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煜的一句词的解释|纳兰容若经典诗词

  李煜那首著名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最后两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历来是传诵的名句。而对这两句词,特别是后一句四个字“天上人间”的解释,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说法。我查了几个比较有名的古代文学作品选本,先把相关的解释抄在下面。
  袁世硕先生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二册第540页,对“流水”一句的解释是:“胜景难再,今昔有天壤之别,恍如隔世,不堪回首,怆然欲绝。”并引张泌《浣溪沙》中“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两句作旁证。
  谭伦杰、梅韵先生著,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唐五代词选释》第208页这样说:“天上人间,形容差别悬殊。”“流水不倒流,落花难上故枝,春天过去了,无限江山是别人的。过去的皇帝,今日的囚徒,两相对比,真如天上人间。”
  朱东润先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第438页,这样解释“天上人间”:“谓如天上人间的乖隔,永无见期。”并着重指出:“此句承上文‘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
  徐中玉、金启华先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一册第445页,解释“天上人间”一句:“与故国的离别,诚如天上与人间的乖隔,永无见面的机缘了。”
  詹安泰先生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李�李煜词》第79页这样解释“流水“二句说:“承上句说明别易见难的程度,好像落花随流水漂荡,大好春光一去不复返了,一在天上,一在人间,永没有会面的机缘了!一说,像流水漂着落花般把春光全部带走了,不知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表示迷离惝?摇�的心境。”
  田居俭先生著,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李煜传》第255页说:“因为每逢此时,他都触景生情,遥想关山阻隔的宫殿陵墓,慨叹流水落花的三代基业,痛感故国难归,家山难见,天上人间,永无相会之时。”
  唐圭璋先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简释》第44页,这样说:“‘别时’一句,说出过去与今后之情况。自知相见无期,而下世亦不久矣。故‘流水’两句,即承上申说不久于人世之意,水流尽矣,花落尽矣,春归去矣,人亦将亡矣。将四种了语,并合一处作结,肝肠断绝,遗恨千古。”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第148页对此赏析道:“‘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本词的结束,亦暗示词人一生的即将结束。”
  吴世昌先生著,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词林新话》第118页,吴先生说“天上人间”一句:“又此词末句按意标点应为‘天上?人间?’”
  林庚、冯沅君先生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上编第二第561页解释“天上”一句:“是说春去了,再也无处可寻觅。”等等。
  我认为,上面引述的这些说法总括起来大体可以分成这样几种:一是把“天上人间”解释成今昔生活境况的对比,其差别如宵壤。持这种观点的是袁世硕先生、谭伦杰、梅韵先生。二是将“天上人间”解释成与故国乖隔,再难相见。持这种观点的是朱东润先生、徐中玉先生、金启华先生、詹安泰先生、田居俭先生。三是将“天上人间”解释成作者对自己生命将逝的暗示,持这种观点的是唐圭璋先生和《唐宋词鉴赏辞典》。四是只是把这四个字解释成春光的无处可寻,如林庚、冯沅君先生。吴世昌先生虽然没有明确解释,但他这样的标点方式,意思显然是与林、冯二位相近的。在这几个解释中,林、冯二位的解释是最简易的;但是,要想从中选出一个最令大家满意的却不容易。这就是所谓的“诗无达诂”吧。
  其实,早在1934年,俞平伯先生在《读词偶得》一书中就对上述几种解释分别作了评析,其见解还是较为通达的。这段文字不长,我给大家抄一下:
  “流水落花”句极不晦涩而颇迷离,或曰当以不解解之,话亦有理,但似非本篇体例所宜,爰不避强作解人之笑,明白释之。譬如翻作白话,“春去了!天上?人间?那(当作哪)里去了?”这似乎不好。又如“春归了!天上啊!人间呀!”如何?一一不妙。又如“春归去也。昔日天上,而今人间矣!”近之而未是也。盖此句本天人并列,不作抑扬,非如白话所谓“天差地远”,或文言所谓“天渊之隔”也。窃谓此句当从两面看去,其一从本句字义上,其一从上文。(他没有下文)《笺注草堂诗余》引《长恨歌》,“天上人间会相见,”便是。天上人间,即“人天之隔,”并无其他命意。以上文�读,更坐实此解。此近承“别时容易见时难”而来,远结全章之旨。“流水落花春去也”,离别之容易如此,“天上人间”,相见之难如彼。“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言其似近而忽远也;“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言其一远而竟不复近也;总而言之,则谓之“流水落花天上人间”也。词意分明,惟一口气囫囵地读下便觉含浑,此含浑之咎固不尽在作者也。
  上述几种解释都有道理,但我都不满意。我个人认为,这首词至“流水落花春去也”意思已然写尽,即便没有下文也不影响词的整体思想。但没有下文又不合词律,可是弄不好又会有狗尾之嫌。诗人天才的地方在于,一般人走笔至此会“山重水复疑无路,”天才诗人却可以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所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天上人间”四字想落天外,却又天衣无缝。换任何另外四字,都不可能有现在的效果。但此四字当作何解释?我以为,这四字相当于一声长长的、沉重的叹息,虽无实义,却又意味悠长。任何对这四字的解释都不免落入第二义,而显得呆板、拘泥、滞涩,影响词的整体美感。将这四字看成一声叹息,与“以不解解之”相近,然还有不同,“以不解解之”强调的是这“句极不晦涩而颇迷离”,因此不解,而令读者自解,其实是一种无可奈何、放任自流的做法,是不够负责任的。尤其“天上人间”四字,普通读者多易忽略,但这句似轻却极重,收煞全词端在于此。此词的好,也端在于此。李煜的天才,也端在于此。因此,放过不解是绝对不合适的了。但如果给出解释,又断不可胶柱鼓瑟强作解人。
  章培恒、骆玉明先生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史》中卷第287页论述此词有这样一段话:“下?摇拓开,写凭栏远眺,与梦境相配合,写自己亡国之恨,最后以一声长叹收束,又与上?摇开头相呼应,写出一种涵义复杂的‘春去也’的悲哀。”这段话虽然也比较笼统,但其中的“以一声长叹收束”一句深得我心。这是我见过的对这句词最好的一种解释。
  张中行先生在《负暄续话》一书中记载,当年俞平伯先生给学生上课讲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他只说了一句:“真好,真好,至于究竟应该怎么讲,说不清楚”。其他什么也没有说,就下课了。我以为,俞先生是真正懂词的人。同理,李煜这首《浪淘沙》词也应该这样讲。
  
  作者单位:
  河北科技大学

推荐访问:一句 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