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开展“五分钟热身”活动,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郑多燕五分钟热身

  摘 要:介绍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有效的“五分钟热身”活动,并提出进一步开展热身活动应注意的问题。该项活动能够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和信息素养,并能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互助与交流,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在课内外更加主动地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
  关键词:五分钟热身 信息技术 双素养
  
  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是在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中每个公民必备的素养,也是在知识社会中开展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两者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可以统合为信息技术素养,即“利用数字技术、传播工具和网络来获取、管理、综合、评价和创造信息,以便在知识社会中发挥作用的能力”。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界存在过分重视信息素养并用信息素养模糊技术素养的不良倾向。
  关于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之间的关系,现在争论很多。笔者认为,二者应该是交集关系,而不是平行关系。信息素养必须借助一定的技术实施,即架构在相应的技术素养基础上。在小学阶段也是如此,因此,它们产生一个交集和融合态,即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实质上更加工具化。
  当今的信息技术课教学,非常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对“技术素养”的重视相对来说较弱。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更多的“技术”,并能够在需要的时候选择恰当的技术,是其“技术素养”提高的表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其“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即提高其“信息素养”。
  在笔者的教学中,除了重视在《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的各项教学内容中稳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之外,还参考其他学科的经验,开展了“五分钟热身活动”,试图以另一种教学模式和更丰富的途径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和信息素养。
  
  一、开展课堂热身活动的意义
  陶行知说:“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让他们干一点他们要干的事情。”
  课前热身活动就能实现这一目标。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兴趣、影响他们的情绪,使之轻松愉悦地进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兴趣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肯定和深化学生学习成就感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对自己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而感到满意,这是激发他们学习热情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成功的课前热身活动可以帮助建立自信心、消除学习障碍。通过不断地训练,可以产生更浓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从“我被迫学习”到“我想学习”的转变,一旦学习热情被激发,整个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绪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同样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了记忆力和理解力,因为情绪是保持记忆和理解的原动力。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通过几分钟的热身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整,可以调节学生学习情绪,有助于学习活动的展开。
  在多个学科中,都有应用“课前热身活动”的实例。例如:语文学科常以“展示积累知识(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等)、课前演讲、赏析精彩片段、赏析古代诗词”等方式开展;数学学科常以“数学游戏、口算比赛、数学家的故事、趣味解题”等方式进行;体育学科常以“体育游戏、肢体伸展练习”等方式实施;英语学科的课前热身称为“warming up”,采取的方式有“歌曲、游戏、对话、交际”等。
  
  二、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前热身活动
  在以上学科课前热身活动的启发下,笔者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也引入了热身活动。
  1.教学模式:N+2+3(如图1)
  
  图1 流程示意图
  (1)N――问题生成和问题求解,主讲人试讲,课前完成。
  ①问题的生成
  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A.学生在前面的课堂学习中会碰到一些操作难题,如在文字编辑软件中如何插入带圈的文字(、)。
  B.学生在课上或课下自行进行各种实践操作时碰到的一些软硬件问题,例如杀毒软件的安装和使用,U盘的命名方法,如何设置计算机进行自动关机等。
  C.教师指定的探究问题,如怎样设置显示属性。
  D.某些学生掌握的其他同学尚未掌握的操作技巧。如一位同学就将不设置文件的“隐藏属性”就能隐藏桌面上的文件/文件夹的小窍门介绍给了同学;再如一名同学整理了一些常用的快捷键向同学进行介绍。
  ②问题的求解暨确定主讲人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解决问题,相应的,这位解决了问题的学生即成为主讲人。
  A.师生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B.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行解决问题,如软件帮助、网络课堂、网上搜索、独立摸索、高手相助等。
  C.学生通过各种课外学习或是阅读相关书刊、杂志。
  ③主讲人试讲
  主讲人提交方案,并提前试讲,教师把关。
  (2)2+3――分享、交流、实践,课上5分钟完成。
  ①“主讲人”在课上利用2分钟时间,针对一项或几项计算机操作/技巧进行讲解、示范。
  ②“主讲人”示范完毕后,全体学生实践该方法/技巧,从而学会这项操作,用时3分钟。教师做辅导员,和主讲人一起解决同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完成后学生填写相关的检测表。
  2.检测与反馈
  这样的热身活动效果如何,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这些技巧,能否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他们对每次活动是否满意,还需要反馈和检测。在学生每次完成热身活动时,笔者都要求学生填写一份“检测表”,如表1、表2所示,收集学生学习效果的信息。
  表1检测表(示例1)
  项目1:在WinXP下“隐藏”你的文件夹
  组号 姓名 任务是否完成 任务分解 对主讲人的评价
   重命名文件夹 更改文件夹图标 更改桌面属性 优秀 较好 一般 较差
  
  表2检测表(示例2)
  项目2:在WinXP下实现自动关机
  组号 姓名 任务是否完成 任务分解 对主讲人的评价
   调出“运行”框 正确输入命令 优秀 较好 一般 较差
  
  课后,对主讲人和部分学生进行口头调查,以获取学生对这个教学环节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需求,以便对活动的内容、难度、主讲人等进行及时的调整。
  在学期结束时,还会将学生完成活动的情况进行整体的统计,见表3:
  表3汇总表举例
  2006-2007第2学期课前热身活动阶段情况汇总表
  组号 姓名 完成任务的数目
  (总数:6次) 未完成任务的序号 担任主讲人的情况
   担任主讲人的
  次数 获得优秀评价的
  比率
  A1 吴其右 6
  A2 徐慧齐 6
  A3 孙凌艳 6
  A4 屈硕 6
  A5 蒋嘉文 4 2,3
  A6 袁彦佩 4 2,6
  A7 苗心逸 6
  B1 李思辉 5 2,
  B2 王小蒙 6
  B3 赖莹云 6
  B4 陈浞 6
  B5 冯一雄 5 3,
  B6 王佳希 6
  B7 王子� 6
  B8 张一祯 6
  B9 姜帆 6
  B10 赵茜迪 2 2,3,5,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C1 赵伯萱 6
  C2 李宗霏 6 2 88%
  C3 高雨霏 5 3,
  C4 赵丝羽 5 2,
  C5 单羽浓 4 5,6
  C6 倪鑫 5 5,
  C7 李云汉 6
  C8 柯笑岩 6
  C9 马天骥 6
  C10 张文嘉 6
  D1 唐潮 5 2,
  D2 胡致雄 6
  D3 孔庆卿 6
  D4 程明杰 6
  D6 李鸿基 6
  D7 梁语凡 6 1 91%
  D8 李梦琦 6
  D9 金子超 6 2 85%
  D10 韩伟年 6 1 94%
  
  (1)学生兴趣取向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笔者发现学生对以下技术问题更感兴趣:
  ①在一些儿童电脑杂志上学到的软件操作技巧。
  ②一些非常简单,但功能有趣的小软件。
  ③简单的硬件操控技巧。
  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对于教师调控热身活动的内容大有裨益。
  (2)教师的有效控制和引导
  在这项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中,教师无疑应该承担更多的控制和引导责任。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选题在生成时,要和学生有所交流。
  去除一些价值不大的或不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有的问题,对于某个学生可能是有价值的,但是对大多数学生用处不大;有的问题,缺乏研究的价值,这样,就要把他们屏蔽掉,对这些问题,可以单独解决,而不把它当作热身活动的选题。
  发掘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形成有意义的选题。有的问题本身可能价值不大,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将其延伸开来,可能就是个好题目,教师要有慧眼,还要能点石成金。
  ②要对学生研究问题的过程进行指导。给与学生资源上或方法上的帮助,如果学生独立研究确有困难,可以让其成立小组,或是根据情况亲身参与。
  ③要听主讲人的试讲,帮助主讲人理清“授课”思路,帮助他们完成讲授任务。毕竟是利用寸土寸金的课堂时间,如果主讲人讲不清楚或是效率不高,都会影响效果,耽误时间,一定要对学生讲解的内容、方式、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④主动帮助主讲人对学生进行辅导。
  ⑤设计检测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测。
  ⑥进行阶段总结,对主讲人进行表扬和奖励,对学习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反省学习过程。
  ⑦根据实际情况改进热身活动的教学。
  (3)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在热身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技术素养,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从技术素养角度看,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自己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巩固了课堂教学中所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他们尝试得越多,就越容易发现很多软件菜单工具使用的相似之处,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地完成了知识迁移。另外,学生要解决的大多是自己在实际中碰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当他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将其与更多的同学一起分享并实践后,不论是主讲人,还是听众,都能通过这个环节,掌握很多课堂教学中无法涉及的内容。这些问题,有些带有共性,有些则比较个性化。但即便是个性化的问题,当他们向其他学生进行介绍的时候,由于学生年龄、知识技能结构的相似度较大,所以大多能够得到全体学生的欢迎。学生普遍反映,在这个环节中获得了很多使用的本领。这些本领,主要是一些常用的操作技巧、操作方法,而且,这样获得的知识或技能通常具有实际价值,是学生最需要的“那一个”。一个学期有8节课,8节课就是至少8项操作技巧,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技术素养是能够得到提高的。
  从信息素养角度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大多是通过尝试、与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讨论、运用多种途径(网络搜索,BBS论坛,相关书籍杂志等)自主寻求解决方法,这恰恰是课标中谈到的“获取、筛选、加工、处理、表达信息的能力”,即信息素养。这种培养是自然而然渗透的,学生为了得到问题的答案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会对学生给与帮助,如应该如何获得信息、怎样到专业的BBS中进行求助、怎样更准确地搜索到所需信息等,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经历了信息应用的全过程。当然,由于主讲人有限,所以真正能够全盘经历这一过程的学生人数也是有限的,因此,有的时候,会让这些主讲人给“听众”讲讲自己获取“答案”的过程,让他们将自己不断形成并提高的“信息素养”通过交流的方式与其他同学共享。
  ②给更多的学生表现自己及交流的机会,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主讲人无疑是这项活动最大的收益者,他们不仅能够在操作技能、信息获取等方面得到锻炼,同时由于要作为全体同学的小老师,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尤其是解答同学提问,比教师还要耐心得多。另外,因为“教师”是学生,所以其他同学与他的交流也更加自然。由于时间较短,主讲人和教师无法周到地照顾所有同学,经常自然而然地就在学生之中再产生几名小老师,负责对他们周围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另外,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其实也是受益人。许多学生提出的问题,其实教师也不一定知道,在和学生共同研究的过程中,或是通过学生的讲解,教师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另外,当笔者以一名学生的身份看着讲台上的主讲人时,笔者同时有更多的时间关注下面的学生,能够更加细致地体会到学生会在什么地方产生困难、应该怎样减小这种困难,即通过主讲人的“教学”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
  可以说,这样的活动,受益人是多方的,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4)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兴趣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来说,应该激发并保持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对于计算机的学习,学生初始接触时大多怀有朴素的兴趣,但是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加上一些学生条件的限制,学生差异越来越大,有部分学生可能由于碰到的困难较大,无法跟上同学的步伐,就慢慢丧失了对计算机的兴趣,部分特别优秀的学生由于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或因为课堂集中教学的方式无法适应他们自身的实际情况,也会慢慢损失自己的兴趣,对这些学生来说,课堂热身活动集教学、应用、趣味于一身,内容新颖、多样,由于时间的限制,选择的内容也不会特别难,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由成功也能体会到乐趣,这样,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这项活动充分体验到计算机学习的乐趣。
  (5)问题与反思
  这项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笔者认为以下问题值得在下一步的实践中继续研究:
  ①如何根据年龄特点形成训练梯度,形成系列
  本次的热身活动研究主要在六年级和三年级进行。前文介绍的主要是笔者教授的六年级学生的情况,我校另一位教师在三年级进行的主要内容是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进行指法练习。在一高一低2个年级段中进行的活动虽然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没有成为系列。笔者计划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尝试在各个不同学年段开展这一活动,预期在不同的年级有所侧重:
  三年级:鼠标游戏、指法训练、学生作品展播;
  四年级:配合课堂教学,重点学习Office软件中所涉及的一些技巧;
  五年级:网络知识、技能、学生课件作品展播;
  六年级:软硬件知识技能、信息技术新发展介绍。
  希望能够通过长期成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收获更多。
  ②学困生问题
  在热身活动中,仍然存在学困生问题。尽管有种种措施尽可能地控制难度、增强趣味性和实用性、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助等,但仍有一些学生有困难,无法完成任务,在表3中可以看到,在6次活动中,有十名左右的学生未能完成全部任务,一名学生甚至有4次未能完成的记录。对这些学生应如何帮助,使他们能有所进步,是下一步应好好解决的问题。
  
  三、结束语
  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笔者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安排有效的“五分钟热身”环节,对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信息素养有一定益处,并能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互助与交流,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在课内外更加主动地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当然,教师的引导与监控、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测与评价在这一活动中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姚梅林.论问题解决与学习[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1
  [3]潘春明,石世国.信息技术课堂中的“Warming Up”教学环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3
  [4]陶文萍,田澜.论培养小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J].山东教育科研,2001,9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素养 信息技术 五分钟 热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