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式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

  摘 要:《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定位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交互式教学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保持不断的交往互动,通过有效的双向互动,实现共同的目标。交互式教学可以通过引学设疑、自学解疑、讨论辩疑三个途径进行。
  关键词:交互式教学 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教育中,我们往往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独立如饥似渴地学习。《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定位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是说课堂教学教师不是唯一的主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转播者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者,不仅是课程的开发者也是促进学生开发课程的引导者,不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样的定位就是把学生看成学习的真正主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交互原本是一个计算机术语。指系统接收来自终端的输入,进行处理,并把结果返回到终端的过程,也即“人一机”对话。交互是计算机赖以工作的基础,没有交互,计算机便无法完成哪怕是最基本的工作。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交互是传者与受者双方的信息交流,因而在各种形态的教学活动中都存在着交互,交互式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要保持不断的交往互动。通过有效的双向互动,实现共同的目标。交互其实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交互式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
  
  一、引学设疑
  
  “引学”是指教师根据清晰的思路,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介绍本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法的优点是能够在较高的知识起点上、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较多的知识信息,教学效率也较高。在“交互”式教学模式中,由于讲授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目的是为学生的自学引路。故在讲授过程中要突出知识的结构性,重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学生思维方法的介绍。
  “设疑”是指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或在全部内容讲授完之后,创设一些通过学生的自学和思考能够解答出的问题(或讨论题),以使学生自学时具有明确的目的。所创设的讨论题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即通过对问题的解答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训练能力方面达到一种既定的水平。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主要在设疑、答疑时进行互动。教师要善于利用师生情感交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
  例如,月相的知识如果纯粹讲解的话,学生难以理解,我为每组准备了一个被涂黑的排球,让他们参照课本演示月相形成的原因。学生一开始对一半涂黑的排球很感兴趣,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什么药?如此熟悉的排球能做什么?我让学生发挥想象能力,猜测老师这样做的原因,等到有学生回答出因为月球不透明,只有一半能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再让他们设计实验步骤,如何演示出月相的形成,大家出谋划策,不亦乐乎。等到合理的实验步骤设计出来后,我再让学生选择四个位置分别得出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
  交互式教学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探索性实践任务,使学生具有探索性活动的广阔时空。引导、激励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的心理经常处于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
  
  二、自学解疑
  
  自学解疑是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教师以多种形式提出各种问题,激起学生认知冲突,启发学生联想,适时组织学生对其中能反映知识内容本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索研究,最后梳理概括使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这是一种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自学能力。
  如在上“探索宇宙”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太阳系有哪八大行星?这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距离远近顺序怎样?哪些行星的化学组成是重物质?哪些行星的化学组成是轻物质?哪些行星的化学组成是冰物质?哪两颗行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木星的大红斑形成原因是什么?光环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虽然老师并没有讲解相关的知识,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已经知道了相关知识,并且也了解了许多教材并不要求的一些知识。在课堂中还可以利用竞赛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学生热情极高,成为了课堂中的真正主人。既强调知识的学习,又强调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把教学参考书、课本、作业本等材料研究透彻。此时要考虑学生该掌握的知识有哪些?哪些知识点是重点?哪些内容是难点?学生在自学时有的放矢,这样把“教”与“学”“主导”与“主体”有机统一起来,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两者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师生合作”,使教学有了强大的内在动力。教师还可以把这部分知识点及与其他的知识联系加以说明,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延伸。也可以进行反馈测验,使学生能感到自学的乐趣,没有老师讲课,照样也能学到、学懂新的知识。
  
  三、讨论辩疑
  
  讨论辩疑是指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后,留足思考及讨论时间,鼓励学生敢想、善想,养成想的习惯。学生思考形成观点后,自由讨论,自由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方法、观点、能力都必须通过学生个体活动而获得。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而且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人生经验,通过讨论得以互相促进。
  如在学完“光的现象”这一部分知识后,让学生经过讨论后总结本部分要点,接着,让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派代表起来概括,结果有的分三部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及应用),光的折射(及应用);也可以分五部分(即把应用分开算);(也有把光的色散分开算)分成六部分的。有的是以表格形式表示,有的以段落方式表示,有的以图画形式表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出题,做题,解惑。一旦有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便让老师释疑。对于普遍存在的或比较典型的问题,老师也可以当堂解答。这种作业形式比较新,学生感到很好奇,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七年级《科学》上第二章第六节安排了一个游戏,要求通过表演说明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结构和功能,模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我事先提早一个礼拜布置下去,让全班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四个组,并告诉学生到时要评比,由他们制订出评价表,每组派一位学生作为评价组长。在表演前,将评价表交给老师。由全班学生决定评价表的内容。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热情非常高。不但对照书本认真准备,为了能更精彩,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想方设法查找资料。大家互帮互助,即使平时有点小矛盾的也能很好地合作交流了。终于到了安排表演的那节课,为了选出评价表。一开始学生就争得面红耳赤,后来提议让各组长讲出评价表的实施过程和方法,由全班学生举手表决,才解决了这一难题。在表演的时候,各组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组分别由表演者解说各器官的位置、结构和功能;有的组专门安排了一个解说员。有的组在纸上画了大大的器官,表演时用别针别在身上。有的组用纸团代替食物,到了胃,将纸团撕碎一点,到小肠再撕得更碎一些,表示食物被消化的过程。有的组连食物的蠕动都表示了出来……各组都充分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创新精神。各组还有一个共性,都以第一人称讲解,给人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讨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力。
  教师对讨论课的内容及所提问题要做充分的准备。首先,要从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具有可讨论性,内容的开放性比较强。结论是多种多样的;其次,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学生对参与讨论问题的兴趣,有言可发,有事可议,内心有表达的需求愿望。为使学生质疑活动积极而深入地进行,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
  在交互式教学中,在课堂中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信息,而要靠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来获得活的信息。学生作为真正的教学主体,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爆发,相信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会有所得、有所获。

推荐访问: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 交互 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