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生动物园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原则浅析 北京大兴野生动物园

  摘 要:野生动物园是人类进行观赏性动物娱乐活动的场所,是顺应时代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涉及到野生动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野生动物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国野生动物园发展虽有近20年,但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在开发与发展过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中国野生动物园的开发过程中,没有遵循旅游资源开发的一般原则。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保持动物园的独特性,不要进行盲目投资,看清旅游市场的导向;要合理开发,与其他部门其他区域的协调发展,建立相关法规。
  关键词:野生动物园的现状问题;旅游资源开发原则;持续发展
  野生动物园作为一个融动物繁育、物种保护与救护、宣传教育、科学教研为一体,并未公众提供游览观光、休憩娱乐的综合性场所,是在原有的自然资源环境的基础上,对野生的动物、植物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吸引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中国的野生动物园,从短期暴利辉煌到如今的惨淡经营,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未对其资源做到合理的开发。归根究底,也就是在建设与后期经营时没能始终坚持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根据向旭在《旅游学原理》所著,“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主要有独特性原则,效益原则,市场原则,协调原则和保护原则。
  (1)开发缺乏独特性
  在野生动物园的开发中,要注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境界。现在,我国已建立野生动物园80多家,远远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因为缺乏科学规划和市场调查,加上多头审批和监管不严,野生动物园建设风起云涌。当前,野生动物园建设热潮正在从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向中西部延伸。湖北省武汉市周边曾一度建有7个野生动物园,重庆有3个野生动物园。这些野生动物园不仅分布密集,各个野生动物园在设计理念与营销方式上也多有雷同,景点重复较高,主题特色突出不明显。逛野生动物园可视为“一次性消费”,游客逛了一家后,后续很难被其他相同的野生动物园所吸引,这无疑为后来者吸引客源增加了难度。
  (2)开发无法带来合理的效益
  旅游效益具体包括经济效应、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首先,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者和投资者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经济效益。经济收益成为了野生动物园的问题核心,许多资源的开发都是利益驱动的结果。依据数据,经营一家野生动物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动物的饲养与保护费用巨大——仅一头长颈鹿一年的饲养费用便在百万元以上。巨大的投资,或许能带来短期的暴力,然而一旦旅游者过了起初的新鲜感,动物园随之也将进入亏损期,面对庞大的财政赤字,更无法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其次,李杨文曾在《动物园的内幕》对动物园的定义为“既是进行科普宣传的重要场所,又是保护野生动物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事实上,现在的野生动物园把科普、保护、科研只当一个幌子。其最终目的仍直指一个字:钱。所谓的社会效益早已抛之脑后。最后,作为一个与自然联系异常紧密的旅游目的地,野生动物园的开发所要达到的环境效益也异常重要。然而,野生动物园在开发过程中不仅会对开发地的植被遭成破坏,一旦生态环境遭到改变,其原生动物的生存也将受到威胁。
  (3)开发时没有遵循市场
  旅游资源是否应该开发,旅游资源应该怎样开发,这些都应该由市场所决定,由市场来进行调节。在最初的野生动物园市场中,大多投资者看到野生动物园有利可图,便盲目的进行投资开发,完全忽视了市场的主导和决定作用。在开发前,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地调研。从1993年全国第一家“野生动物园”建成至今10余年,野生动物园作为当前投资获利的一个概念,一直背离市场的需求,忽视其资源配置的作用,正在不断畸形无序地发展。各动物园纷纷面临因当地建设所谓“野生动物园”而要被侵吞、蚕食、搬迁甚至撤销的困境和危机。因为需要“为城市建设发展让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改善动物生存环境”、“消除城市污染”,在“合作发展”、“技术支持”、“强强联合”、“资源整合”等借口下,改变、消除公益事业的动物园之风愈演愈烈,而却大把大把的资金流入早已饱和的野生动物园开发中。
  (4)开发时忽视了协调性
  正因为旅游活动综合性强,便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者正确处理现实与未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在旅游开发中也要注意各方面的协调。
  楚国中说,野生动物园的管理,涉及多个行政管理部门。解决野生动物园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健全法制和理顺体制。目前专门规范野生动物园的法律规范缺乏,致使野生动物园的活动只能停留在行业自律状态之下。当前亟须制定野生动物园条例之类的法规、规章,明确管理职责。鉴于野生动物园当前不景气状况,开发要走整合改制之路,把野生动物园建设成特色浓郁、定位准确、引人入胜之所。
  除此之外,在开发过程中也应注意区域之间的协调和合作。要注意其开发方向、特色应尽量与邻近地区出现差异,形成互补,尽量避免重复和雷同。如重庆野生动物世界开业初期门票收入曾高达6000万元,但次年周边地区相继建起野生动物园,这座投资亿元的野生动物园,从此风光不再、苦苦度日。加之与现有普通的城市动物园也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该区域的野生动物园不仅不能协调合作发展,其相互不良竞争更对野生动物园的畸形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由此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
  (5)开发时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很容易遭到破坏。特别是像开发野生动物园时,需要占用大龄土地,尤其是对自然森林的开发,使其静态投资巨大。
  一些地区山清水秀,自然条件优越,有人便借“因地制宜”的理论相在此开设野生动物园的设想,认为可以将其作为开发保护区、发展旅游经济的手段之一。但先不去说中国的野生动物园实际已经处于如何过饱和的状态,就单从野生动物园建设将会对保护区产生多大危害入手,我们就可以对这种设想提出辩驳:在动物园区建设的过程中,会对保护区植被等自然环境形成何种的破坏;还有就是在动物养殖过程中对原环境的破坏作用。举一个实例:秦皇岛野生动物园所坐落的海滨国家森林,沿海岸线原先是一道郁郁葱葱的绿色林带。20世纪90年代中期,秦皇岛野生动物园在这里动工兴建。野生动物园很快成为秦皇岛的旅游热点,中外游客趋之若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园内的林木和植被由于开发和动物的啃食正逐渐减少,裸露的树桩、沙化的土地在园内随处可见,原来的灌木葱茏,如今却已光秃秃的。
  总结
  综上所述,从野生动物园资源开发的角度分析,可以认为野生动物园出现经营危机,就是因为一些决策者误将旅游开发简单地视为“上项目、铺摊子”,而不去针对市场需求发挥自身资源的比较优势,结果造成了大量野生动物园开发因形式雷同、缺乏特色而投资回报率低下,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正因为如此,我们应当对野生动物园开发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同时,一定要明确建园的指导思想。动物资源是野生动物园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它属于遗产性景区。衡量一个一场性景区的成功与否的标准是:资源是否得到有效利用;其教育与休闲功能是否得到有效的开发。其最终出路还是在于开发动物园的时候,要多为环境、动物考虑,同时也多为游客考虑,这样才能避免因注重短期效益而形成的恶性循环,实现以长远效益为目标的良性运转。在中国,不管是野生动物园的开发者还是建设者,都应该已资源环境的保护为首要任务,这既是野生动物园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前提,亦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向前发展的要求。在进行野生动物园开发时:要尽量保持动物园的独特性,注意不要进行盲目投资,看清旅游市场的导向;要合理开发,注意与其他部门其他区域协调发展;在开发后,要合理经营,避免财政赤字,同时加大对动物园的宣传力度。更重要的是,要时刻注意对旅游资源、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实现野生动物园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秀梅,李枫 中国野生动物园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野生动 物杂志 2008,29 (3):152-156.
  [2]向旭,杨晓霞 旅游学教程[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112-115.
  [3]邹统釺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研究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12-03.
  [4]廖世超 浅析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J]. 经济师,2044(9):135-136.
  作者简介:樊无双(1991--),女,汉族,重庆人,现就读于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景区管理 酒店管理。

推荐访问:浅析 资源开发 中国 野生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