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内容_谨防校园文化的“搁浅”现象

  校园环境是学校的第一张名片。优雅的校园环境能给行走于其中的人们以美的享受,而创设这样优美的校园环境,文化元素是必不可少的。当前,为了彰显学校的文化特色,各所学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都下了很大力气,字牌文化、走廊文化、餐厅文化、教室文化等都随之悄然而生,环境布置可称上“豪华型”,很多作品都是请专家量身定做,力求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块石头都散发出教育的意蕴。然而。这些精致、生动的“文化盆景”对于学校的师生是“冷漠”的。
  如一所学校,花了数千元,买了一块状如书卷的石头雕刻。放在草地旁请了专门的石匠在上面刻下《礼记》中一句教育经典名言: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慎思之,笃行之。学校领导的良苦用心却没得到学生的充分理解,学生每天把其当作攀爬的游戏场所。学校发现后,每天都有领导在检查教育,但这种现象仍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是校园文化的“搁浅”,名目繁多的校园文化盆景,在其本质上,只是一种静态的物质表象,对于教师,对于学生的发展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任其置之一旁。久而久之,师生便会熟视无睹。其实学校文化建设的本身不是目的。不是本位。是为师生的发展服务,落脚点应该在这些良好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下,让学生受其感染陶冶,提高修养。促进他们的发展。
  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杜绝这种校园文化的“搁浅”现象,引起笔者的思考:
  
  一、建设校园文化,师生应是主人
  
  校园的文化的布置与建设主题应因校情与育人需要而定,最好取材于师生,在文化建设的内容建设上应是师生共同商量,树立学校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思想。文化建设与布置必须发挥学校师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人,他们就会对这些文化布置的目的意义理解得深刻,到位。如一所学校,在每年的庆祝元旦的师生书画大赛上,都会评选出一些优秀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张贴在走廊或墙壁,这样不仅对于获奖作者是一种荣耀,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激励。再如我校是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校就是以走进体育项目、体育名人,体育精神为文化建设的内容。在学校发动学生设计,制作各种图片,进行粘贴,学生在体育文化的引领下,学生品尝到了体育的魅力与兴趣,个个都是体育健将。学校以体育为突破口,让学生的素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品评校园文化,师生共解内涵
  
  学校应该对每一处文化布置、每一个景点设计都蕴含其深刻的含义。有的老师对其理解的程度不到位,甚至误解,“视而不见”。究其原因,对校园文化的旨意不明,从而改变了其本来的用意。那么学校就应该引领师生走进校园文化,为他们搭建交流平台。来丰厚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如开展以学校文化为主题的班队会,组建校园文化宣讲团,开展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师生加深认识,明确校园文化的真正旨意。从而在学校的校园生活中领略到文化的风采。受其熏陶与感染,体验文化的魅力,并能把静态的文化转变为师生自觉的生活行为。
  师生共品校园文化,实现校园文化由静态变为动态,由物质变为精神,在师生的心中绽放生命。这是校园文化的价值所在。如:一所学校校园中的小路旁,座落着两尊石像,一个小孩手里拿着一个苹果,向不远处的妈妈张开双臂……这幅雕塑作品很有意蕴。于是,一位教师带领孩子来到草地旁,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蓝蓝的天空,青青的草地……母爱、师爱,亲情、友情,孩子的想象驰骋千里,有了这样的精神体验,那座石刻的雕塑已不再是冰冷的。它有了温度,有了情感,而这赋予它温度、情感的过程。则是这位教师的精心设计。
  
  三、依托校园文化,滋养师生成长
  
  所谓学校文化的确立,都是以育人为目的,以熏陶与感染为策略,其内容是一种激励,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这种文化常常让人自省、自律。在校园文化的环境中,师生受到心灵的洗礼,从而改变自我的行为,让校园文化引领师生的平常生活中的行为,实现“无为而治”,“无语教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的教育时,充分利用好学校的文化环境中字牌、图片、雕像等教育资源,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钱学森图片、包公塑像……让学生感受到在校园文化环境中资源本身所赋予的教育意义,实现育人功能。
  让校园文化真正萦绕在师生的身边,沉浸其中,享受魅力,让校园文化不再“搁浅”,扬帆启航。真正为学校的师生成长浸润芬芳。
  
  责任编辑 王波

推荐访问:搁浅 谨防 校园文化 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