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救助_七旬低保老人12年救助50多名流浪者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薛村矿生活区文化广场年逾七旬的老大妈梁红霞,就是这样的一个有着博爱之心的老人。12年来,老人凭借微薄收入,先后救助了五十多名流浪者,为他们送去一碗热粥、一双袜子、一件旧衣服;并为他们四处找家,使流浪者不再流浪。向善的梁红霞被当地居民称作“雷锋妈妈”。
  儿子改名坤恩就是不忘感恩
  梁红霞是个命运多舛的女人。她中年丧夫,晚年儿子精神失常。梁红霞的儿子郭卫东原在峰峰矿区彭城耐火厂上班,1992年3月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儿媳妇撇下孙女另寻他路。于是这老少两人,加上—个病人,三人相依为命,几乎没有一点收入。正当梁红霞为生活犯愁时,患了精神疾病的儿子却在1999年2月19日突然失踪!看着儿子摔碎的锅碗瓢盆、门口砍倒的碗口粗的树,梁红霞心如刀绞。
  苦苦找寻了9个月后,几近绝望的梁红霞于11月15日接到北京大兴区一位叫高坤的好心人的电话。高坤说,你的儿子在大兴流浪,露宿街头。得知儿子的消息,梁红霞和外甥带着2000元钱赶到了大兴,儿子郭卫东却又不知去向。好心人高坤一边安慰梁红霞,一边向当地警方求助,最终在一个墙角找到了蜷缩在墙根的儿子。儿子找到了,梁红霞的心里充满感激,她把兜里所有的钱都翻了出来要感谢帮助她找儿子的好心人,可是谁也不要。高坤说:“儿子找到就好,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搁谁也会这样做的。”梁红霞默默地牢记着这一切。回到家后,她把儿子的名字改成坤恩。她说:“这样做,就是时刻不忘感恩。”
  为了解决梁红霞生活困难问题,薛村矿给她安排了管理文化广场的工作,每月300元工资。还为她申办了低保,为上小学的孙女免去全部书费和学费。文化广场不大,却是薛村矿文化活动的中心,石凳石桌、篮球场、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其实,这个广场原本没有管理员,矿上为了照顾俺,才专门设立了这个岗位。”梁红霞说,“自那以后,我也算是上了班,有了固定收入。”
  2011年中秋节前—天,梁红霞到矿上办事儿,遇到矿长安建华,安矿长问她有啥事?她支支吾吾说:“不愿给领导添麻烦。”在安矿长的耐心询问下,梁红霞才开口说:“家里想要一个旧床。”安矿长当即打电话做了安排,临走时,还悄悄塞给梁红霞1000元钱。第二天,安矿长安排人冒雨将两张新床送到梁红霞家。梁红霞告诉记者:“后来我才得知,安矿长给我的1000元是他自己的工资。他们都是我们全家的恩人啊!”薛村矿把梁红霞作为帮扶重点,专题研究救助方案。矿上为她的儿子看病就医专门办理了“阳光病房”。
  梁红霞说:“这两年,我们全家得到矿上的救助,怎么也有几万元。”她的孙女考上职高,家里没钱,2011年12月29日,矿工会的马玉花、邻居毛翰英到她家,二话没说,分别拿来了1000元和500元助学。许许多多的好心人撑起了一片真爱的天空,使梁红霞家—连串的生活困难得到了解决。“好心人的帮助让我看到了生活的曙光,感受到了人间温暖。”梁红霞暗暗发誓,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梁红霞开始了向善之举:“报恩。”
  对流浪小哑巴,她酷似亲娘
  2010年8月,薛村矿文化广场来了个流浪者,二十多岁,精神失常。看着这个小哑巴,梁红霞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一阵心酸:“我来管他吃饭,帮他寻家;如果找不到,我就一直照顾他!”一日三餐为小哑巴送饭,是梁红霞每天的必修课。为他理发、洗衣,拿来儿子的衣服给他穿,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照顾这个流浪者。感受到母爱的小哑巴,自此不再流浪,在薛村矿“安”了家。
  “两年半了,都是梁婶和一些好心人照顾小哑巴,这孩子有福呀。”文化广场附近一位居民告诉记者。每天早晨8时前,梁红霞准时把热腾腾的饭菜端给哑巴吃。等哑巴吃完饭,她再去打扫自己管理的文化广场。两年半时间,天天如此。今年2月23日上午,记者在薛村矿文化广场,看到衣着朴素的梁红霞,拿着脸盆,拎着暖壶,身材矮小的小哑巴笑嘻嘻地跟在她身后。走到广场西北角的石桌前,老人把暖瓶的热水倒进脸盆,用热毛巾给哑巴擦干净手和脸,再给哑巴盛了面条,哑巴端着碗,一边吃着面,一边傻傻地笑。逢年过节,梁红霞都会及时给小哑巴送去饺子、月饼。梁红霞说:“我们全家买4个月饼过中秋,其中一个送给小哑巴。”
  小哑巴有拾纸盒和塑料瓶的习惯,小屋内堆满这些东西后,梁红霞帮忙去卖废品,卖了35元钱。有居民提议让梁红霞帮哑巴保管这些钱,但被她拒绝了,并当着众人的面装入小哑巴的口袋里。为小哑巴找到家一直是梁红霞的心愿。她专门带着小哑巴到矿上的照相馆去照相,制作带照片的寻人启事。照相馆老板说啥也不肯收钱。到打印门市打印寻人启事,老板也是分文不收,一下子印了数百张。梁红霞感叹道:“我们的社会好心人多啊。”两年来,关于小哑巴的寻人启事贴到了方圆上百公里以外,但小哑巴至今也没有人来认领。梁红霞说:“只要一天找不到他家,我就每天给他做饭吃……”
  我知道流浪者亲人们的感受
  除了流浪者小哑巴,12年来,梁红霞甘愿为流浪者当“妈妈”,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12年来,梁妈妈先后救助流浪者五十多人,最多时—天为四个人送饭。知恩图报,一心向善,成为老人的精神源泉。矿区领导为了照顾梁红霞,告诉她上班不用考勤,刮风下雨也不用去。可越是这样,梁红霞心里越是感激。打扫卫生,看护健身器材,样样做得井井有条。梁红霞常说:“俺遇到了这么多的好心人,做人要有良心,要知恩图报。”
  2008年8月23日,几经周折,梁红霞终于打听到已照料三个月的王姓流浪者是邢台人,便给王某洗澡,换上干净衣服,在好友苑梅等人的帮助下,从峰峰到邯郸,再到邢台,一路打听着把王某送到家。这一趟,梁红霞、苑梅花销了160元。流浪者大都有智障等问题,生活不能自理,常常是恶臭满身,而且难以沟通,平常人避之不及,但梁红霞却从不嫌弃。“俺儿子走失时也是这样,再脏他们也是个人啊。”
  2002年冬天,梁红霞救助了一个四十多岁的流浪女人,她精神失常,满脸污垢,一只光脚丫,五个脚趾冻烂了四个。流浪女人见人就骂,还不时拿石头向行人乱掷,人们躲得远远的。梁红霞一点也不怕,靠近她耐心开导,消除了她的戒备心,为她送上了热饭。梁红霞打来热水,为流浪女人洗脚,又买来药膏,给她敷脚,直到冻疮痊愈。第二年冬天,流浪女人被附近村的一户好心人家收留。在梁红霞救助的流浪者中,时间最长的是一名七十多岁的老人。2003年冬天,别人告诉她在附近一个大垃圾箱里住了一个年迈的老人,梁红霞赶去一看,老^生命垂危,生活不能自理。梁红霞对老人倾注全部心血,给老人清洗理发,坚持送饭洗衣,整整照料了三年,直到为老人送终。“人心都是肉长的,我知道流浪者亲人们的感受。将心比心,看到流浪者,如果不去照顾他们,我就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梁红霞在说这些话时,记者看见她的眼圈微微发红。
  彭立昭据《民主与法制》张君/文 整理

推荐访问:流浪者 多名 救助 低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