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山穷水尽柳暗花明

  一、作文写作的《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语文教学的特点,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做到“能以一定速度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详略恰当,条理清楚,文字通顺”。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以此为教学目的,学生的作文能达到这个要求,才叫合格,才是作文写作的“柳暗花明”。
  二、初中学生作文中的“山穷水尽”举隅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被束缚了手脚,写作动机不纯,写作兴趣全无,把写作视为“痛苦的课”。具体列举如下:未写先怯,一布置作文,学生一片惊叹茫然无奈,既希望老师能作写前详细的指导,又希望有例文可仿照、抄写;题材千篇一律,内容单调,语言枯燥、乏味;中心不明,结构混乱,详略不当,层次不清;语病较多,错别字、标点错误常见。
  三、初中学生作文的“柳暗花明”列举
  列举学生作文的中“山穷水尽”,并非是感叹作文教学的无望,那些只是我们前进的起点。下面从作文的“柳暗花明”谈起,探索我们需要的目标。具体列举如下:立意上,要有个性化,不管是倾诉内心真情,流露生活感受,还是对时事、人的看法评价,要有人文气息,要有自我的体会;内容上,要有较强的时代感,把视角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涉入社会生活中敏感地带,焦点话题;结构要严谨,层次清晰;语言要有文采,力求简明生动。
  四、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转变策略
  (一)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
  1.鼓励。作文教学同样需要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中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有渴望得到肯定和赞扬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挖掘出他们不竭的创作动力。
  2.拨动学生的心弦。学生特别渴望和珍爱老师的关爱。老师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甚至轻轻的微笑,都会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赖,都会触动他们的情感,激起写作的欲望。
  3.学会做真实的自己。天地自然、日常生活蕴涵着无数可描写的事物,只要把学生引向比他们自身生活更广阔、更深入、更真实、更缤纷的世界,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用实践去探索,创新的种子就会埋入心田,写作的源泉就不会枯竭。
  (二)教学生学会观察。
  1.观察要全面。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让学生从身边具体的事物入手,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触摸,并坚持写观察笔记。教师也应该有计划地提供给学生一定的事物,让他们在特定的情景下去进行观察。
  2.观察不能离开深切地感受。于漪老师说:“一书一画,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一声赞叹,一次批评,一个场景,无不是诱发情感思维的因素。要让学生懂得,习作时不能拿到篮里就是菜,至少要把握两点:不是着力写景状物,描摹事物的本身,而是仅仅以它们文章的由头,为思绪的触发剂,认清它们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所选择的事物须和自己的心灵有沟通之处,外物和内情碰撞,才可能闪现火花。”
  3.观察离不开深刻地思考。写作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又要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思考不是简单、片面地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而是能够从一个事物或一种现象得出一个人生或社会的命题,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是深刻性。
  (三)读写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始终是相辅而行、紧密结合的,它们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这是对语文读写关系的最为准确、最为本质的揭示,也确立读写关系的“互动性”。这些告诉我们在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当中,应当读写结合,以读为本,以写促读,读写相融,共同进步。
  (四)注重作后的自改、互评。
  修改文章先要读。朗读之后还要默读,体会自己的作文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各方面的“滋味”,有没有不对味的地方,然后删、增、改。作文写好后,和同桌交换读,读完后根据作文要求互评互议,然后针对自己布局、立意上较大的欠缺,以及病句、错字进行自改。这样一来既让学生重视写作,又让他们提高自我评议和修改的能力。
  (五)批改作文需要实效。
  学生需要老师的具体意见,根据几年来的实践、学习,我认为在批改中应做到:明明白白地指出该文的优缺点;使用商量、谈话的语气;个别辅导与全面提高相结合;发现亮点,重在表扬。表扬优秀,因为我们要让其他同学有一个学习的对象、前进的方向,而不是看他们谁写得差。
  五、反思
  作文教学的困扰并非只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实现转变,要想实现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转变,必须促进双方的互动,促使双方共同努力、实践,才能有实效。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不惧怕改变,不会停止追求“柳暗花明”的脚步,前方“路漫漫”,我们“上下而求索”,成功最终属于我们。

推荐访问:山穷水尽 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