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知识充满生活气息|浓浓的圣诞气息

  郑州八中东校区张华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的书本知识,直接经验和生  活世界作为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和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喜欢数学。
  一、现状分析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从认识的层面看,它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并逐渐成为广大
  教师的“共识”,但从实践层面看,情况并不乐观。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更多的仍是强调定义的解释,
  定理的证明,命题的严密逻辑推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忽略了从生活经验去理解数学的需要,而学生的
  感觉是听数学、练数学,只在课堂内、考试时感到数学有用,一走出教室、离开考场,几乎感觉不到数学
  的存在。学生在长期按书本学数学的训练中,虽然能达到熟练掌握各种题目的解题技能、技巧,但是却不
  关心数学对于生活的意义,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实践感悟
  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让学生
  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本蕴涵着大量的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的内容。
  例如,在讲“统计的初步认识”时,我先让学生收集自己家里近一年电费单和水费单,为教学提供第一手
  资料。通过对数据的处理,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为了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分
  析调查来的数据,你们发现什么?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七、八份月的用电量和用水量比较大。这样,教师
  因势利导,指出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应该向水电部门提出哪些建议?“如何理解政府提出的错峰用电?
  ”“节约能源如何从自己做起?”等等。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用朴素的课堂去品味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用数学的实用价值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更离不开数学。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合理选组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传统课堂教学中,非常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
  ,而新课程则更关注教师的个人知识与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更多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学生
  的生活经验,灵活使用教科书,创造性地选编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
  3.发掘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
  讲解每一个知识点时,尽可能地提出生活背景,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例如,在讲“黄金分割”时,首先,测量课本的长和宽,并求长、宽之比,再测量课桌长宽之比、16开纸
  长宽之比;然后提问:这个比值有什么特点?自己画一个长方形,但不符合这个比例,你觉得这个图形好
  看吗?再提问:你认为舞蹈演员体型美吗?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体形美,而有的不美呢?你认为什么样
  的体型比较美?电视画面上,主持人是在正中间吗?照相时,你是在相片的正中间吗?当学生回答完这些
  问题之后,讲解黄金分割点。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大大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班里最差的学生情不自禁
  地提问:为什么叫黄金分割点?然后教师回答:因为这样分割最美,生活中,黄金分割无处不在,它对我
  们来说太重要了。为了记忆这个知识点,我还启发学生以自己的身体为知识背景,“下半身(较长线段)
  是上半身(较短线段)与整个身长(整条线段)的比例中项。”课后,学生会主动地去寻找这方面的知识
  。
  4.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自己发现并总结出知识点
  只要学生自己能找到的知识点,就不要直接给出。
  例如,在讲“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时,课前让学生准备好标准的横格纸和直尺。课上,学生动手,先画
  一条垂直于横线的直线,再画一条倾斜的,并测量被横线分割成的各条线段。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再
  画一条更倾斜的线段,看是否还有此结论。这样,学生很自然地就得到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虽然,他
  们不能用很准确的语言表达,但是当教师给出定理的内容时,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种方式,可以同时达
  到几个教学目标。第一,准确理解并识记知识点。第二,培养了能力。第三,激起求知欲。第四,建立自
  信心。
  5.作业题的选择紧贴现实生活
  既然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但又不拘泥于教材。那么练习题、作业题更要贴近现实生活,以充分体现数学“
  现实”魅力,让学生感到自己正在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在教与学活动中,应把生活中的数学呈现给学生,通过生活中与数学关系密切的例
  子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体现数学的价值性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白数学可以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会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推荐访问:数学知识 气息 充满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