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师范学院藏\汉\英三语教学问题的思考:汉藏民族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是甘肃省唯一一所民族师范高等院校,也是甘肃藏区第一所培养中高级民族师资力量的大学。如何根据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特定的区域和民族以及特定的学科教育和语言环境,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既切合藏族学生自身特点,又符合语言教学规律的、科学有效的藏、汉、英三语教学模式是实现藏区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 实施藏、汉、英三语教学的重要性及特殊性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族学生主要来源于甘南藏族自治州7县1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肃北民族县以及云南、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随着21世纪经济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英语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英语学习也变得更为重要。因此,对藏族学生进行藏、汉、英三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既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也适合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语言教学角度看,对藏族学生进行三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同于普通类学生,更有其特殊性,研究和探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三语教学的特殊性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民族师范院校“三语”教学体系。
  1 办学任务特殊。占全省面积40%、占地18万平方公里、人口320多万的甘肃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人才相对缺乏、经济欠发展,这些因素已成为影响全省改革发展大局的主要问题。因此,加大培养民族地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人才,特别是懂多种语言的民族人才,是加快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振兴甘肃民族教育和区域经济中负有特殊的办学任务。
  2 办学区位特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所在地――甘南,在战略上具有特殊意义。这里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和安多藏区民族宗教文化中心。费孝通先生曾在甘南考察时说:“这里地处藏汉接触的前哨,它有条件成为藏族现代化的跳板”。“甘南藏族现代化可能是整个藏族现代化的先行者,而走这条道路的第一步是培养人才,教育要先行。”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在24年前建立合作民族师专,赋予了其特殊的办学使命。
  3 办学条件特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是在甘肃省西南部少数民族比较集中地区设立的一所民族高等院校,这里海拔3000米,长冬无夏,高寒缺氧,信息相对闭塞,交通相对不便,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程度较低,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这使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办学环境条件方面具有不同于甘肃省内其他院校的特殊困难。
  4 政治意义特殊。境外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针对甘南及周边藏区教育落后、人才缺乏、群众整体素质较低等问题,实施“分化”战略,对这一地区稳定和发展带来不安定因素。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发展壮大以及对藏族学生藏、汉、英三语教学的普及对促进甘肃省藏区和周边藏区的教育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 藏、汉、英三语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进行藏、汉、英三语教学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有利条件,但也有明显不足和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环境的差异是影响三语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因素。由于藏族学生来源于不同地区,学生从小生活的语言环境各不相同,造成三语教学中的单一或不平衡发展趋势,即形成牧区学生因懂藏语,而学习藏文热情高,成绩提高快,而汉语、英语无语言环境,难学难懂,无积极性,成绩提高慢;而半农半牧区、特别是部分没有藏语言环境的学生,因懂汉语,而学习汉语文热情高,成绩好,而对藏语文,因无语言环境,无积极性,成绩提高慢;而城区,由于生活条件好,思想开放,藏、汉、英三语语言环境相对较好,他们对三语学习的兴趣较高,效果也好。而这种语言环境的差异导致了藏族学生从小对不同语言的不同功能和价值取向的认识,升入大学则会造成三语学习的不同动机和态度,这是阻碍和影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进行系统性藏、汉、英三语教学的重要原因。
  2 独特的语言文化背景对藏、汉、英三语学习的干扰。藏族聚居地区通常实行的是民族自治管理形式,例如自治州、自治县等,政府尊重并支持突出民族特色文化,加上藏民族对自己文化的崇拜和遵从,导致了他们对外来文化的不适应。汉语对他们来说已属于外来文化,英语则更陌生。加之藏民族聚居地区地处偏远,思想保守,无法和发达地区互通有无,导致他们无法消化和吸收发达文化和知识,这部分藏族学生接触汉语、英语较晚,学习难度更大。再者,英语所涉及的西洋文化和开放的风土人情与藏民族文化的保守和自我封闭存在很大冲突,对藏族学生很好地学习英语造成了先天障碍[1]。
  3 教学资源的匮乏和不适的教学模式是阻碍藏、汉、英三语教学实施的关键因素。首先,缺乏适合于不同起点藏族学生的藏、汉、英三语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育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藏族大学生藏、汉、英三语教学应符合其特点,大纲应对教学的目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做出具体规定,依据大纲教学将会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其次,选用教材不配套,教材内容陈旧单一,缺乏民族与地方文化特色,教材中的词汇释义、语法讲解以及课文翻译均用汉语,教材未能反映藏族学生由藏语�汉语→英语,即从双语→三语转化过程中语言间的差异及语言学习的迁移问题,这对部分汉语较差的藏族学生来讲,增加了英语学习过程中理解和记忆的难度,调动不起三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再次,限于学校所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具有一定学历和资历的英语教师短缺,藏、汉语言与文化兼通,英语又好的老师更缺。这是目前藏、汉、英三语教学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藏、汉、英三语教学举步艰难,成效不卓的主要原因。最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中重语言知识传授,淡语言能力培养;教学双方缺乏应有的交流,课堂气氛沉闷,语言的输入与输出极不平衡;教学设备匮乏,现代化教学设备几乎没有用于教学。所有这些,都限制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汉、英三语教学的发展。
  
  三 搞好藏、汉、英三语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1 激发学生学习藏、汉、英三语的动机。任何语言的学习,都与人的其他活动一样,是一种有目的、有动机的活动。既不能简单地把它看成是一系列语言反应的形式,也不能归结为掌握某种一成不变的语言规则。因此,进行藏、汉、英三语教学,必须充分发挥藏族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强烈的三语学习动机。教师除利用教学中的各种情境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藏、汉、英三语的直接动机外,还要依靠经常的教育、帮助藏族学生认识学习藏、汉、英三语的潜在功能,激发学习藏、汉、英三语的间接的、社会的动机[2]。这种动机强而有力,有助于克服藏、汉、英三语学习中的各种困难。
  2 认识藏族学生藏、汉、英三语学习的困难,给予理解和帮助。对藏族学生而言,藏语为其母语,汉语为第二语言,英语则为第三语言。藏、汉、英三种语言分属两种不同语系,有其特异性和差异性。三者在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言方面既有些共同点,也有很大差异。因此藏族学生学习英语的语言干扰比汉族学生多,既有来自藏语的,也有来自汉语的。藏族大学生的英语教学,也不能用汉族学生的标准来衡量。教师应在教英语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汉语,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关注藏、汉、英三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注重语言教学中的迁移现象,对藏、汉、英三种语言间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和解释,帮助学生克服语言学习中的负迁移强化正迁移,有针对性了解学生实际,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更应不失时机地进行“授渔”教育而非“授鱼”教育,使学生实现由传统的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向主动学习、自己学习者转化。
  3 修订现有教材,注重跨文化能力培养。依据藏族大学生的文化、心理特点,参照国内各少数民族院校的经验和做法,在考虑藏、汉、英三种语言的差异和联系的基础上,组织藏、汉、英三语兼通的教师编写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藏、汉、英三语教材以配套的教师和学生用书。教材的编写在遵循教育性、科学性原则的同时,要突出地域性和趣味性原则,注重藏、汉、英三种语言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内容既要力求客观、科学,又要适合藏族学生的心理与需求,既要贴近藏族学生的社会生活和经历,又要介绍目标语的文化。更重要一点,教材要从异域及本土人情、日常生活入手,在藏族大学生现有的知识框架基础上,以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文化的多元性。同时,更应将教材作为一种媒介,有意识培养藏族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念、思维特点、宗教信仰、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使学生学会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场合顺利实现跨民族、跨文化的沟通和交流。学习语言是为了了解文化、服务文化,在文化碰撞中了解,在了解中欣赏,在欣赏中认可。藏族学生藏、汉、英三语教学应将重点放在语言的工具性和信息的传递上,而不是将教学停留在语言的形式上。
  4 加强藏、汉、英三语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24年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汉、英三语教学工作虽然在不断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藏、汉、英三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特别是缺乏一批精通藏、汉、英三语的优秀藏族教师,给学校的藏、汉、英三语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因此,要加大培养藏、汉、英三语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特别是加大培养各学科专业配置的高层次藏、汉、英三语师资队伍的力度。同时,学校需举办经常性的、形式多样的藏、汉、英三语教学师资培训班,由具有较高藏、汉、英三语水平和经验的教师任课,扎扎实实地、少而精地逐年培训一批藏、汉、英三语兼能的师资队伍。
  
  四 结束语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族学生众多,情况复杂,努力促进藏族学生藏、汉、英三语学习将对民族院校的藏、汉、英三语教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汉、英三语教学的困难是多方面的,有语言障碍、也有文化障碍;有教材教法问题,也有师资问题,更兼有地域问题。因此,藏、汉、英三语教学是一项既复杂又系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学校各部门齐心协力,就一定能使藏、汉、英三语教学迈向更高的层次。
  
  参 考 文 献
  [1]马学伶.浅议民族师专藏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存在的
   问题与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4):82-83.
  [2]李瑾瑜.试谈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几个问题[J].民族
   教育研究,1992(4):63.

推荐访问:师范学院 思考 民族 教学