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皇都积胜图》中看晚明城市人群生存状态:晚明

  摘 要:本文以明代城市绘画作品《皇都积胜图》为图式文本,对晚明时期中国城市的状况及发展做一简要阐述,从近古城市图景中分析城市阶层的结构,以及结构之间的群落关系,并考证当时城市的物质结构与人群交游、群体亲密度以及私人领域等之间互相支撑的关系。展示出十七世纪东方最为典型的城市生活原态。
  关键词:《皇都积胜图》;城市图景;群游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156-02
  城市,是人类物质文明繁盛积累的产物,它的意义在于划分了人类群体生活的功能区域,此区域中出现了聚落,于是要有私密;出现了门郭,于是要有园圃。人类给自己划出了一个安全的享生之地,不仅要保留以往散聚的亲缘性个体生存模式,而且由此出现了以城市为载体的社会性群体生存模式。从此人类有了社会性,鲜明的与野蛮分道扬镳。
  中国古代城市的格局性很鲜明,唐代以前,中国古代城市的贸易、手工业、居住区是严格划分的。如汉代城市按照闾里制建设,当时的首都长安内分为160个巷里,街道以里为单位,基本的建筑格局为九宫格形式,取自传统8户人家围井而居的四方模式,城市的数据以九为模数进行设置,在这个严格的阵列中,建筑具有固定的功能,每一区域都分类列肆,交易集中、按时。唐代前期改为坊里制,但模式不变,“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落前七刻,击征三百声,而众以散”。这种严格的模式我们不能单纯的理解为封建政治结构下的必然城市模式,那样就会对宋代开始的“瓦肆”城市产生不解,并更加无法理解明朝中晚期城市的多样化以及丰沛的经济活力。严格来说中国封建制在郡县制的解体后做为一个系统的全面政体,已经不复存在,此后漫长的古代历史进程中,封建制只是一种政权架构,它代代相传,其结构骨架一直未变,但其中所囊括的经济方式、人际关系、生存状态都在不断的丰富。于是我们在中国古代的封建政体结构之下,看到了奴仆制一直存在,隐士以原始人的生存状态历朝都有,而自由小农经济在宋朝和瓦肆城市一起,打破了之前严格的城市功能划分,以至到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也在封建体制内蓬勃发展。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看似矛盾而混乱的末世繁荣。《皇都积胜图》恰恰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这样的画卷。
  一、《皇都积胜图》中的商业行为
  《皇都积胜图》现藏于国家博物院,题名的左下角有怡怡堂主人的落款,史上号为怡怡堂者不在少数,多意取孔子语“怡怡如也”,多表达是兄弟家庭和睦之意,史学迁幼时家境贫困,但好学苦读,则号怡怡堂主人以示其对家庭眷顾之意也是正常,而史学迁亦有以艺资乡的举措,“(史)归里后,以翼俗冠婚丧祭多不遵古法,编四礼图一册刊布之,……著有四书心言麟经三易草行于世”,那么这幅《皇都积胜图》是否也是他的佳作,抑或他润金请人绘制以期归里后教化其乡里所用呢?其作者已然不可考定,众多史料给我们的印象大概应属于后者,因为《皇都积胜图》从笔法界画中看,并不是当时名家所绘,但其布局周密、人物细致、宫苑界然,应是当时的绘家能手所制,史学迁的绘画才能不见经传,且刊布四礼见诸史册,而若此图是他所为而无名之,则是自相矛盾的,所以这幅画作,应当是史学迁润金请人绘制,以资艺所治之地的。我们从此图中可看出当时城市与群游交际配套的商业行为设施。《积胜图》横约2182.6厘米,纵约32厘米,,与宋代《清明上河图》中相比,它最前段便显示有着许多旅店和“塌房”(货栈),《清明上河图》中也是开卷显示了卸货、住店等的场景,但《皇都积胜图》中的旅店规模更为规整扩大,其“塌房”多为室内式货仓,其中货物摆放整齐,数量极大,中间有看守及负责之人,从画面上就能看出其货运商业比宋代的摊贩零星式更有系统化,这种图景后显示的是当时城市的物质储备、商业贸易往来的系统性,有着贸易、储存、交游的强大功能。旅店塌房之中还有一铸银之所,明朝进口白银量很大,满足了当时“世风以侈靡相高”的商业化城市社会面貌,从这些城市图景中足见晚明都城群游背后的商业行为的体系化。在这片贸易交通体系图景的旁边,紧接着就是一幅城郊小范围群游图景:跑马卖解。百戏杂耍,古来有之,《皇都积胜图》前段的这幅场景,却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它右边是旅店货栈,右边是寺庙煤栈,可见这一片已然借助了住店、货栈、煤栈、进香这类的群游基础设施,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公共娱乐商业场所,于是百戏杂耍的娱乐活动,周围观者如堵,连铺子里的伙计都伸脖观看。我们可以想象如万历三十七年正月十九,都城中的士女缙绅,倾国而出的城市群游之时,这个地方会出现更多的百戏、货运、住店、进香和煤栈等的商业行为,已经同当时人居的生活行为息息相关,不可分割了。
  二、城市图景中的时尚群游方式
  《皇都积胜图》是传统的卷轴行列构图,从右向左继续看,过了京城关厢,立刻就能体会到与城外旅店塌房不同的都城气象,大街两旁与宋朝清明上河图所显示的一样,铺面与居所、作坊相一统,酒楼茶肆点缀其间,不同的是每个店铺的招牌更为夸张,俱是冲天而立,其中商铺内容不一而足,有绸布、草药、靴帽、鞍鞯、医药、画师、占卜,而过了此街,便是正阳桥前的五牌楼,过了“月城”,便是壮丽的正阳门,之后便是棋盘街,直达大明门,两门之间便是当时最为热闹的“朝前市”,这当中商铺种类更为繁多,衣饰、布匹、皮毛、折扇、书籍古玩,佛像纸墨、珠宝鞍鞯等等,细细检点起来,比宋代上河图所显示的商铺种类多了三分之二,而其中有了更多的新的种类,如“玩物”,当时称之为“时玩”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时尚潮流单品,“时玩”的出现很鲜明的表现出晚明城市化的程度之深,西方史学家Neil McKendrickd提出的消费革命说,就曾把时尚潮流的兴起当做工业革命的带动力,更是城市化高度成熟的标志。我们在此图中所看到的“玩物”铺面,其商业行为背后,有着大量人群交际往来的群游背景,其中有士大夫的品味物质消费造成的物品时尚化,有中下层农商妓阶层的服饰、用物消费促成的物品时尚。如“陈眉公作花布花缬绫被,及饼饵胡床溲器等物,亦以其字冠之,盖亦时尚使然。”如直裰的流行正是下层农商的穿着所激起。我们纵观整幅《皇都积胜图》,可见图中男子大多是戴“六合一统帽”,此帽本来是厮卒辈所戴,后来士庶皆戴,除了六合一统外,图中还多戴唐巾,是当时复古风的一时流行。我们对比《清明上河图》来看,《皇都积胜图》中所有男子帽式虽不同,但都属于冠巾一类,没有明显的阶层区别,而《清明上河图》中,却有斗笠和冠巾之分,中国古制以农为根本,严格区分了农商的服饰穿戴,农行规定是戴斗笠,商人则不许,这种严格的分阶在晚明这幅城市图景中却无法表现,可见当时经济势力带来了新的阶层融合,也带来了新的城市群游方式。

推荐访问:中看 生存状态 人群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