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的独特性在于_试论中国戏剧的独特性

  摘 要:中国传统戏曲和西方戏剧艺术是当今世界戏剧体系中重要的两部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传统孕育了独特的戏剧文化和艺术,与西方戏剧有较大的差异。本文试对中西方戏起源问题进行比较、并以西方戏剧理论来反观中国戏曲,论述中国戏曲的独特性。
  关键词:中国戏剧;起源说;戏剧理论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053-01
  西方戏剧发端于古代希腊祭祀大典上的歌舞表演。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中曾专门探讨悲剧的定义。西方戏剧很早就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体系,在公元前5 世纪左右就产生了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德斯、索福克勒斯和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创作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戏剧作品。
  而中国戏剧的起源问题则未有统一的共识。关于中国戏曲起源的说法影响较大的有俳优说: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指出:“古之俳优,但以歌舞及戏谑为事。自汉以后,则间演故事,而合歌舞以演一事,实始于北齐。顾其事至简,与其谓之戏,不若谓之舞为当也。然后世戏剧之源,实自此始。”。傀儡说:今人孙楷第《傀儡戏考源》持此说。书中以为宋代傀儡戏与影戏“为宋元以来戏文杂剧所从出。乃至后世一切大戏,皆源于此。其于戏曲扮演之制,如北曲之以一人唱,南曲之分唱、合唱、互唱,以及扮脚人之自赞姓名,扮脚人之涂面,优人之注重步伐等,语其事之所由起,亦莫不归之于傀儡影戏。”
  中国戏剧在早期并为形成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而是散在各种艺术中,但这并非就是说中国戏曲是由多种艺术形式组合而成的。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个立场,就是戏曲是性质的规定,而不是一个实体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是由若干更小的因素组成,它本身包含着众多的性质。说甲物不是乙物,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名称不同,而是由于两者的组成和性质的不同。戏曲本身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因为某种艺术形式具备了戏曲的部分特征就说它是戏曲,而应该抓其本质,戏剧的本质特征就是其扮演特征。从这一角度说,先秦俳优演出中已经出现角色扮演的成分,中国的戏剧不晚于西方。
  以西方戏剧理论反观中国古典戏剧,可以发现中国戏剧与西方戏剧在结构、艺术表达手法上的巨大差异。
  中国的喜剧是在美与丑的对比下展现美,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展现。中国传统喜剧中的主角一般都以正面人物的面目出现。在喜剧作品中,代表正面力量的戏弄者融进喜剧气氛中,但他们不可能保持一本正经、道貌岸然的情状,他们往往抓住对手的弱点,与之周旋,显示预知一切、支配一切的智慧力量,引起人们的赞赏。《救风尘》中的赵盼儿就是一个被赋予正义感的喜剧形象。赵盼儿熟谙人情世故,机智多敏,设计“将周舍鼻凹上抹一块砂糖,着那厮舔又舔不着,吃又吃不着”的斗争策略,在实施风月手段时,赵盼儿欲擒故纵,周舍身不由己,赵盼儿步步设防,令其越陷越深。当周舍得知上当而责问时,赵盼儿针锋相对,讥讽的回答令人拍手称快。最后,赵盼儿高擎真修书大获全胜,意外的结局更使赵盼儿的喜剧性格放出耀眼的光辉。当然,如果没有正面人物的智,反面人物的丑陋与愚蠢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中国传统喜剧中主人公的一言一行,都是对人生美德的集中礼赞。而西方的喜剧是在展现每个人的缺点和过失,是在审丑。
  西方戏剧理论中,戏剧悬念指剧中人物通过戏剧动作暗示故事发展的可能发展方向,吸引观众想知道后面的发展剧情。戏剧发现是指观众对前面的戏剧矛盾和冲突的原因有所了解,即是发现。西方戏剧的故事发展就是一组戏剧悬念到戏剧发现完成后过渡到另一组戏剧悬念到戏剧发现……直至戏剧高潮,整个故事也就讲完了。而中国的戏剧的故事发展不遵守这一模式,在中国戏曲的研究中,有一个专门的概念叫说破。即事先把故事的剧情梗概告诉观众,中国的戏剧故事从来不是靠未知的故事悬念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是以故事发展的具体细节来吸引观众。例如在《窦娥冤》中,观众已经事先知道窦娥的悲剧命运。但是故事的高潮和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窦娥是如何被诬陷,以及窦娥行刑时的壮烈场面等等。
  广义讲,戏剧动作就是演员在舞台上的肢体动作。完整的戏剧情节是由一系列戏剧动作组成。戏剧动作分为上升动作,即产生新的悬念、发展和转折的戏剧动作。下落动作,即一个戏剧发现后未产生新的悬念的动作,它是新的戏剧悬念和发现的孕育过程。西方戏剧就是在一系列的上升和下落动作后达到戏剧高潮,即整个故事发展的结局,全剧中最紧张、故事中所有冲突的汇聚点,在此所有矛盾得到消解达到全剧的平衡。中国戏剧的故事发展则不遵守这一结构。中国戏曲中的戏曲动作,上升动作和下落动作没有清晰的判断标准,很多戏剧动作很难定性,例如广泛存在的大段大段的唱白。
  中国戏曲作为世界戏剧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和美学根源,将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放在一种文化框架加以审视和比较,显然并不具有合理性。但这种比较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戏剧的独特个性。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的戏剧,也才能够更深入的把握其审美与文化的特质以及其发展流变的趋向。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

推荐访问:独特性 试论 中国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