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深耕灭茬整地与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灭茬机

  土壤深耕整地、春秋季灭茬整地及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打破犁底层,疏松土壤,调节土壤水、肥、气、热,增加雨水渗入速度和数量,改变土壤结构的实用农业技术。该技术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供水能力,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增加土壤的抗旱性能[1-4]。
  1机械化深耕灭茬整地技术
  实行土地承包以来,由于一家一户的种植经营方式耕地面积小,很少用大型机械进行耕翻整地,土壤耕层逐渐变浅,土壤疏松程度越来越差,蓄水保水能力逐渐下降,抗旱性能减弱,要解决耕地土壤逐年恶化的状况,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利用大型农机具进行耕翻整地。
  1.1耕翻整地原则
  一是应遵循“熟土在上、生土在下、不乱土层”的原则,耕翻的深度要根据土壤特性、种植作物种类以及深耕后效等情况灵活掌握。二是耕翻整地的时机,一般选择在秋收后、上冻前进行。秋耕后的土壤经过冬季冻融,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接纳雪雨水,增加蓄水保墒能力,对防止春旱起到重要作用。秋耕翻地还可以增加耕层,并把根茬和残体等翻入底层,达到疏松土壤、增加有机质、提高地力的目的。
  1.2耕翻整地方法
  一是平翻耕法。用带小铧的复式犁耕地,小铧将接垡处的表层土壤翻到沟底,主犁体再将土垡覆盖其上,耕后地表松碎平坦、覆盖严密,有利于消灭杂草和防治病虫害。二是深松耕法。利用深松犁进行深松,代替翻地,这种方法适用于耕层较浅的地块。深松后使土壤耕层疏松,有利于蓄水保墒。三是旋耕法。在有深松基础而杂草不多的地块可采用此法,但一定要保证旋耕深度在14 cm以上。四是耙茬耕法。此法是主要表土耕作措施,有平整土地、耙碎土块、疏松表土、清除杂草和增加根茎繁殖等作用。一般是在有深耕基础的地块,用缺口重耙进行耙茬,取代翻地,采用耙茬作业时要耙2遍,第1遍顺垄耙,第2遍横耙或斜耙,耙深宜在14 cm以上。
  1.3机械灭茬
  机械灭茬整地技术是处理玉米、高粱等作物根茬的最有效方法,将刨、打、拉等工序一次完成,大大减轻劳动强度,缩短除茬时间,提高功效。更重要的是根茬粉碎还田还可以起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疏松土壤、接纳雨水、保水保肥和消灭浅土层越冬病虫害的作用。一是灭茬时间宜早不宜迟,最好在秋季作物收获后立即进行。实践证明,当根茬为绿色时即进行灭茬粉碎效果最好。二是灭茬机具,可利用小四轮拖拉机或东方红拖拉机与根茬粉碎机配套,在田间进行灭茬作业。三是灭茬要求。需要灭茬的地块留茬要低,一般根茬高度不超过12 cm,一般灭茬深度达10 cm以上,作业时应将根茬五叉股以上全部粉碎,长度大于5 cm的根茬数量不得超过所灭根茬数量的10%,站立漏切根茬不得超过0.5%。根茬粉碎机灭茬作业后应保持原有垄行,灭茬后上松下实,有利于接纳雨雪水。
  2秸秆还田技术
  秸秆还田技术是指将秸秆堆制成有机秸秆肥后再施入田间的过程。在长岭县这种有机秸秆肥是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人畜粪尿和土,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利用生物热进行高温发酵,分解腐熟制成有机肥料。秸秆肥施入田间后,能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于土壤保水、保肥,并能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病、抗旱等自然灾害能力,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长岭县玉米秸秆资源丰富,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玉米秸秆未被利用,如果将秸秆制成秸秆肥,既能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又能培肥地力,增加农业生产后劲,促进农业连年增产增收。
  2.1场地选择与原料配比
  选择交通方便、宽阔平坦、背风向阳、牲畜不易危害的地方进行;为了卫生,场地要远离饮水井30 m以外。秸秆肥的原料有秸秆、土、畜粪和人粪尿,以重量计算,按4∶3∶2∶1的比例混合,加适量的水。在堆制的过程中,土只起到吸附作用,把肥分保存起来,因此不能超量,有条件的农户,马粪和人畜粪尿可适当地增加一些,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堆制质量。
  2.2混合拌料
  先用粉碎机把玉米秸秆进行适当粉碎(不可过碎)。将粉碎好的秸秆铺在地上,然后将畜粪和人粪尿加在秸秆内,用二齿子拌均匀,加上土,最后再加上适量的水拌匀,一般混合料含水量以60%为宜。水分过多,会造成堆温过低,抑制纤维分解菌活动,影响发酵;水分过少,会使纤维分解菌活动旺盛,堆温过高,造成肥分损失。配料比例要准确,要遵循秸秆、畜粪、人粪尿拌匀后再加土加水,不能图方便省事,随意颠倒程序,否则会破坏微生物的繁衍环境,注意颗粒不能过大,土块和粪块不能超过鸡蛋大小。
  2.3堆制
  在选好的场地上垫33 cm厚的黑土或土粪(面积大小按秸秆肥堆制数量而定),然后上拌好的混合料,春季气温高,可直接上料,但冬季堆制必须引温,0 ℃以上可以用开水引温,0 ℃以下必须点火引温,方法是:先取干燥的玉米秸秆(碎草)3~5捆点燃,待燃烧到2/3时,用鲜马粪盖在上面。厚度10~17 cm,等到热气完全渗透后,再上已拌好的混合料,厚度以7~10 cm为宜。以后堆料上面出现白霜时,按17 cm厚上料,一般早晚各上1次,要坚持,不能间断,直到完成堆制任务为止。每次上料后,要使堆料保持疏松,不能压实,否则会阻碍纤维分解菌的活动与繁殖,影响堆制效果。
  2.4封堆
  为了便于填料,肥堆高度一般不能超过1.5 m。完成堆制的数量以后,在最后上料20 d以后,用17~33 cm厚的土粪,把堆封好,用脚踏实或用铁锹拍实,以控制堆温,使里面的堆料进一步发酵。在发酵过程中,要定时的用温度计检查堆温,堆料温度保持在40~60 ℃为宜,最高不能超过70 ℃,最低不能低于20 ℃。大雪过后,要及时把堆体表面的积雪扫掉,防止水分过大,降低堆体温度,影响发酵效果。注意看护,防止猪、鸡等践踏肥堆,影响料堆发酵,以保证秸秆肥质量。
  3参考文献
  [1] 张也庸,尹春建,喻旋,等.浅析机械化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及应用[J].现代农业装备,2009(7):59-60.
  [2] 李春霞,陈阜,王俊忠,等.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6(11):68-70.
  [3] 陈德新.土壤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及注意事项[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265,269.
  [4] 王秀芬,董桂波.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J].吉林农业,2008(10):44.

推荐访问:灭茬 深耕 整地 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