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打“小报告”的心理因素及处理方法 小学生小报告的格式

  摘要:小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解决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成人,这是爱打“小报告”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对孩子的“报告”行为,教师要注重讲究教育与引导的方法,认真对待,正确处理,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小报告;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91-01
  
  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报告”最多。例如,有的拾到铅笔头要“报告”,有的同学被别人踩了一脚或骂了一句要“报告”,有的看见两个同学吵架要“报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处理事情能力不高造成的,当然也跟小学生天真纯洁的心理以及对老师的高度信任分不开的。小学生的“报告”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关于自身。二是关于他人的。
  一、小学生“报告”行为产生心理因素
  低年级小学生,他们的体格外形、内在功能、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发育正处于一个重要的“飞跃”时期,因此他们对于问题的分析、解决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成人,这是爱打“小报告”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获取外援的求助性心理。这是小学生遇到问题或矛盾无法解决时,向教师求得帮助、保护、关爱或评判而产生的报告行为,它在小学生的“小报告”行为中占有很大比例。
  (二)期待关注的表现性心理。希望得到老师或长辈的表扬,获得外界关注,在表现欲支配下产生的“小报告”行为,这在学习后进、自卑感较重、相对弱势的学生中比较常见。由于能力发展较同伴滞后,这些学生平时不太为老师所注意,为了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关注,他们便经常挑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同伴的小错误去告诉老师,试图用此方法来引起老师注意。
  (三)贬他优我的妒忌性心理。妒忌是由于他人的成绩、荣誉或条件优于自己而在内心产生的不愉快情感,以及由此所导致的相应行为。
  妒忌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识水平低是最主要的。另外,家长和老师错误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法也会引发妒忌心理。例如,把学生的“升降进退”与其他同学相比,使学生感到其他同学对自己是一种威胁。另外,一部分学生因在学校不再能享受“小皇帝”的地位,便产生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情感。他们一旦发现经常受表扬的同学或和自己竞争的同学犯了小错误,就会迫不及待地去报告老师。还有的孩子认为老师偏心眼,为了让老师注意自己,就去告诉老师别人的不足,来反衬自身优于他人,以便确立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地位。
  (四)抗衡反击的报复性心理。有些学生受到一点委屈或在很小的利益面前都会斤斤计较,这种学生极易受外界的暗示,特别是那些与其个人有关的暗示,极易引起内部心理冲突,为求心理平衡而产生“小报告”行为。
  二、正确处理与引导小学生的“小报告”行为
  对于孩子的“报告”行为,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正确处理,如果对孩子置若罔闻,不仅会使一些问题无法及时解决,还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而如果鼓励他们的这种行为,则会使他们争相模仿,以致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更为严重的是,会使一些孩子养成时时窥视他人秘密、问题的不正常心态,导致其人格的畸形发展。所以我们在处理“报告”行为时要注重讲究教育与引导的方法。
  (一)要引导学生去消化“报告”。学生在一起不可能不发生矛盾,而低年级小学生的嘴里是存不住话的,有什么委屈就会立即表白出来。如有的同学文具盒被别人弄得掉到地,就会立即去向老师“报告”,以达到自己“解恨”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这类“报告”最多。这样教师就要加以引导,让其自己去处理消化,以便让自己从繁琐的“报告”中解脱出来,更好地搞好教学。一是指导他们通过经常性的学习《小学生守则》和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二是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要求学生平时运用“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文明用语。这样会减少学生之间的矛盾,当然“报告”也就减少了,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提高学生处理矛盾的能力,又有利于形成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二)要善于转化“报告”。对于有些“报告”,教师要加以引导,使之转化为无声的行动。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时会说:“报告老师,我要‘解手’”。这样不仅会引起哄堂大笑,还会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间处理好大小便,认真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不过,课上遇到特殊情况,要先举手,后悄悄地离开座位。如遇到捡到小文具(如铅笔头、橡皮、小刀等)或小面额钱时(如1角、2角或5角),可要求学生向老师报告,教师可在教室内设立一只“聚宝盆”,让学生把钱或文具投人其中,教师定期取出,用于公益事情,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拾金不昧的文明行为,又可以使学生养成节俭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可谓一举多得。
  (三)要鼓励学生去“报告”有价值的东西。学生的“报告”有时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比如,两个学生打架时,如果他们知道有人去“报告”时,他们就可能中止自己的错误行为,同时对于这“报告”,教师决不能掉以轻心,弄不好会出大问题。要鼓励学生对违反纪律的现象及时“报告”,以便及时解决问题。另外,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也要鼓励学生向老师“报告”或请教,以便得到及时辅导和帮助。
  (四)对待“报告”要一视同仁。有的老师对于成绩好的学生的“报告”往往比较热心和重视,学生一“报告”就去处理。但对于成绩差品行不好的学生“报告”往往不那么热心,甚至置之不理。其实,这也是歧视后进生的一种表现。这样做不仅挫伤学生自尊心,还会使他们失去信心,以至于他们今后“闭口不言”,其后果相当严重。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学生的“报告”也是无奇不有的。作为教师要深入实际,认真倾听学生的“报告”,并且认真对待和处理好学生的每一个“报告”,把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搞得更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推荐访问:小报告 小学生 心理因素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