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的临床研究 胆囊结石手术费

  摘要:胆囊结石病是胆固醇性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主要见于成年人症状反复发作。其有并发急性胆囊炎、胆囊积脓、胰腺炎、胆囊癌的危险。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癌的几率约为0.5%~1%,随着年龄增长,患胆结石病人的胆囊癌发病率很高。胆囊结石大于1厘米者,引起癌变增多,一般主张胆囊结石直径大于3厘米的结石比直径在1厘米以下者,其胆囊癌的危险性增大10倍。胆石病还有一定的死亡率给患者我国12亿人口按5%计算有6000万患者等待治疗,且每年还不断有新的胆囊结石患者出现。胆囊结石在人体中是一颗定时炸弹,因此解决胆囊结石病亟待解决。
  关键词:胆囊结石 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080-01
  1 病因
  1.1 客观条件原因。大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本病在儿童期少见,在我国发病率在7%~10%左右,大部分为中年生育后妇女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这一年龄段.近年来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性别比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胆固醇结石发病方面,胆囊的胆色素结石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降低胆流、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动力、使胆汁淤滞有关。胆石病是多基因遗传疾病,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具有常染色体显性延迟遗传的特点,与代谢相关的多基因疾病关系密切。妊娠可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数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这种观点已经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所证明。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胆汁成分发生变化,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而且妊娠期的胆囊排空滞缓,B超显示,孕妇空腹时,胆囊体积增大,收缩后残留体积增大,胆囊收缩速率减小。妊娠晚期或产后的妇女及高脂肪饮食或糖尿病患者,其血中胆固醇含量均增高,胆汁中胆固醇含量也增高。此时若胆汁淤积,胆盐减少,则极易形成结石。胆囊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亦提示遗传因素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以单卵双胎为对象的研究证明,胆石症患者的亲属中发生胆石的危险性亦高,而胆石病家族内的发病率,其发病年龄亦提前,故支持胆石病可能具有遗传倾向。
  1.2 后天疾病原因。胆囊出现慢性炎症会使胆囊黏膜因受浓缩的胆汁或返流的胰液刺激而发生炎症,致使其坏死脱落的黏膜和细菌、病毒等构成一个核心,损伤支配胆囊运动的神经,使胆囊功能降低,胆汁淤积,促使胆固醇、胆红素沉积,体内的胆固醇合成量绝对增加,或者比较胆汁酸和磷脂相对增加,使胆固醇过饱和。肝胆功能的下降,解毒排毒能力差胆汁质量低下,胆汁内的杂质不能被及时的排出淤积沉淀。。胆汁的质量下降胆汁中的杂质较多,肝脏不能及时的将肝脏分泌的胆汁及时的排除,胆道炎性狭窄和胆道畸形;在梗阻的远端胆管内压力升高,胆管扩张,胆流缓慢。常见的是胆道寄生虫感染和复发性胆管炎,差不多所有的肝内胆管结石病病人的胆汁培养均可检出细菌;感染细菌主要是来源于肠道,常见的细菌是大肠杆菌及厌氧菌。大肠菌属和一些厌氧菌感染时产生的B-葡萄糖醛酸苷酶和在胆道感染时产生内生性葡萄糖醛酸苷酶,能使结合型胆红素水解生成游离胆红素而沉着,主要因素是肝脏功能下降,肝脏排毒解毒能力下降,不能将这些有毒物质分解排除而残留 随着胆汁又被分泌出来淤积在肝胆管理形成的结石。
  2 治疗方法
  2.1 手术治疗。
  2.1.1 钬激光碎石术。通过内镜工作通道,直视下对准结石将其粉碎,结合经皮肾镜、输尿管镜等设备将结石取出体外。安全、创伤小、效率高。钬激光波长2.1μm,脉冲式激光,是目前众多外科手术用激光中最新的一种。产生的能量可使光纤末端与结石之间的水汽化,形成微小的空泡,并将能量传至结石,使结石粉碎成粉末状。腔内镜下钬激光碎石单次成功率在95%以上,水吸收了大量的能量,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同时钬激光对人体组织的穿透深度很浅,仅为0。4mm。
  2.1.2 微创保胆取石技术。比传统的开腹手术视野更大,手术的基本过程是解剖胆囊三角区结构,夹闭胆囊管、胆囊动脉,然后在胆囊底部造口,通过吸引器吸出胆汁,采用纤维内镜可视技术配合取石网篮套取结石。在 腹腔注入CO2,使腹部均匀性膨胀形成气腹,腹腔空间距离拉大,肝脏上移,在电视屏幕上能清晰地显示各内脏器官,不会损伤内脏。
  2.1.3 体内震波碎石。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胆石症。常用的震波碎石机为EDAP LT-01型,该机由镶嵌在一个抛物面圆盘上的320枚压电晶体,同步发出震波,形成宽4mm、长75mm的聚集区,声压为9×107PZ。一般采用1.25~2.5次/sec的冲击频率,100%的治疗功率,历时60~75分钟,胆囊内结石便可粉碎。此外,还采用B型超声实时成象,对结石定位,并监控碎石的过程。为提高结石粉碎后的消失率,在震波前后服用熊去氧胆酸(UDCA)8mg/kg/d,以达到碎石和溶石的协同作用。
  形成胆囊结石的主要机理是胆汁理化成分的改变,胆汁酸池的缩小和胆固醇浓度的升高。口服鹅去氧胆酸后,胆汁酸池便能扩大,肝脏分泌胆固醇减少,从而可使胆囊内胆汁中胆固醇转为非饱和状态,胆囊内胆固醇结石有可能得到溶解消失。溶石治疗的药物主要是鹅去氧胆酸和其衍生物熊去氧胆酸。
  2.2 非手术疗法。
  2.2.1 口服溶石疗法。现在临床上使用的口服溶石药物主要有两种:鹅去氧胆酸(CDCA)和熊去氧胆酸(VDCA)。这两种药物通过降低胆汁胆固醇的分泌使胆汁去饱和,不饱和胆汁则具有溶解胆固醇的作用,使胆石表面的胆固醇分子不断地被溶解,胆石体积逐渐缩小以至完全溶解。
  2.2.2 灌注溶石法。早在上个世纪末已有人研究胆总管探查术后残留结石的溶解问题,以后有不少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具有溶石作用的药物,将溶石药物注入到胆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周新宁 急性胆囊的类型与合理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6):322-323
  [2] 黄家驷,吴阶平,裘法祖.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77-1286
  [3] 陈训如.如何做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外科杂志.[j]2002.10(1):56

推荐访问:临床研究 胆囊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