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科物理【高校扩招后民族预科物理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 高校扩招后,为保证和提高预科物理教学质量,本文作者认为,应根据高校扩招后预科生的特点,调整预科物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探索民族预科物理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民族预科 物理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预科教育作为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高校办学的特色之一,也是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的预备学习阶段。预科教育的教学模式的定位和确立是预科培养目标合格、完成的关键,也是预科教育借以存在、发展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应紧贴培养主体――学生的具体情况而确定。高校扩招后,我校预科的生源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保证和提高预科物理教学质量,为全校的本科各专业培养和输送物理基础比较扎实、实验素质较好,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预科物理教育现状
  
  我校的民族预科教育以招收蒙语授课理科学生为主,作为预科阶段重要课程的物理课,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教学模式。预科教育建立的初期,借鉴外校预科教育模式,物理课采用补习一年高中内容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针对预科学生的特点,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用的形式是以多学时慢进度的方式直接学习大学物理,即用180学时学习本科120学时的内容。这一时期,我校每年招收20到40名预科生。因招生人数少,能够进入大学的学生是少数民族学生中的精英,多数来自全区各蒙市的重点民族中学,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好,基础较扎实,学习能力强,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愿望强烈。欠缺的是由于中学阶段采用纯蒙语的教学,学生的汉语听课和表达有一定的困难,而且进入大学后,教法和学法的改变及生活环境的改变,也使得预科生需要更长的适应期。物理课多学时慢进度的教学模式,因讲授大学物理内容而避免了单纯补习中学的内容带来的学生学习热情下降的负面影响和重复学习导致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又因慢进度为预科生争取了由于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衔接和过渡带来的时间差。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受到了预科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良好。
  进入了新千年后,随着我国教育战略的改变,高等教育的定位由原来的精英化教育过渡到了大众化教育,大学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并且由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了满足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少数民族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我校预科生的招收人数也逐年快速增长,2008年达到了346人。扩招不可避免会降低分数录取,与此同时,蒙语授课学生可以进入学习的大学由原来的自治区内的几所院校逐年增加,到去年,全国的大多数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均招收民族生,因此生源的竞争非常激烈。处于本科录取线末端的我校预科生来源由原来的重点民族中学转移到了普通民族中学。基层的民族中学受到地域和经济的限制,教学条件有限,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较之重点中学差,学生的素质也相应地下降了,主要体现在汉语的听、说和理解能力的急剧下降,物理学基础知识不扎实,数学运用能力弱,实验操作能力低。物理课的学习中,很多学生不能适应多学时慢进度的教学方式,物理课的补考率和重修率大幅度增加,严重影响了后续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到了预科学生正常的毕业和就业,导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在学习愿望不强烈,学习态度不认真,厌学逃课现象逐年加重。
  
  二、转变教学理念,调整课程体系
  
  高校扩招为预科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应对新的形式,民族预科教育的培养模式的确立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关系到民族预科教育的稳步健康发展。针对预科生物理基础薄弱,汉语水平急剧下降的情况,我校相应调整预科物理课程体系,把教学内容改造成适合预科生能普遍接受和理解的形式,使其范围、深度、速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
  预科生的物理教育模式应该从目前的多学时慢进度的直接学习《大学物理》的方式调整为分两步来完成《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步是在预科的阶段,采取短期和强化的教学手段,即通过《大学物理基础》的学习,着重提高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加强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的物理素质在高中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实现与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衔接。第二步是分专业进入本科阶段后与普通班的学生一起完成《大学物理》的学习任务。
  
  三、加强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和教学模式的调整决定了预科《大学物理基础》课既不同于高中物理,又不同于大学物理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由原来的直接讲授大学物理调整为“补”和“预”相结合的基础物理课程,把中学的重点内容的复习及与大学相关的内容补充和提高结合起来,首先,教会学生正确地理解、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方法、基本物理思想和物理精神。其次,把数学精神融入到物理的学习中,对同样的物理现象,利用中学的初等数学的方法解决大学阶段用高等数学的方法解决的衔接和递进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和方法的连贯和递进,这要求我们做好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的衔接工作。物理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大学物理的部分知识是在中学物理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应首先复习中学物理知识,随后指出中学物理中采用初等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局限性或特殊性,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大学相关内容。如圆周运动,中学研究的是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用初等数学定义角速度。当速率变化时,角速度的定义应该用高等数学微分的知识给出。恒力冲量的定义式和恒力做功公式中学里都学过,大学物理中计算变力冲量和变力做功是用高等数学积分的方法。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教材的内容应密切配合教学任务,我校自编的大学物理教材或相关的物理教材都不能满足我校预科物理的教学要求,需要编写一部《大学物理基础》教材。编写教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材的质量是关系到教育质量的大事,鉴于预科教育的特殊性和在高校教育层次的独立性,我们应汇聚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共同编写适应新形势下预科物理教育的高质量的教材。
  
  四、加入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技能
  
  随着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能力。在观察、分析、判断、归纳的逻辑思维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一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必要基础课。
  扩招后我校的预科生多数来自基层的民族中学,物理实验室的条件有限,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掌握高考所需的物理理论知识,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对物理实验的要求只要会做实验题即可,至于操作,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很少。预科生的实验技能的训练几乎是空白,基本实验仪器、读数方法、数据的测量和数据处理的知识都欠缺。而大学物理实验的内容丰富,涉及的物理知识较多,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方法要求较高。如果让他们直接做大学实验题目,要越过较高的台阶,教学难度大,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带来挫折。因此,预科阶段加入实验教学的内容,具有衔接中学物理实验和大学物理实验的功能,能弥补知识缺陷,强化操作技能,为后续实验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预科物理实验教学内容采用演示实验和基础物理实验两种方式完成。
  1.演示实验
  物理学内容大多比较抽象,而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不易理解。演示实验是教师借助仪器和设备,分步骤地进行操作,将展示物理现象、物理概念,以及获得物理规律的实验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用以辅助学生学习。教师规范的操作、针对性强的讲解、必要的文字和图示的说明和分步骤的展示,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平淡为神奇,将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并进行思考,使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物理概念、观察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基础物理实验
  基础性物理实验是指使用基本测量工具、采用经典实验理论、实验方法实施的实验。该阶段是物理实验训练的基础,要求学生必做。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了解基本实验理论、初步掌握实验规范、实验方法,学会常规实验仪器与装置(如千分尺、卡尺、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低压电源、天平、望远镜、显微镜等)的使用、学会数据表格的设计和原始数据的记录方法、基本学会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知识、实验报告的写作方法,逐步实现高中物理实验向大学物理实验的过渡。
  
  五、革新教学方法,做好与大学的衔接
  
  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在教学方式上有脱节之处。中学物理由于教学内容少,课时多,所以教学进程相对较慢,教师有时间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大学物理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很少有时间进行课堂练习,要使学生当堂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有很大的困难,要求学生课后自己总结和归纳。预科生由于物理基础薄弱,加上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的变化,短时间内很难完成中学到大学学习角色的过渡和转变。
  首先,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学方法上应采取灵活的方式,开始时教学进度相对调慢,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适应情况,逐渐加快,使得教与学的配合渐入佳境。其次,把教师单独的“表演式”变为“互动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加深印象,巩固记忆,促进学生对物理模型、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的深入理解。
  虽然我校大学物理实验条件已经满足学生每人一组的教学要求,但预科物理实验操作安排学生两人一组来完成。一方面由于民族预科学生的理论知识薄弱,而且中学阶段的实验技能训练严重不足,单独完成实验的难度很大,一旦实验失败或反复操作的次数多时,对学生的积极性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两人一组可以相互讨论、切磋,有利于对物理原理和实验方法的深入理解,从而为后续的实验课中独立完成做准备。另一方面我们认为两人一组,也有利于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由于现代科学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研究项目涉及本学科多个分支,甚至是多个学科的知识。一个人很难单独完成,需要由一个团队来共同完成的。因此,每个团队成员所具备的“团队协作精神”是现代科学研究成功的关键因素。这种“团队精神”应该在学校学习的阶段逐步培养和渗透。
  
  六、重视语言关,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预科生在中学阶段接受的是纯蒙语教学,进入大学后在汉语听课和表达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与此同时,对物理名词和物理术语在蒙汉语之间的对照翻译和理解在一定时期内更是存在非常强烈的不适应。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首先利用代课教师蒙汉语兼通的优势,教会学生用汉语正确地理解、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物理学词汇,其次是编写物理名词的蒙汉英三种语言对照附录,方便学生随时查询,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语言关,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总之,高校扩招后的新形势下,预科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关系到预科物理教育的培养模式的确立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关系预科生顺利完成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的衔接,从而为大学物理教育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巨东.民族预科物理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1):97.
  [2]黎明.民族预科物理实验教学探索[J].考试周刊,2009,35,(11):190.
  [3]沈元华.美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考察报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1):89.

推荐访问:预科 教学改革 扩招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