;我们虽然看到了教师在课堂上顺利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但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可能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多数初中生把观察简单地理解为“看”,对看到的现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实验完毕后往往答不上产生现象的原因和实验的结论,一堂课下来,教师会弄得疲惫不堪,学生在嬉戏中一无所获。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实验指导工作,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及实验方法,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并教育学生对实验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质疑,抓住现象的本质,找出与该现象相关联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细致,尽可能多设置几个“为什么”,发现学生的操作技能有错误或观察判断不正确,要及时启发学生纠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最后指导学生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所凭借的形式,它要为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不同的教学理念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要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例如,在进行生态系统的组成这一部分教学时,教师采用学生自学、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再如,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节教学中,采用引导、发现法、多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先组织学生课外捕捉鼠妇,观察鼠妇有哪些行为特征?课上各组讨论、归纳后派代表发言,说明本小组的观察结果。教师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设,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的设计与探究,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反馈。

推荐访问:新课程 实验教学 探讨 初中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