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瑞特【澳舰“巴拉瑞特”号访华记】

  为庆祝中澳两国建交4 0周年,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号护卫舰作为中澳友好的使者,于5月17日至21日对上海进行了友好访问。访问结束后,“巴拉瑞特”号还与中国海军舰艇首次举行了联合演练。作为此次接待澳舰访华的新闻官,澳舰先进的武器装备、点滴渗透的澳洲文化、训练有素的官兵,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和平使者
  5月17日,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号护卫舰悬挂着中国国旗,缓缓驶进上海扬子江码头,开始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上海某水警区在码头举行了隆重仪式,军乐队演奏迎宾曲,由一名女兵向澳舰舰长献花,30多名中外记者聚焦于这个展现中澳友谊的时刻。
  澳舰抵达后,舰长乔纳森?厄尔利海军中校率队拜会了上海某水警区司令员沈浩少将和上海市政府领导,当晚东海舰队某水警区举行了欢迎招待会。访问期间,中澳官兵相互参观军舰,进行篮球友谊赛,澳舰又举办甲板招待会等系列活动。此后,澳舰来访的168名官兵参观了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豫园、上海马戏城等景点。
  澳大利亚是派军舰访问上海次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巴拉瑞特”号此访是澳舰第9次访问上海。一家外国媒体评价:“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号护卫舰对中国的访问,显示两国的联系更加密切。”
  “‘巴拉瑞特’号来访……有利于促进中澳两国,特别是两国海军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双方的了解、友谊和信任。”沈浩少将表示,“我们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感到非常亲切。”况且,“巴拉瑞特”号护卫舰2005 年曾访问上海,大家对其多少还留有印象。
  军舰互访频繁,充分说明彼此的重视与亲密。“这是最好的外交方式!”乔纳森?厄尔利舰长这样表述澳舰访问的意义,“没有什么能比面对面的交流更有效地建立起军队与国家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据悉,今年12月,我海军第十二批护航编队也将在护航行动结束后访问澳大利亚。
  武备精良
  “巴拉瑞特”号缓缓驶来,高大威武的舰桥掠过江边,显得那么庄重威武,特别是高高耸立的导弹发射架,让人肃然起敬。总之,“巴拉瑞特”号全舰结构趋于紧凑,布局简明,主要防空、反潜装备集中于前部,中部则为电子设备,后部为直升机平台,舰体外形美观,整体感很强。
  沈浩少将一行参观了这艘护卫舰,乔纳森?厄尔利舰长亲自引导参观。他带着一副眼镜,显得文雅而精干,言谈中也显示出专业素质。
  站在前甲板上,乔纳森?厄尔利舰长详尽介绍着“巴拉瑞特”号的基本概况:这是一艘多用途中型战舰,主要担负着舰艇编队反潜、护航巡逻、警戒侦察、登陆支援等作战任务。该舰是“安扎克”级护卫舰的第6艘,2002年5月25日下水,2004年6月正式服役,满载排水量3600吨,舰长118米,宽14.8米,吃水6.2米,桅高29.47米,最大航速27节,续航力6000海里/18节。舰上武备充分体现了多用途特色:两座四联装“鱼叉”反舰导弹发射架,日常备弹8枚;8单元MK41导弹垂直发射装置,每个发射单元内装填4枚ESSM防空导弹;1座MK45 Mod2A型127毫米舰炮与1座“密集阵”20毫米近防系统,共同构成了其略“重”的舰炮火力;反潜武器主要是两具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和1架S-70B-2多用途舰载直升机。
  “这是澳大利亚海军现役最好的军舰之一,是一艘聚集了澳大利亚海军智慧的光荣舰艇,是我们国家的骄傲。”乔纳森?厄尔利舰长特意强调,澳大利亚海军建设非常注重国产化和集成创新,比如作战指挥中心内运行的软件系统都是澳大利亚自主研发的,并在国内完成了系统集成工作。而在舰艏,舰长又特意指着MK41 垂直发射装置介绍,一向被与美国联系起来的ESSM 导弹实际上是国际合作产物,澳大利亚也参与了相关研发工作。总而言之,“巴拉瑞特”号乃至“安扎克”级护卫舰不仅是海军现代化武器的集成平台,更承载着展示澳洲新形象的重任。
  乔纳森?厄尔利舰长继续滔滔不绝地称赞本舰:尽管“巴拉瑞特”号2004年才正式加入战斗序列,但其在多次演习中表现出色,已经成为澳洲海军的新“标杆”— 在异国参加一次庆祝活动时,澳大利亚媒体评价,“巴拉瑞特”号带来了希望,象征着澳大利亚海军重新崛起的步伐与新生。
  尽管舰长和善而健谈,但“巴拉瑞特”号全舰官兵却紧绷着“保密线”:此次澳舰访问上海,不向普通市民开放;笔者作为惟一获准上舰的摄影记者,只被允许在后甲板拍摄,而且专门有一名军官紧跟“保驾”。
  文化厚重
  澳大利亚属于新生国家,但澳大利亚人非常注重文化与历史。5月18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巴拉瑞特”号的甲板招待会,感觉那与其说是一场海军传统意义上的甲板招待会,不如说是一场文化推广秀。
  夜幕逐渐降临,停靠在扬子江码头的“巴拉瑞特”号亮起了彩灯,好似披上了绚丽彩衣,为黄浦江畔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沈浩少将在澳驻华大使孙芳安女士的陪同下,应邀出席了“巴拉瑞特”号甲板招待会。
  举目所见,用红漆描绘的袋鼠标志以及悬挂在舰舷的“中澳40年”巨幅标语引人瞩目,显露出了澳舰官兵的精心设计。登舰时,“巴拉瑞特”号水兵礼仪严肃正规,可谓一丝不苟。后甲板特意摆放着中澳国旗,乔纳森?厄尔利舰长盛邀沈浩少将、孙芳安女士合影,就以飘扬的国旗和东方明珠建筑群为背景,只为留下宝贵的纪念。可以说,“巴拉瑞特”号甲板招待会非常讲究细节,连拍照合影都刻意营造出良好氛围。
  在甲板上,中澳两军官兵一边品尝着澳洲美食,一边相互交流。一名正在烤肉的澳舰女兵吸引了笔者的镜头,她是该舰20多名女兵之一,还得意地告诉笔者一个“小秘密”:舰上所有食品都是水兵们自己下厨做的。
  笔者还是有些弄不清“巴拉瑞特”号舰名的缘由,负责全舰软件管理的一位军官为笔者解惑:本舰是以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市命名的,但并不是所有城市都有这个殊荣。巴拉瑞特市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内陆城市之一,既能展现19世纪历史背景的魅力,又焕发着21世纪高科技的活力,那里的教育、医疗和购物中心都在澳大利亚颇有知名度,而巴拉瑞特大学更是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   晚20时整,“巴拉瑞特”号官兵隆重举行了“日落降旗”仪式,这是澳大利亚海军在黄昏日落时的传统仪式,包括“击鼓归营”和“日落降旗”两部分。
  这堪称一场文化盛宴:一名手握军刀的军官率领数十名手持老式来福枪的水兵,从机库走向舰尾军旗,枪上刺刀,举向天空,随后一阵枪响(由于身在异国,这次只是模拟),表示枪弹没有受潮,己方能随时击退敌人的夜袭。然后,全体官兵向军旗敬礼,在《上帝,您恩赐的一天已经结束》乐曲声中,军旗徐徐落下,表示步哨归岗,即将罢兵休息了。整个仪式庄严肃穆,诉说着澳大利亚海军的历史文化,让人梦回从前。
  “从1911 年澳大利亚海军建军起,‘日落大典’仪式作为传统文化符号,一直延续至今。”乔纳森?厄尔利舰长自豪地说,透露着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坚守。
  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同样吸引着澳舰官兵。“巴拉瑞特”号抵达当晚,乔纳森?厄尔利舰长在欢迎宴会上致辞时似乎有点置疑:“‘巴拉瑞特’号真的靠在最美的军港码头吗?”“YES!”上海某水警区司令员沈浩少将一句响亮的回答,引起全场爆笑和热烈掌声。
  “我的舰员们完全沉浸在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中,他们去了豫园、东方明珠电视台和购物天堂南京路等景点,被上海那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质所震撼!”在离开上海时,乔纳森?厄尔利舰长给沈浩少将写了一封感谢信,“您安排‘巴拉瑞特’号停靠在上海景色最美的军港码头,这令我们感激不尽。同时,‘巴拉瑞特’号停靠在上海市中心的扬子江码头,也更加衬托出澳中
  建交40 周年的背景氛围,这将是我和我的舰员们永生难忘的经历。”
  “巴拉瑞特”号访问上海,是友谊之旅,更是一次文化之旅。
  训练有素
  5月21日,结束对上海友好访问的“巴拉瑞特”号护卫舰联手中国海军“安庆”号护卫舰,在长江口附近海域举行了通信、编队运动、联合搜救等海上联合演练。
  13时30分,中澳军舰抵达预定海域。
  “这是我们这艘军舰第一次和中国海军进行如此紧密的演习。”此前,乔纳森?厄尔利舰长告诉笔者,“我们刚刚经过长期训练来完成这项任务,我的舰员已经准备好接受挑战了。”
  “今天天气很好!”随着“安庆”号信号班班长孔祥强发出第一条灯光信号,拉开了中澳海军联合演练的序幕。
  海军是国际化军种,灯光信号和旗语是各国海军传递信息的传统通用方式。“上海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祝中澳两国友谊长存!、“欢迎到澳大利亚访问!”……双方通过灯光、手旗等进行了通信演练,在交流军事专业的同时,更用国际信号表达出中澳两国海军的深厚友谊,以及对于两国未来的美好祝愿。
  接着,中澳海军舰艇进行了编队运动演练,双方舰艇轮流指挥,完成了单纵队、方位队、单横队等队形变换。笔者从驾驶室上看见,中澳舰艇编队时而鱼贯航行,时而同时转向,时而并肩破浪……如同敏捷的海豚,你追我赶,令人享受其中。
  突然,传来高频信号:“Help!Help!”舰上立即响起一串急促的警铃声:“有人落水,前往搜救。”一艘商船在长江口以东海域航行时,发生船体破损事故,随着求救信号,商船已经逐渐倾斜下沉,多名人员不幸落水。中澳海军舰艇随即展开联合救生部署,迅速赶往失事海域,对落水人员实施联合搜索、营救。抵达失事海域后,只见澳舰的救生小艇如脱缰烈马般高速驰行,迅速将落水人员救起,显见其训练有素。待命的“安庆”舰医疗分队立即对落水人员进行紧急救治。
  中方参演兵力海上指挥员、上海某水警区副参谋长樊明春上校告诉笔者:“通过海上联合演练,提高了中澳海军舰艇的指挥协同能力,进一步加深了两国海军彼此间的传统友谊。”
  17时,海上联合演练圆满结束。“欢迎再次访问,祝一路顺利!”“安庆”号护卫舰舰长胡锦春少校通过高频向“巴拉瑞特”号表达了美好祝愿,乔纳森?厄尔利舰长则向中国同行久久挥手……

推荐访问:访华 巴拉 瑞特 澳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